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庆鹏
摘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境外国有企业肩负着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境外国有企业以跨文化融合推动文明交融互鉴,以企业间共商共建促进国家间发展成果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之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境外国有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还要通过文化融合培育和营造有利于业务拓展的内外部舆论环境,以助推国际化业务推进。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国际”)作为中国广核集团境外非核清洁能源事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对其自身的实证研究,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企业优秀文化、履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等维度系统全面阐述了其在开展跨文化融合中的实践与经验,为其他国有企业“走出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关键词:境外 国有企业 跨文化 融合
一、境外国有企业跨文化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的问题,直到目前国际社会中依然保留着此类刻板印象,我们亟须在国际社会认知中改變此类印象。同时由于我国近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的兴趣愈加浓厚,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扭曲、丑化我国形象。在这样的国际宏观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欧洲国家价值观更加强调个人利益、维护个人隐私等,人际交往简单直接,言行果断独立,强求人人平等;东南亚国家民族种族划分明显,凡事以种族和宗教居先,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员工将祷告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上岗期间都要暂时放下工作进行祷告,造成了宗教信仰与管理的矛盾;南美洲国家员工对家庭、亲缘等因素更为关注,对时间及效率不够重视。这些理念都与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一切以大局为重”、“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作为境外国有企业,一方面在推进国际业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程中面临着境内外价值观念的冲突、境外受众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境外业务拓展中还常会出现认识理解的错位,如能源国际的中方员工遇到突发、紧急工作加班加点,或为了更完美的完成任务,利用加班时间反复修改一些细节内容时,外籍员工认为这是对健康和生命的漠视。
(三)个体行为的差异
与中国推崇集体主义不同,西方文化更崇尚个人主义。日常工作中,能源国际境外属地员工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和竞争,同时倾向于在组织中保持个体独立,群体融入程度较低。而中方员工则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管理者领导决策,在人际交往过程注重“关系”和“面子”。此外,中外员工对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价值取向也有差别,中方员工在交流过程中考虑事情面面俱到,说话沟通留有余地。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则具有短期取向的特征,部分境外员工更关注即时的效益和成果,在交往过程中直截了当阐明利弊。由于这种差异,使得中外员工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对组织资源的长期规划和短期投入产生矛盾,更可能无法理解中方员工“留有余地”的含蓄表达方式,导致沟通交往障碍。
(四)管理制度的差异
国外市场几乎所有项目都是按照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组织架构更加趋向扁平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高,管理制度严格苛刻。在这种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背景下,组织通常采用“授权赋权式”管理,在组织决策上相对民主,员工自主权较高,员工和管理层存在更高程度的平等对话空间,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平等交流、互换意见。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利距离文化,在社会中权力分配的集中程度较高,这种等级式组织结构虽然能有效提升组织效率,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下级沟通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能源国际的境外区域公司中并购项目居多,不同公司在规章制度、绩效薪酬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会增加文化冲突,并购后公司的工作管理中是否具备合适的整合措施、调整后的相关制度、系统化合理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对文化整合有着显著影响。
二、以能源国际跨文化融合为例开展的实证研究
境外国有企业因其特殊属性,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与此同时“境外”的特点又使得我们在推进业务和促进文化融合上面临着前述诸多特殊性和困难,不能简单复制和推行境内的理念和要求,在境外业务所覆盖的区域内推进跨文化融合工作既要主动作为、敢于并善于发声,又要尊重差异在承认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找准着力点,创新方式方法,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
(一)使命先行,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展传播中国文化的融合专项工作
跨文化融合工作不仅要为企业国际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要为推进中国与项目所在国双边关系、密切中外交流做贡献,成为中外友谊的民间使者、中国文化的生动传播者、中外合作的积极推动者。能源国际主动扛起国家交付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和资源,成为官方话语体系的重要补充。
2019年以来,能源国际以“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为原则,统筹资源、精准发力,以法国为试点,打造以“CHINA WEEK”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传播活动、举行“零距离”公众开放日活动、开通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以及出版法国国别社会责任报告为特色的“四个一”跨文化融合专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平台、零距离多角度等不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达到同频共振的效应。
