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辉
(江西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 江西南昌 330029)
层次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决策者根据此次工作的具体要求,将所运用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目标拆解、准则分层和方案分层。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性、系统性的决策方式。具体来看,这种方式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激发决策者创造性思维。其需要在充分了解各项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将整个决策系统进行模型化、数量化的展示。另外,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将问题进行拆解,包括其形成原因、解决对策等。在对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结合具体工作需求,选择合适解决方案,从而为方案的落实提供有利依据。将该种方法运用到危险化学品安全性评估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化学品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必要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稳定发展。
在开展问题决策过程中,既需要充分考虑到数字分析的准确性,又需要从人类思维方式、思考方式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思维规律,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针对上述问题,美国的运筹学家T.L.Satty教授在1971时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相关概念。在此之后,Belton、Gear、Dyer、Saaty等教授和相关学者都对此概念进行了深层次研究和重新界定。在多年的发展中,层次分析理论已经得到了逐步深化,其系统性特征较为明显。
这种分析方法因其自身所独有的优势,已经在社会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来看,在利用该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其着重强调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还吸收了行为科学的特点。将决策者相关经验融入到其中,对其进行量化性处理。如果在进行一些问题解决工作中,出现了数据复杂、种类繁多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在利用一些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要加强对其进行多次的检测和安全评价。因危险化学品复杂性特征较为明显,如果仅是采用一种单一化评价方式,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的安全因素,导致无法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2]。因此,胡海军等人在进行了多次研究之后,确定了一种可以对危险化学品源进行安全评价的模型,结合该评价模型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在传统安全评价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该评价结果运用到管理举措的设定工作中,能够为安全生产和实践提供针对性指导。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任何不合理问题,都能够进行及时解决,为其管理模式创新和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沈月平等人根据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对于江苏省十三家有毒化学品暴露企业的职业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最终评估结果中显示:企业所制定的各项管理举措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该方法的有效利用,能够对高危企业在发展中所出现的安全性因素进行评定,从而为其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指导性建议。
杨建伟等人将农药品车辆运输事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内涵和其应用要点,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对其各种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价。借助到该评价结果的积极作用,能够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工作提供科学化、合理化信息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危险化学品的应用效果和验收评价标准,葛秀坤等人在进行了研究之后。结合该分析方法的要点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结合,主要从八个不同角度对安全验收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充分规定。针对各级评价指标,对其利弊进行权衡,创建了一个较为系统性、科学性的安全验收定量模型。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可以很明显发现:该评估模型和系统的有效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评价系统中所出现的评价结果单一化、片面化、偏差较大的问题,从而为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伍聂修等人建立了一个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评价模式。在此次实验中,主要是将涂料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到其所建立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最终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该模型中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安全生产实际状况保持了较高一致性。因此,便可以说:该模型的有效建立和应用能够在大体上反映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性状况。
程凌等人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安全评价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重新评估和界定,并且借助到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种安全现状二级户化工评价方法。从其影响来看,这能够实现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从而为化工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经验。经过多次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以发现:该评价方法因其较高的可操作性、效益高特点,能够被广泛应用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和检测工作中。
沈晓燕等人利用层次分析法优势,并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构建了一种模糊性综合评价模型。在其论著中还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化论证。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将该模型运用到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估工作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安全工作的落实状况,对于物流企业的安全性保障也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该模型的运用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防止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破坏现象的发生[3]。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高校化学教学工作中,也同样能够产生积极作用[4]。
陈晶晶主要从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对其各种安全性要素进行分析。结合该理论优势,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指标进行权衡。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能够对高校实验室中化学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在化学安全管理中的薄弱性环节和重点工作内容。借助到一些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手段的优势,对其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针对性解决,从而为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性依据。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借助到安全性实验环境、实验物品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效果。对于学生来讲,还能够让他们发现在实验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方便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
张丽颖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势,将其和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运用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有效提升了最终评价效果。就目前我国教育形势来看,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最终是为了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在高校化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现状。最终成绩考核中,仅是从学生最终考试成绩角度出发,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在一个学习之内的学习效果、课堂表现并不是考试评价结果和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从其影响来看,这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之内掌握专业知识,但是学生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知识内化和吸收。因此,“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较为明显。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积极作用,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平时作业考核成果、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最终卷面成绩进行融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性评价。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反映出学生在某段时间之内的学习状况,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在得到自己的最终成绩之后,会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思考、自我评价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能够根据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计划。发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设定中所出现的不合理性问题。并从本班实际状况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牟新利在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研究之后,和合作模式下的无机化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能够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有着更为全面化认识。从其影响来看,这能够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借助到小组合作、共同商讨的方式,对于各种问题及时指出,让学生具备了较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集体性,创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另外,结合合作模式的积极作用,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当学生发现了其他优秀学生身上的优势之后,也会对其加以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化发展和综合发展。
在危险化学品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安全性事故,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为此,借助到层次分析法的积极作用,对其中所存在的各种安全性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和解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从该方法应用效果来看,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相应成绩。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指出。为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根据具体工作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