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想引领巫溪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2021-12-31 11:43尚光翠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巫溪巫溪县环境保护

尚光翠

(重庆巫溪县委党校,重庆 巫溪 405809)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焦点问题,设置了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大处罚力度、提升威慑力等规定,以国家意志形式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立下了严格规矩,既彰显了以法治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法治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明确了长江流域法律属性,划定了其空间边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沿江地区参与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方针和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政治担当,是重庆实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好“三个作用”的重大任务,是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的关键抓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18年11月14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到巫溪调研时对巫溪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总书记的‘两山论’在这里产生了共鸣、达成了共识。”2021年3月23日,敏尔书记再次来巫溪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敏尔书记的指示精神给巫溪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保护生态,既是中央、市里的要求,也是巫溪4030平方公里山水最本质的需要。护好宁河源,把好上游关,是巫溪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期待这样一部为长江大保护奠定法治基础的良法,能够通过全面准确的施行实现善治。

1.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只有达到协调与平衡,国家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和强大。法治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就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合理法律制度的安排,更需要有良好法律机制的保障。

1.1 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环境被损害的过程是缓慢的,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急剧表现出来,但这时再补救为时已晚。因为环境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对称性,一旦损害就可能永久无法恢复,即使有所恢复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同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等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状态下的碧水蓝天。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处理。如果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以至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时上去了,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找到发展与环境的平衡点,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

2.巫溪独有的生态资源

生态和文化是三峡库区的两个宝贝。巫溪县距重庆市区465公里,是我市最为偏远的一个县。但正是这个一直制约巫溪发展的“偏远”二字,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巫溪县能将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得以保持。巫溪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工业污染,这里山川俊秀、空气清新,是一方“净土”。雄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巫溪的优势。拥有三个“全市第一”:森林资源全市第一,生态环境舒适宜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第一。

2.1 巫溪的美景

巫溪有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最高峰阴条岭、重庆第一深谷兰英大峡谷,也有宁静悠远的宁厂古镇。荆竹坝岩棺群是三峡地区发现最早、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先秦遗址。栈道孔、悬棺、野人,并称为“巫溪三谜”。

2.1.1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西南部较大的高山草场。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号称“中国地理国心”。景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草场总面积达253.8平方公里,包括云中花海、天子城草原、西流溪、团城等区域。红池坝海拔在1600米~2630米之间,每立方厘米有2000个负氧离子,酷暑天平均气温低至17℃,是夏季休闲避暑的胜地。

2.1.2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有全市最高峰。从山顶到山脚,相对高度差别很大,气温和植被景象层次分明,真是十里不同天。平均海拔为1900米,拥有重庆市内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无污染的高山草场,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是重庆市的制高点。

2.1.3 兰英大峡谷是重庆市第一深谷。全长100余公里的峡谷,最窄处仅有13余米,但最宽却有2400余米,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因崩塌作用所形成的山崩地裂奇观国内外罕见,当穿行在其间时,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

2.1.4 宁厂古镇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5km,俗称“七里半边街”,建筑多为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镇南半山腰的女王寨、镇西山顶的桃花寨,是当年李自成部将贺珍抗清的根据地。

2.1.5 荆竹峡两岸悬岩对峙,峭壁如削。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四周高山荆竹满山,满目苍翠,宛如画屏。荆竹坝先秦濮族岩棺群是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岩棺24具,首尾相接,古人因何原因采用什么方式把这些整木剜造的木棺搁放到距河面300多米的岩缝中,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汉风神谷”占地28亩,古朴宁静,曲水流觞,环境清奇素雅,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多种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

2.2 巫溪的文化

陈敏尔书记调研了解巫溪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保护及文旅融合发展情况时说:巫溪风景壮美、文化厚重,具有独具特色的巫文化,承载着千年古镇的历史,“巫文化”和“盐文化”是巫溪的特色,要加强保护利用,留住记忆、延续文脉,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

2.2.1 巫溪研究的是展示原始神韵、净化心灵的巫文化,而不是封建迷信的神文化、鬼文化。在发掘原始巫文化元素时,对群众喜闻乐见、已经演绎为民风习俗的巫文化元素特别注意珍护。古法制盐、五句子山歌、巫溪民俗,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巫洞内的“十巫”大型群雕,集中表现了巫文化的民俗风情。

2.2.2 宁厂古镇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距今约5000年之久。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

2.2.3 荆竹坝岩棺群是三峡地区发现最早、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先秦遗址,是重点保护的文物。栈道孔、悬棺、野人,并称为“巫溪三谜”。

3.巫溪县的实践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对新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重新认识,也涉及对符合生态文明内涵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生态环境保护秩序的建立维护。只有坚持法治,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3.1 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强化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干部力量上优先配备,在资源要素上优先配置,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安排,坚决守住、守好巫溪的绿水青山。

3.2 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利用财税、金融信贷、投资、价格等经济手段,创建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

3.3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聚焦水、气、土壤、农村环境等领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努力把巫溪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巫溪。着力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3.4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严守生态红线,进一步强化环境准入,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全面完成54个野外样点采集,完成24个卫星遥感疑似监测点位现场核查,对两个违规占用林地点位立案调查,责令限期拆除设施设备;办理奉溪高速古路出口至红池坝景区快速通道占用林地案件31起,收缴罚没款 96.59万元。

3.5 构建最严密的制度体系。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对新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重新认识,也涉及对符合生态文明内涵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生态环境保护秩序的建立维护。只有坚持法治,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5.1 通过立法。对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加以引领和固化,保证能够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政府始终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作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累计整合资金15.8亿元,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5.2 通过执法。将体制改革的措施加以落实和纠偏,真正做到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需求,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件,罚款34.5万元,查封扣押1件,移交法院强制执行4件。开通环保投诉热线,建立24小时污染举报受理制度,受理投诉482件,处理率100%。对辖区内所涉及的小水电站进行了全面清理复核,对小水电站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3.5.3 通过守法。强化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逐步恢复青山绿水、碧水蓝天的自然风貌。构建了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生态体系。2020年印发实施了《巫溪县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巫溪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巫溪县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巫溪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县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巫溪县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衔接工作办法》,成立了巫溪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巫溪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巫溪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试行)》,建立起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统一行使职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4.结语

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中,法治的思维和方式都必不可少。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中,如果改革方案缺乏法治思维、改革推进缺少法治方式,改革就会因为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而陷入困境。所以说生态文明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就像制作一个法律与科技融合、汇聚不同性质法律规范的“夹心蛋糕”,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法律与传统法律在主体、价值目标、时空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诸方面的差异性,这对法律工作者和改革实践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巫溪巫溪县环境保护
巫溪县开展技术培训推动独活种植基地标准化发展
环境保护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