1.打造“CHINA WEEK”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传播活动。“CHINA WEEK”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传播活动以社区为支点,与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华文化传播活动,通过走进社区、走进民众,使参与者通过深度体验的方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019年,能源国际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由巴黎十三区政府、法国汉字节协会共同主办的巴黎汉字节活动,在海外首次以企业身份开展中华文化传播,通过当地千余名民众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喜爱。能源国际还在巴黎以中国传统服装走秀和体验等活动为主题举行中广核首届法国汉服节,吸引大量巴黎市民和游客围观与参与,通过解说、体验、观摩等方式提升境外民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任职。该项活动的举办获得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协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高度评价,也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走出去”竞争力,在境外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
2.举行“零距离”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公开透明、亲临体验,展示中国企业、中央企业在海外的良好国际形象是举行公众开放日的主要目标。2019年,能源国际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夏尔蒙风场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特别邀请了周边居民及附近120名小学生前来参观体验,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传递中国企业保护环境的使命、作为和贡献。开放日活动还邀请了法国环保部等政府官员,以及法国地方媒体记者和中国驻法新闻机构参加,有效树立起中国企业、中广核清洁能源企业的良好国际形象。
3.开通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创新载体,主动传播,发挥企业海外社交媒体的联动作用,是创新展现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有效途径。2019年,能源国际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Youtube等四个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法语账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互补充的方式,及时发布中国优秀文化案例、中广核在海外的文化传播活动开展情况、参与者的感受等内容,并积极与受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良性互动,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互融互通,以多样化的文化融合助推国际化业务发展
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国有企业,能源国际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属地化招聘,中国籍员工仅占全体员工的5%。跨文化融合工作是公司高質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几年来,能源国际利用专业技能培训、业务交流和企业文化宣贯之机,通过搭建“全球安全月”、“PCPG管理培训”、“文化寻根之旅”等平台把境外属地骨干员工请进来,加强交流与了解。通过“融合一人、互通周边”的这种几何式的融通方式,多方位推动能源国际国际化业务发展。
1.以“全球安全月”为平台,传承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大多数中外企业追寻和培育的文化,是可以跨越国籍、民族、信仰的边界的共同文化,而核安全文化也恰是中广核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安全文化找到了文化融合的有效抓手。能源国际自成立以来,率先将国内安全生产月的精神、做法、良好实践引入到公司“全球安全月”活动中,结合国际安健环管理的通用实践,开展全球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形势分析与研讨、一把手讲安全专题培训课、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公司还组织境外属地员工来中国参加“全球安全工作坊”的系列活动,围绕海外贯彻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主题,开展包括《遵守程序、反对违章》、《安健环全球化治理》等在内的7门课程的集中学习,专题分享公司在不同区域的安健环良好实践,并进行了多样化的分组讨论。通过此类以安全为主题的培训交流活动,使得境外属地骨干员工形成了安全文化的共识:我们是在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的安健环管理体系的方向迈进。
2.以“PCPG”管理培训为平台,传承管理文化。能源国际围绕“专业凝聚,提振发展”(“Professionalism Cohesion,Powering –up Growth”,简称PCPG)的主题,聚焦经营主业,通过课堂培训、参观交流、专业沟通等形式,进一步加深能源国际总部与各区域公司间的了解和互信,特别是境外属地中高级管理人员对能源国际管理文化的认可与认同。培训活动获得各届学员的高度认可,他们认为中广核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不分国界,不分人群,他们将会把集团安全文化及管理理念带回到各个区域,搭建文化传承的渠道和桥梁,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长远发展。
3.以“文化寻根”活动为平台,传承中广核起源文化。我集团把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定义为中广核企业文化周,每年开展的活动能源国际都邀请境外属地员工来到中国,走近大亚湾,寻找中广核企业文化的起源。2019年,能源国际围绕“熟悉并了解集团和能源国际企业文化内涵、体验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在集团寻根活动的基础上,为来自不同国家的5位企业文化寻根代表安排了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泡茶、剪纸、穿汉服、品美食等。此外,还组织属地骨干员工代表到大亚湾核电基地,进一步加深对中广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回程中,各区域公司的境外属地员工代表纷纷表达对集团文化宗旨的高度支持,并承诺将其落实到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及时向身边的同事分享此次中国之行,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广核梦开始的地方。
(三)融入当地,以企业公民身份履行社会责任
能源国际牢固树立国际投资理念,诚信经营,立足当地,依托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做地道的企业公民。几年来,能源国际依托境外清洁能源项目,为各国提供了逾1500个就业岗位,还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金支持和实物捐赠等参与和支持当地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事业发展。
