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涛 周辉
对于一些曾经参加过侵朝战争的美军士兵来说,“长津湖”这个名字就如同一場挥之不去的噩梦,让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永远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一切噩梦的根源要追溯到那个最寒冷的冬天。1950年11月下旬,在绝大多数世人眼中,发生在朝鲜的战事似乎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实施仁川登陆后很快就突破三八线,之后又分成东西两路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朝鲜首都平壤以及阳德、成川、咸兴、元山等重要城市就落入侵略者的手中。战场上的乐观形势让这些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更加目空一切,远东美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得意洋洋地宣布,准备在感恩节后发动进攻,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小伙子们回家过节。
朝鲜北部地区的严寒来得太突然,连装备精良的美军也吃尽了苦头
CN8jdEex9LGqh3Rx3py+h7Nm0ju876f4Sp84E3rOGX4=朝鲜北部地区的冬夜令幸存的美军士兵终生难忘
然而,接下来的一场残酷较量几乎完全击碎美国人自建国以来积攒下的所有骄傲和自信,本以为胜券在握的美军遭遇到似乎是从天而降的中国志愿军的迎头痛击。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入朝参战以来的第二次战役,不仅收复朝鲜首都平壤等城市,还一举将美军击退到三八线地区。在这次战役中,负责西线的志愿军先是诱敌深入,继而发起反击,于12月6日收复平壤;而负责东线作战的志愿军第9兵团(下辖第20、26、27军)冒着刺骨的严寒完成数百公里的隐蔽开进和战役集结,于11月27日黄昏向位于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发起进攻。激战持续整整28天,第9兵团在缺吃少穿、弹药也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奋勇拼杀,给予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重大杀伤,不仅粉碎美军从东线向中朝边境推进的战略企图,还迫使其抛弃大量装备物资调头向南逃窜。残兵败将一直败退到朝鲜东海岸的兴南港,最后在海空军的全力掩护下才得以登船逃脱。
许多美军士兵对于前途命运一片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来到朝鲜
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士兵遭遇到的是美国军队有史以来最痛苦和最悲惨的经历。侥幸从长津湖包围中脱逃的美军依然面临志愿军的围追堵截,逃往兴南港的苦难历程长达13天之久,在美国人的记忆中留下足够深刻的伤痕。从长津湖通向兴南港的是一条仅有4.6m宽的崎岖山路,这条生死攸关的必经之路成为逃往兴南港美军必须死死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溃败的过程堪称步步惊魂,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一路上传来的都是致命的信号——凄厉的喇叭声、军号声、口哨声、枪炮声、喊杀声……无不让人胆战心惊,许多人在这条长约125.5km的公路上走到生命尽头。
百年难遇的极端严寒天气更是让身处战争泥淖的美军士兵痛苦不堪。长津湖周围的山里,夜间气温降至-40℃,在一个寒冷的黎明,陆战1师某团部的温度计甚至显示出-54℃的可怕低温。长津湖战役中幸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李·伯格回忆:“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吃的是热麦片,他们往麦片上倒了热牛奶,但是当我走了大约9m坐下吃东西时,热牛奶已经在我的饭盒里冻成固体。”这场残酷的战役给美军留下的不仅是巨大的伤亡数字,也给侥幸不死的生还者留下无数肉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痕。寒冷,成为侥幸得以逃脱的幸存者们对于这场战役最为恐惧的一个印象。
感恩节的伙食看起来相当丰盛
美国军队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菜鸟,他们经历过二战时期规模宏大的突出部战役(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5日,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见识过欧洲战场上的寒冬,更早之前还曾经在自然环境更为严酷的西伯利亚地区干涉过俄国革命,对于如何应对寒冷地区作战和生存并不缺乏经验,但是朝鲜的冬季如此可怕,还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严寒条件下,各种装备和武器都很难像平时那样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所有车辆的发动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经常保持运转,否则车辆一旦熄火就很难再重新启动;由于地面冻得极为坚硬,迫击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无法通过座钣传递给土壤,直接作用在座钣上,炮手们很快发现,座钣在连续发射时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因此造成迫击炮无法使用,这种情况在81mm迫击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以皮实耐用而著称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在极端严寒的天气里也需要好好伺候,必须时不时地拉动几下枪机,否则只有枪托杵地,抬起靴子狠狠地向拉机柄踹几下才能继续使用。
