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炯
(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重。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决定着他们是否可以顺利通过高考这场考验。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有效应对高考,教师必须分析当下的高考评价体系,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文章立足高中生物,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通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分析,文章提取了高考核心内容、考察内容、考察要求的信息,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塑了当下教育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创造性提出了价值导向、素养导向和能力为主、知识为基的考试评价理念。而为了践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并基于此做出有效的调整[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伟大工程,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基础,对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全面分析、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特征,深入解读生物高考核心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当下的生物考试要求,并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采取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文章对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四层”、“四翼”中提到了基础知识,未来的生物高考会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的考察,其中包含生物实验、科学家探究历程的考察。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基础知识超越基层知识,开展深层结构教学。即课堂提问、生物活动设计要体现深度、广度和高度。即便是简单的知识也要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内涵。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生物教材中去,探寻其内涵,如此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以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设置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的材料?为什么用32P、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何标记?通过层次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系统化学习与“四层”、“四翼”中提出的关键能力存在一定联系。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原理”为考点,将其和DNA、蛋白质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并通过综合训练题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考察,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一点多面”的考察方式,覆盖知识点范围广,同样对高中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当前的生物教学现状做出合理的调整,并重视知识连接。依然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需要在教师带领下帮助学生明确“中心法则”即“DNA是噬菌体遗传信息的载体”,以及在信息传递中与RNA、AIP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结合体,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翼”提到了应用和创新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实验方案设计也是考察学生生物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核心点,同样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为此,教师要提升对实验解题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在实验中做好“同位素的标记”工作。比如在生物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教学中,学生要做好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的标记,以方便学生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待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原则、操作步骤以及方法之后,教师则要为学生设置理念高考题,让学生感受考试方向和难度。基于学生答题结果,教师要认真分析,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以通过实验试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四层”中,提出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两个重要方面,这两大方面全部指向了学科核心素养。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分析生物核心素养组成,并基于此做出调整,以促进高中生生物素养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生物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需要教师开展实践活动,以将核心素养教学落实到课堂中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案例的引入,比如医学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通过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2]。
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开始从知识教学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要关注基础知识,要注重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并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训练学生理性思维,以促进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让学生有效应对高考,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