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视角的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1-12-31 19:31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张 媛 高 鹏

(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 401520)

一、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覆盖面广,常与其他专业课程需要共同的数理基础知识,容易形成通感,所提炼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以与其他专业课程共用。从全人教育视角对高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强调“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研究与探索专业课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从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课程思政”改革,把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与思政课的思想引导进行有机融合,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不断促进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形象而生动的关键。挖掘电子技术知识原理中的科学精神;学习科学家故事中的进取精神;寻找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激发我国专业领域中的爱国精神;树立使命担当意识,真正让这些思政元素成为入脑入心的正能量。

三、“知识+能力+素质”的全人育人模式

电子技术课程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以这两门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设定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挖掘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模式,“双院”携手,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育人格局,如图1所示:

四、课程思政改革方法

(一)抓好要素协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更新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专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突出专业建设特色,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强化工程认证标准”的建设思想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制作课程中的知识点发布到MOOC平台,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行翻转课程,增加课堂互动教学环节。

(二)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积累专业领域的中国贡献故事

生动的科学故事是课堂上吸引学生的优秀素材,从中提炼到引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元素,将思政教育与电子技术发展相关的知识相结合。任课教师可以以电子技术发展史为主线,从每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收集好素材,特别是与中国科学家、中国企业相关的故事,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如,1952年,谢希德麻省理工毕业后加入复旦物理系任教授,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被尊称为“中国半导体之母”;1965年,王守觉仿造了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由7个晶体管、1个二极管、7个电阻、6个电容构成;2002年,“龙芯一号”我国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问世。诸如此类的素材还有很多,而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蕴藏着大量催人奋进的故事,足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

2.挖掘专业应用案例中的“思政元素”

电子技术课程工程实践性强,在教学中大量引入相关开发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所处的国际地位。讲授“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时,通过三极管在有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流过时分别表现出不同特性,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这一点,引申出在实际工程中,当不具备直接解决问题的条件时,工程人员往往利用已有条件,通过一定的辅助方法解决问题这一重要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型人才的真谛。而在推导三极管的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时,应保留哪些参数和特性,可以忽略哪些参数,向学生指出这正是毛泽东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在工程实践中的成功实例。

在讲授“反馈放大电路”时,指出反馈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回送影响输入信号,二者形成闭环系统,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稳定性(负反馈)或增强系统输出(正反馈)的效果,并由此引申出反馈不仅可以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中,也可以应用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外界的反馈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升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例如,“三电”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利用基本电子元件、门电路和集成电路实现某种逻辑功能,它的核心是以单元电路和集成电路为基础,设计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功能电路或者独立小系统。因此,该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采用实际的电子小产品作为项目,如竞赛抢答器、水位控制器、信号发生器、报警器、交通信号灯状态监视器等,课程内容按照项目重新组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掌握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从而增强自身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利用技术和劳动为社会做贡献。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1.做好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意识的提升

绝大多数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为纯理工科教育经历,虽然都接受过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严重不足,甚至个别较为偏执的教师认为专业课就应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内容的学习中才对,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课程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不同学科、专业、课程对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是相同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影响很大,因此专业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力量。专业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进行“课程思政”的意识,才能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要求专业教师除了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外,还要注意自我思想改造,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保证在课堂上对学生引导的主动性。

2.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研活动和学习培训

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业务组织,其作为专业的载体,承担着具体教学、科研任务的组织工作,教研室相关活动的开展关系到“课程思政”工作推动的实际效果。为了保证专业教师具有足够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以课程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教研活动,发挥好示范课程的作用,开展说课讨论,分享教学案例,互相启发,努力提高课程吸引力,以把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项目中适当增加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使教学比赛成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牵引力量。另外,通过参加规范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白其目的和意义,同时拓展在实际操作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五)“双院”携手,创建课程思政特色平台

“双院制”的建设与推进,逐步完善特色育人平台,强化服务型、学生自主成长的舞台,实现自我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融入“双院+”,创建课程思政特色平台,双院互动进一步加强了书院与院系、各单位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学院授教、书院育人,更好地贯彻完善教育,培养学生领导力;展现书院独特魅力;共育书院社区文化;塑造完满人生。

五、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建好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 抓牢“双院”教学“主渠道”;形成涵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课程体系,确保各类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到全员育人之中。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