钢筋铁骨的武器装备在严寒之中尚且招架不住,人类的血肉之躯就更显得软弱无力。为了在严寒地区维持生存,足够厚实保暖的冬装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朝鲜战争的第一年,美军采用的制服仍然是以二战时期的成熟装备为主,但是在冬季服装方面已经采取先进的多层穿着御寒理念,其实就是利用多件衣服形成的空气层阻止身体的热量向外散失。因此无论是海军陆战队员还是陆军士兵,基本上从里到外都会穿好几层衣服——贴身的棉质内衣、保暖性很好的羊毛内衣裤、法兰绒衬衣、高领毛衣、M43野战夹克等等,外面还有带风帽的派克式大衣,以此来满足吸湿排汗、保暖防风的需要。此外,美军士兵还配备轻便保暖的羽绒睡袋、防寒手套、羊毛围巾、多重防寒袜、适应干燥环境的防寒靴,以及适合潮湿环境穿着的橡胶防寒靴,可谓从头武装到脚。不过,即便拥有世界一流的冬季防寒装备,许多士兵也接受过如何在寒冷气候中生存的训练,美军仍然无法避免因严寒天气而造成的伤亡。仅仅是在朝鲜战争的第一个冬天,美军就有超过5300人被冻伤,连厚实的羽绒睡袋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安全,不知不觉就死在睡袋里的倒霉蛋也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醒活着的人,必须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美军在搬运C口粮
与实力雄厚的美国相比,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想要为子弟兵置办一身像样的装备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战争初期,开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既缺乏体系完备的武器,身上的冬装也十分简陋,战士们的身上只有一套将外罩、棉花和里子缝制成一体的棉袄棉裤。尽管这种冬装结构简单,穿着方便,活动时不易发出声响,保暖性能也算差强人意,比较适合志愿军经常在夜间采取的渗透突袭战术,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怕潮怕湿,一旦被汗水或雨雪浸湿,其保暖性能就会大打折扣,与美军体系完备的冬季服装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志愿军简陋的个人装备给过惯了富足生活的美军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朝鲜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补给充足、衣食无忧的美军士兵尚且叫苦不迭,而志愿军居然敢于在缺衣少食、装备也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奋勇拼杀,难怪美军会对此惊叹不已。
美军除了拥有保暖防寒性能远胜于对手的冬季服装,还可以毫无顾忌地引火取暖。由于掌握朝鲜上空的制空权,美军士兵几乎完全不用考虑防空问题,经常在大白天就点燃篝火取暖。家大业大的美国人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士兵们的脑子里完全没有什么爱惜政府财产的概念,只要有汽油,他们才懒得再浪费半分力气,况且,自己去找寻木柴之类的燃料还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空油桶经过改造之后被冠以“帐篷取暖器”的名号,成为帮助美军士兵抵御严寒的一大救星。
要想在突如其来的严寒条件下维持生存,仅仅拥有厚实的冬装和取暖的燃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为军队提供足够热量的口粮,这是让一支军队在任何时候生存下去的基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口粮就一直被美军列为第一类补给品,而个人的服装和被褥则排在第二位,口粮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不需要清洗餐具是C口粮的一大优点,因为战场环境下很难清洗餐具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口粮不仅仅能维持生存,对于支撑军队的士气同样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毫无疑问,美军的强大人所共知,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当时几乎成为一种令世界各国顶礼膜拜的神话,美军对此也颇为自得。