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经过六百多年的绵延发展,造型款式众多,其中圆器为最常见的一种,以实用和柔美为长。《缘曲》为一把典型的圆器壶,仔细欣赏发现它集合了圆器所有的特点,极具美感。作品壶身为圆筒形,比较像酒桶,两端曲面自然向里收缩形成壶身线条的基本走势。圈足以上,肩部以下,壶身逐渐开始圆满微鼓起来,形成饱满敦厚的壶腹,两端的线条承接壶身两侧的线条,自然呈圆弧形,所以壶身就成了酒桶的式样,线条清晰,变化自然,所围成的壶身看上去粗壮饱满,就像一个敦厚结实的农家汉子,有着几分朴实和古拙。壶身的一侧自然胥出三弯的壶嘴,根部粗大,嘴头偏小,线条自然收缩,弯流也在变化中自然地变化。壶身上方是平式嵌盖,盖上盖子后,壶盖就与壶身紧密契合,成为一体了。壶盖上方的圆珠钮简单中正,似壶身的缩小版,与厚实的壶身相互辉映。提梁是《缘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壶采用圆形提梁,连接在壶身两侧,就像一个大大的圆环,暗示着作品巨大的能量和夺目的光芒,彰显了丰富的文化韵味。
提梁的出现据说是在宋朝,由宋朝名士苏东坡首创,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煮水斟茶。随着紫砂壶的发展,提梁的式样被保留了下来,经过改良和设计,引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并注入了文化属性,使得提梁壶在发展与创新中迸射出了新的艺术生命力。一如作品《缘曲》,保留了提梁的造型,在壶身上进行造型的重新演绎,设计出了一款具有现代气息的紫砂壶,再加上壶身上的陶刻内容,加强了其文化性和文人气息。这把《缘曲》紫砂壶,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让人想要翻阅与深入理解;又犹如一杯醇厚的美酒,让人想要浅尝一口。
提梁壶与饮茶相结合,在茶水的甘甜中营造了一种恬淡雅致的氛围,而壶身上的陶刻装饰无疑加深了这种惬意的氛围。陶刻,是紫砂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特殊的紫砂泥成型后可以直接用刀刻画,将艺人的一片丹心都画进了壶中。很难想象,紫砂壶不仅能装载茶水,还能包容文人的诗情画意。
说到陶刻,不得不提到文人壶的发明者——陈曼生。宜兴紫砂从明朝万历开始正式登上艺术舞台,之后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壶艺高手,到了晚清,最领风骚的要数陈鸿寿和杨彭年了。乾隆年间,宜兴的知县陈曼生,结识了当地的制壶高手杨彭年,一位是“西冷八大家”之一,一位是壶中高手,他们一起积极地开发紫砂壶的新品,发明了著名的“曼生壶十八式”,里面囊括了现如今依然很活跃的经典壶型葫芦壶、合欢壶、提梁壶等等。陶刻也就是从他们开始成为装饰技艺中的主流,将紫砂壶的文人气息发挥到极致。
《缘曲》壶身一面刻有竹子的画面,并配以诗文,彼此呼应,意境高雅。简单的竹叶刻画以及嶙峋的山石,仅仅是两个普通的物象,壶表上再不见其它任何元素,却不禁使人联想到丛山之上,微风轻拂,细叶轻晃,竹影婆娑,竹声沙沙。这一静一动的唯美画面,虽不见清风,不闻竹鸣,清风和竹鸣却在心里;虽不见人,却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温柔,能听到竹枝摇摆的声音,营造出了一派恬淡温馨的唯美意境。
紫砂壶的诞生是为了饮茶服务的,而饮茶的方式在改变,其内容和价值也在变化。现在喝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渴了,更多的是在喝茶中汲取精神力量,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在佛家看来,心静是一种极好的状态,心若静了,则处处是净土。心静处,便是灵魂归处。生活总是这样,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何不放下彼岸的喧嚣,完完全全生活在此处,做个清闲又有趣的俗人。这一把提梁壶《缘曲》壶中有画,画中有情,正是陶冶心灵、涤荡灵魂的佳器,静下心来,泡上一壶香茶,心静了,人也平和了。
在紫砂壶的世界里,心境平和是一种常态。艺人需要平和,因为紫砂壶设计与创作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太过喧嚣的环境不利于艺人的思考和潜心设计。赏壶也是一个平和的过程中,艺术包罗万象,蕴含万千,并非一下子就能读懂其蕴藏的内容,需要安静地反复地欣赏观察,才能与其建立沟通的桥梁,进而去了解内在的故事和意义。同样,品茶也是一个平和的过程。相比较劳作之人的牛饮,达官贵人的品茶是享受,也是思考。总而言之,涉及到紫砂壶,我们就会慢下脚步,从壶中去体验一番深刻的人生感悟。
因此一把紫砂壶经过创作者、使用者、收藏者之间的转手,最终都能达到心灵的契合,这就是紫砂艺术高雅气质的迷人之处。美丽的东西总是让人趋之若鹜,紫砂壶也不例外,其柔和的线条展现了造型之美、泥料之韵、工艺之精、品味之高。紫砂艺人将自己的审美和品味都概括进壶中,里面有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也有对紫砂的执着与热爱,所以《缘曲》不仅是茶壶自己的艺术呈现,也是对艺人从艺之路的总结和概括。
紫砂艺术和茶道文化结合,造就了喝茶赏壶之人的平和心境,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不轻易被物质和外界所干扰,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跟着心走。如今的紫砂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看似是融入了现代化的陶艺理念,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我们期待新生代艺人能给喜爱紫砂壶的人带来更多的优秀紫砂艺术作品,并在弘扬推广和传承宜兴紫砂文化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紫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