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英
(四川省什邡市实验小学 四川什邡 618400)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是深入推进,当下的小学教育目标已经从注重成绩转为注重方法层面,对于学生学习提出了更深层次更高的要求。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联系教学实际,合理分析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策,旨在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懂方法,有基础的好学生。
纵观小学数学课本,基本上维持着教师开展授课进行日常数学教育。因此,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因为过于依赖教师,经常出现知识理解片面化的问题。人才培养脱离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则有利于打破这一弊端。
首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打破了教师主导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不在维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习探索热情被激发出来。
其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中,其实是一个了解知识整合知识思考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方法的指导不断的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思想认知。优化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学习热情被激发,自身的学习体系得到丰富。
最后,数学思想方法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有效构建,思维模式逐渐被突破,解决问题等能力逐渐被夯实,久而久之,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学科基础的得到充实,为学生后续的学科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下,学生不断的更新自我,将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1]。
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程开展的促进者。为此,想要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终极渗透,联系教师教学实际进行渗透安排非常重要,有利于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奠定学生数学基础。
在日常授课开展前,教师要注意思想方法与备课的融合。要制定好的课堂流程引入思想方法,使授课开展层次化深入化。然后再教学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教育。教师要在教学的开展中联系知识内容讲解思想方法,同时采取淳淳善诱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体系构建。在讲解思想方法层面,教师要做到寻本溯源,合理引导。例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的授课时,教师应该先讲解元角分的基础知识,明确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然后再层层递进的为学生传递“一元=十角、十分=一角”的转化理念。然后再让学生围绕加减法展开元角分的基本运算。在寻本溯源的作用下,学生的“人民币思维”被树立起来,数学方法也得到了融合和改善。而循循善诱的引导层面,则需要教师反复强调,用言语做好知识的维护与梳理。很多学生因为认知受限,经常出现学完就忘的情况。只有反复梳理知识内容,才能实现思想方法的内化。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思想方法的运用展开拓展。为此,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紧抓课外延伸,在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解放学生思维,推动思想方法的有效构建。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就可以以“时间表”为主要内容,通过假设的形式,让学生制定契合自己的学习安排。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要求,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一张学习计划表格。在表格上要求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以及上课时间。也要合理的构建自己的玩耍时间和作业写作时间。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这种模式安排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时间,整合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考方法也逐渐内化形成[2]。
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又一形式。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贯穿到合作探究中,利用互助学习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模式中总结出数学经验,内化为自身内在的探究目标。
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方法研究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探索,总结规律。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固定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一起研究3×6+4以及3×(6+4)的数值。以这两个算式为依据,引导学生研究混合算法的运算方式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进行深入拓展,出示45×3÷5和45+10÷5的计算式,引导学生计算答案,思考与前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小组探究的模式下,学生在自我的激励中逐渐发现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掌握了一定的思考方法,便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下,数学思想方法被悄悄渗透,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促进了学生成绩提升。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筑牢学生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为此,在小学数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非常重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有助于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构建数学框架理论。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目标,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为数学成绩优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