然而任何武器装备都需要人来掌握,最终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这一方面,美军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尽管这场战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但许多美军士兵和基层军官在为何而战这个问题面前迷失方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可以拿“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招牌来给士兵们打打鸡血,而这一次入侵朝鲜的战争可就找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量被征召的人员来自国民警卫队和陆军后备队,许多官兵对于离别熟悉的生活环境并不心甘情愿,更何况他们要前往的目的地还是一个如此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经历了跨越太平洋的漫长旅途,最终踏上朝鲜土地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完全超乎想象的可怕对手又使原本傲慢自大的美国人遭受到更大的心理挫折……直接的肉体创伤进一步加剧精神层面的挫败感,对于部队士气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一向擅长动用各路媒体为自己涂脂抹粉的美国人觉得脸上无光,难以为自己的失利开脱。正如某些美国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普遍存在着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缺失的现象,并且完全不理解自己被跨越太平洋投送到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许多人整天扳着脚指头盘算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倒霉的地方,甚至不惜为此自残自伤。种种士气低落的表现令美国陆军部的老爷们感到十分头痛。
C口糧中的面包,其实称之为饼干更合适
为了让美军在远离本土的战场保持必要的士气,尽量维持美国式的生活水准,让士兵们吃好喝好无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从美帝国主义决定入侵朝鲜的那一刻开始,给养物资的筹备和运输工作就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950年6月30日,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下令将驻日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而在此前一天,杜鲁门批准一项指令:为了应对朝鲜危机,大大加强远东部队司令的权力,总统的指令除了赋予远东司令更多的权限外,还特意提到要向入侵朝鲜的美军发送所需的补给品和弹药物资等等相关事宜,对于军需给养供应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远东部队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他的反应也相当迅速,总统的指令一经下达,他就立刻指示驻扎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紧急派兵入朝,并且承担相应的军需物资保障任务。第8集团军成为美国入侵朝鲜的急先锋,很快就决定派一个营的兵力投石问路。第24步兵师第21步兵团第1营被命名为史密斯特遣队,作为一颗光荣的探路石子扔了出去,后续的兵力也源源不断地涌向朝鲜。等到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军”把招牌立起来,第8集团军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要伺候好最先投入朝鲜的第24步兵师,还得准备投喂那些仆从国军队。
K口粮里的晚餐
一干所谓的“联合国军”当中就数美国人的腰最粗,这些仆从国军队要美国人来养活也是理直气壮。毕竟美国本土有两大洋作为天然屏障,不仅免遭战火侵袭,还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攫取巨额财富,可那些仆从国却一个个在战争中折腾得元气大伤,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没来得及舔舐干净就被美国人牵出来助战,所以吃喝拉撒睡一应军需后勤保障任务只能仰仗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照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8集团军和远东司令部在7月4日专门召开后勤联席会议,并作出决定,仍然由留在横滨的第8集团军后方留守处为所有侵朝部队提供军需后勤支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月25日才算结束,远东司令部在这一天正式成立日本后勤司令部,接管第8集团军后方留守处此前承担的各项后勤保障任务。此外,会议还要求在朝鲜尽快设立一处大型物资补给基地,并且在日本至少维持可供45天消耗的物资储备量,以后将储备量增加到120天。
K口粮体积小巧,方便随身携带,最大的缺点就是热量不足
与朝鲜隔海相望的日本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跳板,作为“联合国军”在远东地区最大的集结和补给基地,日本仍然是当时远东地区的头号工业强国,在美国控制下的工农业资源必然要为美国军队服务。截至1951年5月,仅仅是直接受雇为美军提供服务的日本人就超过30000人。
依靠着地理上的便利条件,日本就近为美军的后勤补给提供相当大的助力,但是日本本土的资源十分贫乏,仍有许多军需物资必须由美国本土供应,士兵们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口粮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作为当时世界上如日中天的超级大国,美国军队的口粮让世界各国羡慕不已。注重军队的饮食是美国人建国以来的老传统,早在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颁布的口粮供应标准就已经十分慷慨,与当时的英国军队相比也毫不逊色。到20世纪初期,美军的口粮体系已经初具雏形,随后又经历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美军的口粮逐渐发展成为以A口粮、B口粮、C口粮、K口粮和D口粮为主的完整体系。
