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历来紫砂壶作品中都带有时代的印记,紫砂壶之所以被众人喜爱,是因为它极高的时代艺术价值。每一把紫砂壶作品中都彰显着当时的艺术气息,紫砂壶文化艺术的顺利传承自然不能脱离时代的轨迹,立足工艺技巧的同时需注重艺术的时代性。现如今,紫砂壶艺术人才辈出,紫砂壶的艺术创作成为屡见不鲜的事情,可见紫砂壶艺术足以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紫砂壶创作常常是众多紫砂艺术者常常论及的话题,紫砂壶艺术创作存在许多的可能性,这广阔的世界急需要工艺者耐心去探索。紫砂壶的创作是一段长期过程的沉淀,从主题、工艺手法、装饰艺术、文化等元素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构思设计,这些元素之间的搭配融合会产生出形形色色的紫砂壶工艺作品,足以可见紫砂壶艺术的创作并非是偶然的。一位优秀的艺术大师无不是以身试法,走在创新的道路上,始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更好的可能性,为后辈们指引一条条有效的道路。
紫砂工艺者需要不断打破未知的界限,突破自我、实现创作,工艺者要想创作出艺术品,自然要从工艺水平、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升自我。除却制壶工艺基本功的掌握,工艺者还需要掌握描金、书画、雕刻等装饰艺术,才能够在创作需要的时候有的放矢。其中,装饰艺术的学习需要工艺者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观察力,正如竹元素的刻画工艺者自然需要了解竹在四季不同的生长状态以及竹的种类、特点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这些内容便能在不同的文化主题中展现竹不同的风格特色。
谈及紫砂壶创作必然要提及紫砂壶的灵魂文化,紫砂壶的精华远非指外观的艺术美,而是其中所承载的精神文化。每一把紫砂壶都承载着工艺者所要倾诉的心声、感悟或是祝福,正是这些才使得紫砂壶有所区分,并展现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这些文化的创作源自于工艺者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以及诗、书、画的欣赏中,同时这需要工艺者用心去感悟,工艺者自身并未做到如此,又怎能在艺术文化中体现出真正的文化精神?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的生命赋予者正是创作艺术的工艺者,又或者艺术的体现即是工艺者内心的写照,因此紫砂壶的美得以体现。
紫砂“坦然壶”(见图)是紫砂壶艺术的一次创作设计,整体造型简约小巧,胎质富有光泽感,乍一看着实显得可爱,壶身与棱角分明的正方体不同,边缘线条呈圆弧状,衬托出壶身的饱满;壶身外观呈现出本原的模样,犹如一颗颗小星星点缀在壶身上,给“坦然壶”增添了些许情趣;壶盖为四方形,壶颈将壶盖与壶身紧密地联系起来,壶盖的四方与壶底的四方皆显得厚重有力,增强壶本身的稳重之气;圆圆的壶钮好似小蘑菇生长在壶盖上,又仿若充满智慧的小脑袋探出头来,有趣中带着无限的遐想;壶嘴从壶肩小短弯斜向上翘起,与昂首的壶钮相互照应,好似壶中的能量喷涌而出;壶把的侧面为平面,起至壶肩略向上高高翘起,线条清晰明朗,与壶身线条形成对照。“坦然壶”的胎泥呈砖红色,与整体造型相互协调,视觉上给予欣赏者舒服的观感,朴素雅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对坦然的一种理解,“坦然壶”的内容设计来源于众人对生活的感悟中。坦然未尝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这意味着内心平静如水,能够接受生活中的问题或苦难,并能保持积极向上。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归隐田园山水的欢愉,金钱名利的获得的确会给人满足感,但千帆过尽之后的坦然面对或许会比金钱名利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身处快时代发展的我们,怎能不需要这样坦然的人生态度?显然是需要的,以坦然的心态寻求人生的追求与意义。
紫砂壶是工艺者寄托情感的有效路径,工艺者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至紫砂壶的创作中,赋予紫砂壶精神文化的升华。紫砂壶的工艺过程极其需要工艺者心平静气,一把好的紫砂壶既是工艺技术的体现,也是工艺者内心的印刻。此把紫砂壶没有赘余的线条与装饰,精巧的壶身营造着丰富的文化氛围,显然其蕴藏的能量远非外观呈现的那么简单。“坦然壶”正是用简单的外表映射平淡如水的内心,无论生活喜悦、悲伤、痛苦,都选择接受当下的感受,相信存在即合理,在点点滴滴中渗透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以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快乐。
总而言之,紫砂壶的创作仍然还存在突破的窗口,纵观紫砂壶的创作都离不开紫砂壶的茶器本质。文化的意蕴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紫砂壶文化的巧妙融合,创作者需要深度理解工艺、文化,以达到度人、度心、度己。“坦然壶”的创作设计正和茶文化、紫砂文化不谋而合,剔除心浮气躁,追求低调有内涵的本心,这更是紫砂文化传承者需拥有的艺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