成晋鹏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伴随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各个城市对公园功能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还停留在基础功能的层面,没有融入生态园林智慧理论。城市公园质量代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水平。在传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未植入城市的文化内涵,在植物配置和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过于强调外来物种,忽略了对本土物种的培育和运用,导致城市的生态空间在植物群落的配置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植物配置与生态智慧两者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融合。
在建设城市生态智慧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理念,科学合理地融入生态智慧技术和生态智慧理念。生态智慧园林理念重点强调的是构建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生态智慧技术主要指的是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途径与措施,将城市生态园林的自然系统与观赏性有机融合在一起,建设目标是让生态与文化两者之间实现有机融合,让整体的生态环境更加具备本土的文化特点,在有限的生态空间中体现我国城市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特色与美观性,让群落之间的生存空间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地生长。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智慧园林理念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设计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目标是建立更加丰富多元的植物景观系统,合理地设计规划绿地,在城市中形成不一样的生态格局,让城市整体具备更强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结构。
①城市公园生态系统与城市中的绿地面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公园植物选择上可以选择光合作用较强且叶片较大、叶片较厚的植物,如灌木和乔木等,可提升整体的绿地面积,增强公园的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的气候温度特点[1]。
②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与当前城市的环境性质也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公园绿地有利于净化当前城市的空气质量,由景观植物中的水体、植物种类以及建筑等构成的完整的园林空间可以改善当前小范围的气候环境特点,而小范围的气候环境对于提升周边整体环境的居住舒适度、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具备重要的作用,可降低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确保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可靠。
在设计公园植物景观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前城市地区的土壤环境、地质地貌以及功能性等多维度因素。在城市气候条件和人们居住环境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让植物种植更加顺利,设计出跟城市地域环境和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种植手段。尤其是蕨类物种,需要营造一个适合生长和生存的植物环境,让植物跟建筑之间的存在更加和谐。最后,有效整合城市的绿色水景和建筑空间,综合植物的成长规律,让整体的环境变化长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人员需进一步加深对植物品种的认知,在城市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中,除了融入当前城市的人文特点和地域特色外,还要更加具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特征,尽量选择当前城市的本土植物进行培育。在规划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尽量不选择外来物种,如果必须选择则慎重考虑,并少用反复培育出的植物品种,因为该类植物在外来环境中很难存活,后续养护也比较复杂。
在公园植物景观建设过程中,引入的很多植物种类出现逐渐消失的状况,原因是我国现代居民对于城市公园中各项植物种类的标准与要求不高。举例来说,蕨类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很好地生长,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不同的景观配色和季节进行塑造。但是在实际设计时未重视这种生长较为缓慢的植物。因此,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美观艺术有机融合,让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变得更加个性,站在群落物种组成、植物的演化规律以及自身植物结构特性的角度,尽量选择抗压能力和抗负性较强的植物。提升各个区域内优质绿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让优质植物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充分培育与丰富各类绿化物种资源,在树种的选择上尽量选用丰富多样的树种组合形式。在设计过程中,给各类自然树种的生长留出充足的时间周期,保证最终成长出的绿色植被对公园整体景观的呈现效果发挥出正向的影响作用[2]。
在城市公园结构的演变中,植物的种间关系对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掌握植物的种间关系,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竞争特点。植物的种间竞争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较为消极的互动关系,参与竞争的植物主要跟植物的大小、性状、成长速度等有关。除了植物之间的种间竞争,依照植物在生理上的各种特征,在环境因素、生长因素、繁殖因素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下,植物物种之间会产生积极作用。不管是从生态系统功能,还是生物学特征上来说,都需要加强对植物的物种研究,例如,蕨类植物,为了让蕨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生长效果,需综合考虑由于丘陵地带变化逐渐构成的植物种群关系,尽量选择一些小乔木和灌木,同时合理把控植物的组成密度,以此调节植物之间的群落关系,确保其健康稳定地生长。
由于城市所处位置的不同,在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以及资源景观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具备其自身的城市特色。因此,进行城市绿化等相关工作时,必须综合当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力条件,结合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地质地貌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综合考虑当前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合区域的历史和现代文化特色,可以展现出更具特色的公园植物景观风格,提升园林艺术品位,让其具备更强的美观性与艺术性。
由于我国个别地区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同时其自身的土壤没有明显的特性,不利于园林植物的成长。因此,在选择景观植物时应综合考虑植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在公园植物景观配制的过程中需融入美学概念和生态概念,加强对现代园林艺术的运用与传播[3]。
生态智慧园林概念体现了科学理论和创新意识的统一性,但还要加强研究和分析,在原有的园林景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园林建设艺术,发扬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势与价值。同时将更具建设价值的生态理论充分融入设计中,创建出更符合当代居民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的景观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协调,形成一个特色的休闲区域,优化城市的整体生活环境。对于绿地蕨类群落来说,在建设生态园林过程中若蕨类植物无法适应当前城市的土壤以及温度特点,在设计水中生长植物时则应避免选用这类植物,尽量选择抗涝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回收一些植物肥料,让物种的成长始终处在较为健康的循环机制下,避免出现肥料资源浪费。定期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修剪、施肥和浇水,针对可能会出现病虫害的植物除害,可以让植物和两栖动物在适合自身生长的有利环境中生长。此外,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生态系统中要优化病虫害的防控政策和防控措施,让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智慧园林并将其融入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中是改善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生态智慧园林理念的出现也为我国后续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提供了非常明确的建设方向,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城市生态文明状况,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打造出更具当前城市特色的公园景观。通过公园自身的生态系统调节城市的自然生态水平,创建出具备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可以改善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生活质量,让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指数直线升高,让城市公园具备更强的生态智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