美军在二战时就发现K口粮里面的食物太少, 热量不足,因此急于将其淘汰
这5种口粮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其中的A口粮又称为驻防口粮(Garrison Ration),包括为军队食堂或野战厨房准备的所有新鲜食品以及冷藏或冷冻食品。驻防口粮被认为是最有价值,也是口感和味道最符合美国人日常饮食习惯的一种口粮。食品的来源可以依赖于当地,任何符合标准的肉类和农产品都允许采用,因此各个单位野战厨房里加工好的饭菜都不尽相同。
B 口粮又称为野战口粮( FieldRation),这种口粮通常包括各种罐装食品、腌制食品,以及其他经过预先处理和包装的食品。B口粮一般无需冷藏,野战厨房在使用时比较方便,口味儿也说得过去,因此使用十分广泛。通常情况下,野战厨房在加工B口粮的时候搭配一些当地能弄到的新鲜食品。
C口粮就是大名鼎鼎的个人口粮(Individual Ration),一份经过预先烹饪、随时可以打开供士兵个人食用的即食罐头包装食品。
K口粮也属于个人口粮(IndividualRation),不过专门进行一番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以便更好地适应伞兵和其他作战环境较为特殊的轻装步兵的作战需要。从设计思路上看,K口粮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临时“突击使用”一下还可以,言外之意就是说这玩意儿的用途就是临时拿来填填肚子,并不适合长期拿来当饭吃,因此在1948年就被打入冷宫。
美国人对于火鸡十分迷恋,每个月都得吃上几次
D口粮又称为紧急口粮(EmergencyRation),其實就是一块能够提供足够热量的军用巧克力,这是真正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救命粮。
这5种口粮体系基本上满足二战时期美军在各种情况下的实际需要,入侵朝鲜的美军也沿用这一体系,第8集团军主要采用的是A口粮、B口粮和C口粮。一般来说,比较类似家常菜风格的A口粮最受士兵们的欢迎,对于C口粮也表示十分满意。
在各种口粮中,A口粮是最为丰盛也是最让美军士兵感到亲切的一种。在朝鲜战场上突然面对如此丰盛的一顿美餐非常考验士兵们的想象力:早餐有新鲜的橙子、牛奶和麦片、煎蛋和培根、烤面包片和甜面包卷、人造奶油、果酱还有咖啡;晚餐有鸡肉面条汤、马里兰炸鸡、内脏杂碎奶油肉汁、嫩豌豆、新鲜烤土豆、小葱沙拉、小萝卜、黄瓜、生菜、热面包卷或饼干、冰淇淋、香蕉,以及用新鲜柠檬做成的柠檬水。如此令人垂涎的菜单并不是出现在梦里,它的的确确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出现在美军士兵的面前。这让人不得不赞叹当时美军强大的饮食保障能力。
理论上来说,A口粮里面提到的“新鲜食品以及冷藏或冷冻食品”主要依靠当地能够得到的任何符合标准的肉类和农产品,可是地瘠民贫的朝鲜无论如何也伺候不起养尊处优的美国大兵。另外,补给品一向以后方供应为主的美国军队对于“现地调达”也没有多大兴趣:就地取给的方式既不安全又不稳定,操作不当还容易激起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供应给第8集团军的大部分口粮来自美国本土,不过在远东地区仍然有一些采购项目。
在战场上为美军士兵们提供A口粮加工而成的饭菜的确堪称奢侈,军需官们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其实按照以往的工作习惯和实际供应能力,军需部门最钟爱的还是B口粮和C口粮,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巴不得让士兵们一天三顿全都去啃罐头食品。考虑到美军在朝鲜的实际情况以及后勤补给能力,美国陆军部在1950年9月5日颁发10—495号供应公告,美军在朝鲜的B口粮供应基本上参照此项公告颁布的标准来执行,每天的口粮能提供的热量约为4200大卡,即便是用来满足重体力劳动的消耗也毫无压力。
按照新公告执行的B口粮供应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从二战时就一直采用的培根又被称为“海外版”培根,含盐量很高,严重影响口感,入侵朝鲜时采用的罐装培根方便切片,口味儿也有所改善,更容易让人接受。新的供应标准中,肉类食品的种类也比二战时期更加丰富,包括去骨鸡肉罐头和罐装猪肉香肠等等。蛋粉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蛋白质来源也有了更加先进的加工方法——完整的鸡蛋经过脱水处理,再充填惰性气体进行保护,采用这样的包装无需冷藏也能储存更长时间,而且比早期的同类产品拥有更好的口感。咖啡经过预先烘焙、研磨和密封真空罐装,既保持咖啡的香浓美味,又不会让士兵们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磨咖啡豆上,还大大减轻军需后勤部门的运输压力,可谓一举多得。罐装番茄酱的引入也深受好评,使野战厨房在加工各种食品的过程中增添不少新的花样。
美军士兵在朝鲜能经常吃到火鸡大餐
尽管新鲜食品的供应难度远远大于其他罐装食品,美军依然不遗余力地供应各种新鲜食品:必须冷藏保存的鲜家畜肉、家禽肉和鱼类,平均每个月供应50.5次,美军士兵一天吃两顿都毫无压力,另外还提供9.5次的罐头食品作为补充;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的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受损,给军需官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美军同样能做到定期供应;为了避免士兵们厌倦蛋粉的味道,每个月有21顿早餐供应带壳的鲜鸡蛋。
