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音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知识普及,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抓手。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当下,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数字化载体,日益成为青年群体学习生活的重要媒介。然而,当下互联网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也对高校思想引领和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和认知现状,剖析“互联网+”赋能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价值意义,探究“互联网+”赋能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对策,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各地高校充分重视大学生党史教育和红色知识普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具体实践看,在党史教育模式、党史学习意愿、党史教育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优化和提升空间。
从党史教育的模式看,当前高校主要结合时事政治、重要节庆、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阶段性、集中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大学生党史教育机制有尚未充分建立。虽然,阶段性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在高校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加深大学生对党史的认识理解。但是,易于导致党史教育陷入“流于形式”的误区,产生“一阵风”“一阵热”现象,难以让党史知识教育的成果,真正内化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实践动力。
从学习教育的形式看,目前仍以高校“输入式”的党史学习教育为主,尚未形成大学生自发学习党史,感悟红色知识的良好风尚。一方面,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依托高校教育教学或学生活动等正式情境开展,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存在“脱钩”现象。另一方面,从教育渠道看,高校开展的党史教育往往需要学生集中参与,缺少融入日常生活实践的党史学习教育渠道。
从党史教育的模式看,目前线下活动、理论教学、红色纪念馆参观等仍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互联网+”模式开展党史教育,往往处于辅助和配合地位。从各高校的具体实践看,目前仅限于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党史理论学习资料,开展党史教育宣传等,能够引导学生互动参与、体验性强的线上党史教育实践较少。
“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载体,具有便利性、高效性、互动性的特点,有望成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引擎”,有助于拓展党史教育渠道、提升党史学习意愿、强化党史认知,激发党史学习热情。
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必须拓展教育渠道,提升教育覆盖面。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充分运用具有年轻群体流量优势的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和传播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的实体空间,而是通过各类青年大学生高频参与、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平台,打通线下党史教育的“死角”。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必须充分激发高校大学生自觉了解党史、自觉学习党史的主观能动性。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等“互联网+”渠道媒介,具有互动性、生动性的特点,有利于将博大精深的党史理论、知识,以青年大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和呈现出来,实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让党史学习教育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限于了解掌握党史知识,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了解党史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平台载体,通过多维度呈现、多主体互动的形式,将党史从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升华为情感和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大学生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精勤学业、投身学术、报效国家的不竭动力。
基于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实践探索,通过“互联网+”模式创新赋能,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创新路径。应当重点围绕平台赋能、线上运营、数据运用、内容管理四个方面探索创新,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依托多元化的平台载体,实现有效传播,充分覆盖各类青年群体。高校应当积极深化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域业务合作,推动形成全媒体、多渠道共同发力的平台阵地。例如,基于高校学科专业或人文特色,通过知乎、豆瓣等知识分享类载体,开设党史知识主题专栏,定期分享党史知识、党史故事。通过微信、微博等代表社交媒体,结合时事政治、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话题研讨。通过抖音、Bilibili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推送党史主题教育视频。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渠道、手段的创新,更应当注重内容运营和交互体验,不断探索新模式、新内容。创新应用短视频、漫画、小游戏、电台等“互联网+”载体,制造党史学习和宣传内容。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学生组织等主体作用,作为“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力军”和“关键意见领袖”,高频开展线上特色党史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的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构建积极活跃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高校党史教育,应当力争实现“因人施教”,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教育方案和手段。在大学生年龄结构、专业方向、认知现状、兴趣关注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内容传播平台,定制化推送党史教育视频、党史故事、党史研讨话题。通过党史学习数据的不断积累,迭代升级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形成大学生易于了解、乐于参与的党史教育手段。
先进性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和把握思想认知的正确性。高校应当严格审核“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各类影音、图片、文字材料,避免党史教育陷入“娱乐化”“歪曲化”等误区,避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认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应当依托“互联网+”平台,畅通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确保大学生“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