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能源国际分别在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大学和几所公立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受益人主要是来自低收入家庭优秀学生,每人每学年可获得22000林吉特奖学金。获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将在规定期限内为能源国际工作。这一奖学金计划,也成为能源国际在当地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人力资源体系的有效手段之一。截至2019年,累计共有120名学生奖得学金,其中21人已毕业并进入能源国际工作。能源国际还在马来西亚开展了“Sokongan Didikan Edra”助学计划。在该项计划下,位于我们项目所在州的森美兰、马六甲、雪兰莪和吉打四个州属电站周边小学获得3,000至6,000林吉特的捐款,用于维持和提升学校现有基础建设与设施,并定期为每所小学的5年级学生每人赠送一个书包和一双校鞋,通过资助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资助一个学校影响整个社区。我们在马来西亚已累计向34所学校提供18万林吉特(折合人民币29.4万元)的资金支持,并向2,251名学生提供总值达37.4万(折合人民币61.3万元)林吉特的学习用品资助。
2.扶助弱势群体创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源国际成立以来,在马来西亚与当地的妇女意志会(Women of Will)组织联手合作,为电厂周边社区的单亲及贫困女性提供改变命运的平台,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也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扶助行动具体包括创业发展计划、技能培训计划、农业发展计划等。从创业者的科学遴选,到培训的周密安排,再到后续的跟进扶持,都有系统的计划安排。为检验培训成果,能源国际还组织受助人员参加吉隆坡、雪兰莪等地的集市、社区日活动,创造实践机会;妇女意志会还将创业女性制作的成品送至能源国际在马来西亚各电厂的穆斯林员工,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与家人分享,也传递了能源国际为助力这些女性实现经济独立,拥抱更加美好未来的决心。
3.助力海外疫情防控。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能源国际在法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实行全国隔离的第二天就向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下属两家正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共捐赠1.5万只FFP2口罩,本次捐助也得到了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陈文雄(Buon TAN)也高度评价。能源国际还通过资金和实物的方式向马来西亚电厂所在的马六甲州、森美兰州、雪兰莪州和吉打州政府防疫基金捐款,向周边社区的520个生活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必需品,为180个经营困难的个体经营者提供帮扶资金,帮助当地居民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展现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境外国有企业开展跨文化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境外国有企业跨文化融合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加强跨文化融合研究是境外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课题。境外国有企业跨文化融合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企业发展。
(一)境外国有企业开展跨文化融合必须要着眼长远、持续推进
跨文化融合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急于一时追求短期见效,必须立足长远进行规划和布局,既要有可以产生显著社会影响力的中长期项目,又要不断创新、做出亮点,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境外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主导或引导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属地企业、民众的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吸收,着眼大局、着眼未来和长远利益,将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企业特有文化,让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沟通方式和世界接轨,共同创造新的文化融合。
(二)境外國有企业开展跨文化融合必须要贴近国际受众、贴近国际关切,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开展跨文化融合工作
跨文化融合工作要明确对象,既要针对普通公众开展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要筛选出在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加深其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建立对华友好的朋友圈。既要巩固已有的良好关系,也要进一步拓展关系网,特别是化解重点人士对华疑虑,积极争取其对华友好(至少是中立)。跨文化融合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国情,贴近国际受众、贴近国际关切,以文化为桥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开展跨文化融合工作,做出特色、做出影响。
(三)境外国有企业开展跨文化融合必须要形成共识、寻求最大公约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下的境外国有企业员工必然会在互融互通中产生理念、思维、行为等方面的摩擦,但是合作共赢却是彼此能够形成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尽管境外国有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与国际市场的行为准则还有不适应、比匹配等问题,但共同的愿景、使命、理念是最大的公约数。境外国有企业在“走出去”和“请进来”进程中,必须要尊重彼此文化,理性面对文化差异和进行充分的文化沟通,达成文化理解,以进一步增进了解和互信。要积极通过文化培训,通过沟通、交流、吸收、借鉴、融合、创新等方式,逐步解决文化碰撞与冲突的问题,逐步深化文化深度融合程度,推进中外文化、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求同辨异、求同尊异、求同化异。
(四)境外国有企业开展跨文化融合必须要因地制宜、一域一策
境外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始终且必然会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也必然会受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不同民族的文化都经历了各自独特的历史形成过程,因而呈现出具有本国特色、区域特色、形态各异的文化特征。要在这个环境中促进文化融合,在策略上就要有所抉择,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域一策、一国一策,才能做到跨文化融合工作实施的有序、有效,才能真正实现最大程度的跨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3]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王帆,凌胜利主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9
[4]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单波,刘欣雅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与世界/许利平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