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与智慧引导

2021-12-31 19:39:45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慧环境用户

吴 楠

(南阳理工学院 传媒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一 引言

受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传播媒介的智能化、智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由此“引致”了以下后果:新闻产品生产主体从单纯的“人”转向了“人”与“机器”形成的“共同体”;新闻内容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转向了“受众心理感知”维度;新闻产品的传播从形式上的糅合,迈向了实质意义上的交汇;用户体验也从“传者视角”转换为“虚拟临场体验”。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变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产品的传播现状,全面推动了新闻传播范式的重组和更新[1]。也正是在智媒体环境下,受到分众传媒、短视频、APP等新事物的影响,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新闻产品的传播速度随之大幅提升、渠道更加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碎片化传播方式有其自身优势,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的个性化诉求,但过于细致的新闻产品生产和传播“分化”,会让用户无法把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分散其注意力的过程中,“稀释”新闻产品的“使用价值”。为有效规避上述弊端,有必要对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进行“智慧引导”,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参与”,不断释放新闻产品以及碎片化传播的价值。

二 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要求和价值

自2018年11月16日召开了“第十三届中国传媒年会‘迈向智媒体’主题论坛”以来,实现“融媒体向智媒体的飞跃”就被提上了日程。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新媒体都开始“发力”,面向“智媒体”开展了深度布局[2]。截止到目前,我国很多新闻媒体在策、采、编、发等领域,都得到了“智媒体技术”支撑,智媒体也逐渐成为网络时代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场“深度媒体转型”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在此期间,受到即时通信工具、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力量”的影响,新闻产品传播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一新的“新闻传播语境”中,“碎片化”虽与“多元化”(即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接收客体的“多元化”)类似,但前者显然是“整个社会碎片化”的体现。因此,无论是智媒体环境的生成还是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特征的出现,都应引起媒体人的重视。媒体人要深入探讨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要求和价值,这既有助于认清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种种表现,也能借此推动新闻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现实要求

碎片化指的是原本完整的事物,受到内力或外力的作用而破碎细分为众多小碎片的事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碎片化主要指社会体系的碎片化,即原有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社会观念等被解构,精神家园、信用体系、话语方式等被瓦解,社会资源也因此受到了“碎片化分割”。在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传播的碎片化也已经成为“碎片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对新闻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等都造成了影响。因此,无论是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受众,还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人、媒体人,都要认识到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要求,由此实现对传统媒体的碎片化改造和对新闻产品的智能化传播:第一,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需要“迎合”用户追求自我和追求个性的诉求,通过对用户群体的“精准细分”,对其开展矩阵性的、个性化的传播,确保不同用户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新闻产品。第二,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强制性收听”不同,前者属于可以由用户进行自主选择的“窄播”。因此,新闻产品传播模式要符合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使之能够在主观意愿下、以灵活便捷的方式,接收到零散的新闻资讯。第三,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要适应现代社会扁平化的生存空间和多元化的生活场景,在结合新闻传播时间零散性、接受空间任意性、接收状态随意性等特征的同时,实现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智能蜕变”——在智媒体环境下朝新的业态演变。

(二)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价值

智媒体作为以人工智能为内核、智能化重构信息传播流程的全新媒体形态,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形成了集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于一体的立体化的媒介生态系统,对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智媒体的价值也一度被认可、开发、使用:第一,智媒体生态的出现重构了“无限接近现实”的拟态传播环境。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传播的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这既能够实现对“多源资讯”的深度筛选和系统整合,也能让传统媒体和智媒体彼此补充和相互印证,让新闻产品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第二,借助智媒体建构起来的全新媒介环境,能够满足用户对多样化信息的诉求。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传播既具有即时性也有碎片化的特征,这与不断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和人们的思维模式是极为相符的。第三,智媒体重构了新闻产品的传播秩序,让用户得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随时随地关注新闻资讯。此外,智媒体还可以在维系新闻热度的问题上,让新闻产品的“生产者”以碎片化的形式发布信息,这对吸引用户注意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 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业与新闻产品——以碎片化传播为视角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正在成为智媒体时代的关键特征,也为传播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碎片化传播颠覆了原有的新闻产品传播秩序,也改变了用户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习惯,使得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业处在了全方位变革之中。一方面,智媒体推动了机器标准化的新闻生产和智能个性化的新闻分发,让新闻产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3]。另一方面,智能化的新闻产品传播能够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在个性化新闻定制、可视化数据管理的“加持”下,传统新闻传播规则也逐渐被打破。与此同时,身处智媒体环境的新闻产品的形态、选择和用户的感知等,都不同以往,碎片化传播更是预示着智媒体终将带领新闻产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智媒体时代下新闻产业的全方位变革

