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明
摘要:目的:研究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纳入患者72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当中,采用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推拿;康复理疗;盆底肌锻炼;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女性在产后往往更容易发病,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觉的经尿道流出。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尿液存储障碍,逼尿肌未收缩时,腹压增加对膀胱的力,即可促使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女性在产后可能影响骨盆的结缔组织、神经、肌肉,改变盆底解剖位置,应产后控尿能力受到影响[1]。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对于患者的产后恢复、身心健康等都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而常规药物、手术等治疗效果也较为一般,因此,研究采用推拿、康复理疗、盆底肌锻炼等方法开展综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研究了上述几种方法联合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4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者72例,年龄在22-34岁,平均年龄为(26.7±3.1)岁;观察组中纳入患者72例,年龄在24-37岁,平均年龄为(27.2±2.6)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产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均为Ⅰ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长期合并腹泻或便秘的患者,患有先天性输尿管异位、膀胱阴道瘘、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两组缓则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以缩肛运动为主,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身体放松,双体自然屈曲,脚心与床面平贴。患者用力将肛门夹紧,将臀部抬高,保持10-15s后缓缓落下,将腰部放松。锻炼过程中,尽量避免臀部、腿部肌肉的参与,同时避免腹部吸气加压。每组动作10次,每日3次。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①推拿手法包括背部综合手法、骶部综合手法、腹部一指禅推法等。从下而上推拿督脉经,天枢穴、命门穴、悬枢穴各3min,配合横擦带脉使腹部热透。推拿八髎穴、腰俞穴,配合擦法使热感向小腹放射。使用一指禅推法推拿关元穴、气海穴、阴交穴个3min,配合中指点振法各3次。辨证加减,如患者睡中遗尿,则增加头皮毛发区综合手法;如患者下元虚寒,增加气海穴、关元穴掌颤;如患者脾肺气虚,增加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点按,脾俞穴、肺俞血揉按。②康复理疗,使用PHENIX盆底肌刺激治疗仪,进行内置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将感应电极置于患者下腹部和阴道,得到盆地肌电信号。以20-80Hz频率,20-320us脉宽进行电刺激,以患者耐受适当增加电流强度[2]。根据患者情况设置生物反馈模块,让患者主动进行盆底肌的收缩、放松训练。每周2次,每次20-30min。③盆底肌锻炼,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为症状完全消失,腹压增加无尿液溢出,患者排尿可自行控制;有效为症状改善,小便失禁次数减少;无效为症状未好转,排尿仍无法控制。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P<0.05)。
3讨论
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多发于产后4个月到产后5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还可能转变为持续性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分娩产妇发生该病的几率一般高于剖宫产产妇,是由于阴道分娩可能会损伤盆底组织,造成弹性蛋白溶解、分解增加,盆底血管、神经、肌肉等也更容易受到損伤。该病对于患者产后恢复和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因此需早期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一般都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可利用推拿、康复理疗、盆底肌锻炼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3]。一般认为,产后6周内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时期,此时产妇恶露干净,子宫复旧完全,发生生殖系统炎症的几率较低。通过推拿手法,促进患者局部血运,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供应,促进组织肌肉恢复。通过康复理疗,刺激患者穴位经络,达到益气固摄、疏通经络的效果。通过盆底肌锻炼,改善局部神经肌肉功能,增加盆底肌群托力。综合利用以上三种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当中,采用推拿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沁心, 林海玲. 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1):1718-1719.
[2]王新, 邓美莲, 李桂友. 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9):3308-3310.
[3]刘莉, 邹云南. 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13, 28(6):46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