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31 19:31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人工智能

李 腾 路 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一、概述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是当前所有专业都要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同时课程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它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与人工智能知识素养,锻炼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门关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明确计算机应用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四十年来党和国家的一贯支持,从而增进学生对本专业、本行业的了解,坚定学生的专业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导向性、基础性的特点。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统一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首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课程教育理念有效对接,智育与德育进行充分融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引领下,改进教学内容,大量引入含有思政内涵和德育内容的案例素材,通过对这些案例素材的文档处理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启发和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塑造和培养。

三、结合课程特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要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内容与价值观引领的结合点,根据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找准思政内容切入点。同时思政材料要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既要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又回应教师的关切,才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共振和价值认同。具体说来,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全过程挖掘思政元素

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和德育功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载体等环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体现育德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对大学生价值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首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课程教育理念有效对接,智育与德育进行充分融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引领下,改进教学内容,大量引入含有思政内涵和德育内容的案例素材,通过对这些案例素材的文档处理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启发和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塑造和培养。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载体,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优化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与考核,加强线上讨论互动,加强线上讨论互动,及时引导和廓清言论,在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自身职责。

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包括课前、课后以及自主学习等各环节,全流程挖掘思政元素,全程铸魂育人。比如在教师授课的PPT上补充全国及本地的优秀教师简介、计算机科学界的名人介绍、我国在计算机技术行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课程思政”核心要点等;根据课件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选取体现中国元素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等。

(二)动态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建设团队集中教研、集中培训、集中备课、集中凝练,与思政课教师对接协同,通过集中教研提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培训提素质,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通过集中备课提质量,明确教学目标和创新教学载体方式;通过集中凝练提水平,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协同育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有效地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的改革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尽量避免生硬的“结合”“说教”。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实践形式,寓教于乐,既要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也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专业”与“思政”的有效结合。

思政元素的挖掘既要紧扣时代发展又要回应教师关切的问题,而时代在发展变化,教师关切的问题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思政资源的动态挖掘机制,及时更新补充思政资源。开展思政资源筛选,去除不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思政资源,根据国家政策及实践需要查漏补缺,确保思政资源能紧随时代步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

(三)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本课程内容和特点天然适合开展思政教育和德育育人,课程建设团队将从如下几个角度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

1.课程操作素材引入思政元素: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编辑、格式化、排版等操作,操作素材选用“大国工匠”、时代楷模、改革开放成果、传统文化、“一带一路”等内容,让学生在文档编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课堂主题活动融入思政元素:开展以“我看传统文化”“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知识,搜集材料、设计文案、编辑文档,最后通过课堂展示分享设计成果。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巩固和运用了自己所学知识,又深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成就、“中国梦”等内容,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思政、德育的有机结合。

3.创新创业实践渗透思政元素: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运用所学技术将创新创业思路和创意形成文案和展示课件,增加创新创业的成果率。思政元素的挖掘要不仅仅拘泥于课程内容的角度,还要从讲解的范例,处理的对象、教师的示范、案例分析等角度寻找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最有利的结合点。

四、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尤其是进行思政教育时)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等,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理暗示。端正教师的思想观念、思政观念、德育观念,是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前提,否则可能会起到很坏的反作用。

本课程教师队伍经过多轮课程思政、“大思政”培训,对思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进行思政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是培养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建设中,将更加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1.派送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思政教育专题培训,精准培养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2.参加学校组织的“重电大讲堂”“课程思政工作坊”等,借鉴校内外同行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和现场实践方式,打开思路,提高水平;3.通过线上学习、收集、整理蕴含思政元素的素材,整理、加工、融合、充实进课程内容中,提升课程思政内涵和课程底蕴。

五、结论

总之,知识不能成为孤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知识,只有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效果会更好。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有效发掘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触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的方法及途径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人工智能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