近年来,传统新闻媒体、新兴新闻媒体均结合时代要求,参与到了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基础的新闻产品传播生态系统之中。可以说,无论是在新闻产业的哪个方面,与融媒体、新媒体相比,智媒体都展现出了对新闻产品传播的根本性改进和全方位变革:第一,面向机器标准化的新闻生产。智媒体环境中的新闻生产得益于算法与机器学习的“支撑”,在面对海量信息和需要分发、传播信息时,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分析和提炼。比如,使用新闻机器人捕捉到新闻关键词,然后以极高的时效性,把新闻生产出来并载入智媒体环境中。第二,智媒体环境实现了新闻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分发,这与传统媒体环境中的“点对面”传播模式大相径庭。这期间,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或者受众)的网页浏览“足迹”和行为数据(Cookie)进行深度挖掘,也可以借此完成“用户画像”,这对实现新闻产品高效率的碎片化传播、智能化传播起到了很大助力。第三,智媒体迎合了用户的新闻偏好、阅读习惯,能为其提供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在智媒体环境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新闻产品及其背后的事件进行模拟,为用户呈现实时动态的“三维图景”,让其对新闻产品、新闻事件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的形态、选择和感知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大行其道”的当今时代,新闻产品的传播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方能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截止到目前,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生产还不够成熟,也存在“信息茧房”、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方面的风险,但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的形态、选择和用户感知等,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这极大地拓宽了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丰富了新闻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也让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加:第一,智媒体环境使新闻产品的内容和形态实现了深度融合。在智媒体环境中,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主体,能够“精确”计算出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数量、类型、时长、偏好等[4]。在此环境下开展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既需要以数据为驱动进行新闻内容生产,也要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以此丰富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实现用户诉求、偏好与智媒体环境的真正融合。第二,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传播,虽然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但精准化、智慧化、智能化的信息推送,还是挑战了“经典新闻价值选择标准”。因此,在智媒体环境下,需要借助机器算法或者机器学习,对用户的信息诉求和信息接收偏好等,进行定向计算,按照用户兴趣、意愿等进行“个性化+碎片化+智慧化”的新闻产品分发,使之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感兴趣的新闻产品。第三,智媒体环境下用户对新闻产品的选择标准,已经超越了新闻产品内容本身,对价值的判断主导权也从传者转至受者手中。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智媒体环境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对新闻产品的感知方式——既加深了用户对新闻产品、新闻事件的现场观感,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诸多局限。

四 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智慧引导

在理论上,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不是单纯地借助媒介技术的相加或者融合,也非新闻产品的“异形态传播”,而是能够让新闻产品与用户需求相契合——用户能够在智媒体环境下迅速、便捷地捕捉社会热点走向,而不受传统媒介间的生产、传播壁垒的影响[5]。为了实现这一点,媒体人除了要对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分散化传播”“片段化传播”进行辨别外,还要对新闻产品及其内容进行“细分化”和“智慧引导”。为此,媒体人需要在智媒体环境下通过大数据算法分发符合用户个性化诉求的新闻产品,以此体现新闻产品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借助智媒技术优化用户新闻体验,以此增强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影响力、感染力。此外,还要以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来提升新闻产品的传播绩效,使智媒体的发展更好地为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服务。

(一)凸显新闻产品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在智媒体环境下,为了实现对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智慧引导”,媒体人必须强化“智慧媒体”“把关人”的作用,通过对新闻产品的智能化“政治审查”和“智慧化”内容筛选,让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传递到用户端,并由此规避信息传播的同质化,最大限度消除“信息茧房”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障碍,最大限度凸显新闻产品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第一,针对用户需求,媒体人要通过优化技术逻辑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制作”新闻产品。在此期间,媒体人要对用户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确保新闻产品符合用户的信息诉求。第二,媒体人要加大对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智能审核”力度,按照算法对新闻产品进行“精准分发”。同时,要确保新闻产品能够及时、有效、准确地体现社会热点,契合社会主流价值。

(二)借助智媒技术优化用户新闻体验

在对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进行智慧引导的问题上,需要依托智媒体环境中的“智能分发”和“垂直信息服务”,让用户能够在多个维度上接触新闻产品、接收新闻内容。第一,发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对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进行“深度还原”,确保其具有高品质、高接受度,由此加深用户对新闻产品的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效果。第二,借助机器算法进一步完善对新闻产品的筛选、过滤、推动。在此期间,要充分发挥智媒体的作用,对用户的观看、评论、转载等媒介行为进行实时、深度追踪,参考其综合行为数据,构建起“精准的”用户信息档案,防止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出现娱乐化、片面化发展倾向。第三,充分结合智媒体环境特征和媒介动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对新闻产品传播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在对关键信息内容进行准确研判之后,向用户传播有针对性的新闻产品,优化其新闻体验。

(三)以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来提升新闻传播绩效

新闻产品碎片化传播的“精度”较差、同质化程度较高,需要在智媒体环境下,增加新闻产品传播的可视化水平。为此,媒体人除了需要针对用户“习惯”重组新闻产品内容外,还要以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来提升新闻传播绩效。第一,借助5G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闻媒体的智能化转型和智慧化变革,由此搭建起基于智媒体环境的新闻产品生产和传播平台,以此完成新闻产品的智能生产与智慧传播。第二,注重“用户沉淀”在新闻产品智慧传播中的作用,通过打造闭环式的智媒体生态,形成“智能生态+新闻传播”的全平台矩阵,让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与智慧化传播始终保持同步。

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强调了“媒介即讯息”,指出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讯息,得益于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革。智媒体环境的出现,凸显了“万物互联”,也实现了新闻产业的重组和革新。在这一新的媒介生态中,万物皆媒、人机合一且自我进化,这既让新闻产品实现了碎片化传播,也实现了“智慧传播”。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物联网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智媒体会继续重塑传统媒介,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会更加显著。届时,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智慧引导,以便在新闻内容选择、新闻产品传播、新闻用户体验方面激发出更多、更大价值。为此,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下,实现新闻产品的快速、高质量传播。第二,继续颠覆和重构智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的碎片化传播范式,在大数据精密算法、物联网数据传输的“辅助”下,帮助用户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精准研判用户新闻诉求、偏好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产品的内容分发。第三,对传统媒体环境中大篇幅、长时段的新闻产品进行“碎片化处理”,使之能够“迎合”用户新的视听、阅读习惯,无论是新闻产品的选题策划、资料搜集、内容撰写,还是形态组合、渠道选择、传播效果,都要求人工智能全程参与其中,由此实现智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产品“碎片化智慧传播”。

猜你喜欢
智慧环境用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