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 陈 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是人成为思想者的发祥地。我认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倘若他们在上完我的课后没有产生超越我的讲述而想知道得更多的愿望,那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没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可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时候,老师是导演、是领队,学生成了演员、队员,老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课堂仅仅停留在单纯传递知识、技能的层面上,还谈不上有思想火花的出现,这一方面抑制了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对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后者对一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让课堂成为思想者的发祥地,老师要明确自主探究的意义。学生姓“学”名“生”,这里的“生”即“生长”,因学习而生长。学校因学生的学而非老师一味地教而存在。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明确学生自主探究的意义,并在课堂上有切实的行动。学生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参与对能力、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身体验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他们的知识才能不断增长,情感才能得到呵护,人格才能得到健全与发展。
让课堂成为思想者的发祥地,老师要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首先,老师要有平等的意识。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那么在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中才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老师要有真诚的态度。如果师生双方在交流互动中真诚相待,畅所欲言,就能把真情实感充分展示出来,实现真实的心理互动。再次,老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独特、新颖的见解和思想时,老师应投以赞许的目光,而不是将之视为“异端”“另类”,加以嘲笑讥讽。
让课堂成为思想者的发祥地,老师要创设平等交流的机会。首先,老师要用心倾听,发现课堂中积极的、深刻的、可资全班同学借鉴并能进一步思考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表达的思想做出热切的、充满智慧的回应,通过有效追问、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把学生个人思想的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其次,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建构,允许学生“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长。最后,老师还要会创造条件,让学生把知识的探究转化为对问题的深刻、独立、创造性的认知,鼓励他们成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一位哲人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因此,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激情、有价值的创意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需要更多地去发现、呵护和扶持。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思维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健康的教育环境里自由地生活,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