所有这些新鲜食品都极易腐烂变质,对于运输和储存有着严格的要求,供应时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冷藏和运输设施,而这对于工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来自美国内陆地区的各种新鲜食品首先由冷链运送到沿海港口,然后再由快速冷藏船以每10天一艘的速度直接运到朝鲜。抵达目的地后,这些必须冷冻保存的新鲜食品被临时存放在冷藏驳船上。到1952年夏天,一共有10艘这样的冷藏驳船在朝鲜各地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海上储存和近海运输。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还在1950年7月启用军需航空补给,用运输机将日本的新鲜水果、蔬菜和鸡蛋定期运往朝鲜。
而朝鲜的情况就有些棘手,最初在当地根本没有什么可供美军使用的大型冷库,新鲜食品的运送与分配环节需要安排得十分紧凑,一点儿都不能耽搁。后来美军的军需官们广泛使用了一种方便运输设置的大型步入式冰柜,以便在朝鲜储存来自本土的新鲜食物,这些大型冰柜一般设置在战略要地的基地仓库、大型物资供应点和一些前沿地区。需要进一步分发新鲜食品时,冷藏铁路货车被广泛使用,美军在主要铁路线上一共使用210辆冷藏铁路货车,每天都有大约17辆冷藏铁路货车开行,在运输新鲜食品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冷藏设备所需的冰块一半是从美国本土运来,剩下的一半则是来自日本和朝鲜当地的商业制冰企业。无论是美国本土还是在朝鲜,冷藏车都承担主要的日常运输工作,从铁路沿线、基地仓库、物资供应点以及前沿地区,各种冷藏运输设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军队缺少冷藏火车或者冷藏卡车时,军需人员也逐渐摸索出许多运输物资的技巧。在常温条件下,能够使需要冷藏的食品在普通的车辆中保存至少3天时间,方法是在车辆的底部、侧面和顶部放置不容易腐烂的食品,起到隔热层的作用,然后再将冷冻产品放在中间。类似的方法在冬季也可以用来储存娇贵的新鲜蔬菜,大量的新鲜蔬菜夹在不怕受冻的其他农产品中间,可以大大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
日本后勤司令部向美军供应大量肉类产品,包括冷冻的各种肉类和鱼类,品种十分丰富。冷藏船以每10天一船的速度从美国本土运来冻肉,根据旧金山的海外供应部门估计,1950年7月到1951年初的6个月时间里,共有19600头牛、71000头猪、65950只火鸡和794670只肉鸡被运往远东地区。为了方便后续的冷冻和保存,预先的切割、加工以及包装方式都经过相应的优化设计,就连运输和分发的效率也比以往更加高效快捷。
牛肉一直以来都是美军士兵餐桌上的必备佳品,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通常能见到4种无骨牛肉,其中适合做炖牛肉丁的占12%,用于制作汉堡包的碎牛肉占38%,小包装的牛肉块占29%,能够制作烤牛肉、炖牛排和瑞士牛排的牛肉占21%。每种牛肉都经过仔细的选择和分割,哪怕是再挑剔的食客也没理由对牛肉的品质和包装说三道四。美军士兵一个月至少能吃到28顿牛肉,几乎天天都有牛肉吃。半无骨小牛肉则是另外一种由军需部研发出来的大菜,每个月出现在菜单上3次。除了小牛肉上的排骨之外,其余的骨头都被剔除掉。这种优质食材再经过分割,40%可以用作烤肉,还能提供30%的排骨和30%的炖肉。
各种家禽每个月供应7次,美军接收到的所有家禽都已经去除全部内脏,随时可供野战厨房烹调使用。在朝鲜的美军士兵一个月能吃到3次炸鸡,1次烤鸡,还有3次吃的是火鸡。美军对于鱼类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每个月仍然可以发放2次鱼类来换换口味儿,供应的鱼类包括鲜鱼和冷冻鱼,通常是以切好的鱼片、大块鱼排或者煎好的鱼肉等形式发放。
烟熏火腿每个月平均发放4 . 5次,一般以烤火腿或切片火腿的形式供应。而用作烤肉或排骨的猪腰排每个月发放2次。法兰克福香肠每个月在士兵们的餐桌上出现1次,非常符合那些德意志移民后代的口味兒。每个月还提供1份冷切的博洛尼亚大香肠或者德国猪肝肠,无论是来自意大利还是来自德国的移民后裔都会对这道菜感到十分亲切。为了让士兵们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彩,菜单上也会增添一些以前不曾有过的新品种,例如鲜嫩的牛肝,在朝鲜的美军士兵每个月也能吃到2次。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营养十分丰富,所含的大量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此外,新鲜水果和蔬菜还含有多种无机盐、有机酸、芳香物质和膳食纤维。不仅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不遗余力地供应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在包装和运输上也力求完善,对于蔬菜的包装也像对待水果那样格外小心。用聚乙烯袋作为外包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脆弱的蔬菜及水果,品质和外观都有保障。聚乙烯袋外面再用板条箱进行包装,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即便是出现野蛮装卸的情形也能确保里面的蔬菜水果安全无虞。以胡萝卜为例,采用这种包装的胡萝卜运输损耗极少,甚至在运抵朝鲜战场最前线时也是如此,依然能保持外观干净饱满,色泽蜡黄光亮,质地结实爽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