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研究

2021-12-30 16:14:11常培荣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双创毕业生政策

常培荣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1 现状总结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创业兴趣推动、政策扶持助力以及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伴随着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细化、完善,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学生创业类型开始增多、相关活动持续活跃、创业机会逐步增长、创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创业的地域性差异愈发明显。但随着近年高校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数量的高速增长,众多双创平台逐渐开始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其结构性矛盾已经变得愈发严重。

1.1 政策供需流程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由国家及政府进行宏观把控,通过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加快创业发展战略部署,以达到维持经济高速增长,扩展大学生就业的目的;之后为响应主体的相关政策供给号召,由各部委发布要求,用来引领更多的政策需求组织创立,达到加强政策宣传,建立相关帮扶的目的;再由各省市依托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自身本土化特色下发文件到高校,为政策需求者提供沃土;最后高校根据政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需求者的创新精神,改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打造出一支专业性强、特点明显、规模宏大,具有敢拼,敢闯精神的双创人才队伍。

1.2 相关政策支持现状

目前创新创业类政策大致分为人才、金融、社会服务、财税等。具体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主要有创业教育与培训、相关财政支持、税收、公共服务、创业管理。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由高校开设的各种创新创业类教育资源和相关设施(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平台等),还可以接触一些由官方主导的社会性质的创新创业活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等在内的财政优惠政策。

1.3 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

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显示,2018届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为3.60%,待就业率为7.50%,本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为1.60%,待就业率为4.20%。不难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规模小,人数少。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多数毕业生表示有自主创业意愿但对于国家和政府所出台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不是十分了解。高校留给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空间不够。教育以专业性导向为主也是学生不愿进行自主创业的原因之一。

2 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创业政策问题

2.1.1 政策普及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目前许多大学生无法及时得知国家已经出台了哪些相关优惠政策,或者不能准确的解读政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所需求的优惠政策。而且目前国内依然有很多人对学生过早创业抱有质疑和偏见,导致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厚也使得政策无法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

2.1.2 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目前国家还需要加大对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专项财税政策不完善,由于资金的缺乏,不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十分匮乏,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实际执行中,政府在制度、政策上的双创支持力度还是不到位。

2.1.3 大学生与政策的供需沟通不足,失败后的保障欠缺。当前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有2%,在这个数字背后除了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学生需求政策与相关政策供给不符,当地政府不能依照当地情况,对政策进行灵活改变,使得学生无法合理得到相应的帮助。并且针对学生创业失败后的保障政策欠缺,学生往往无法从失败后得到相关帮助,这使得创业后续风险逐步提高,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维持下去。学生创业失败后很难重拾信心,后续同学也很难从中了解相关教训。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2.2.1 高校缺乏实践教育,教育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管理体系往往照搬照抄,缺少特色化管理。对于政策的解读,过分注重其某个阶段的实施,缺乏对学生创业全过程的追踪指导,不具有创业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虽然各个高校均设置了许多有关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创新创业,更多的高校针对创新创业学习仅停留在书本上,校内缺失双创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将理论性的知识实际具体运用。

2.2.2 学生专业教育知识不足。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对于现有的创新政策在本科教育阶段不足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外加创新创业政策的相关专业领域评估不够,且缺乏指导型人才,导致了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在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方面出现实质性匮乏[3],就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总体趋势和相关项目是否成功的诸多案例而言,创业成功最根本的要素即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而缺乏这些根本要素的高校毕业生将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

2.3 大学生自身建设问题

2.3.1 创新创业的意愿不够。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这就导致国内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的历练,在挫折与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韧性较差。即使想法很好也少有人能将想法和计划予以实践。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在相关政策方面的知识盲区又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导致创业半途而废,严重影响了创业的热情。

2.3.2 学生心理准备不足,急于求成[4]。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成功读物,杂志的干扰,对创业抱有较高的期望,但眼高手低,专业知识不足,内心浮躁,仅凭着一腔热情,往往会半途而废,很难成功。对自我认知是主观意识为主导,没有一个清晰、稳定的思维方式,把创新创业理想化、简单化。当真正需要自己直面困难,解决问题时,又缺乏勇气和毅力,不断地将创业过程中所必将面临的巨大风险和资金问题模糊化,边缘化。而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实际准备不足,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导致创业热情骤降,创业失败。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完善

加强学生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与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出政策的效力,从政策信息发布到政策宣传和疑难解惑,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政策信息的传达率和普及率。同时加大地区政府对学校的相关扶持,尤其是在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校方面。要加强政策与需求主体之间的供需交流,通过宣传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信息,完善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来吸引更多大学生人才加入创新创业。

3.2 加快高校管理结构模式的转变

高校应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积极设立双创教育管理机构,精准有效的协调创新创业相关机制。对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够的初创学生。给予政策的细化指导和相关的专业扶持。从启发,激励入手,寻找每一个初创团队的独有特点。使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规范化,做到创业全程经验性指导;完善高校的创业评估体系,总结实质性经验和初创学生失败案例。逐步提升创新创业团队质量,增强团队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效果;分析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利益相关,不断增进三者之间的联系,开设高校大学生双创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建设。建立一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精英培训队伍。

3.3 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大学生首先应对自我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明确自身的创业目标,找出可能出现的困难,并迎难而上,提升自身软硬实力,不断学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开拓自己的眼界、获取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创业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明白创业道路的坎坷曲折,做好在创业路上遇到各种困难的准备,紧跟时代步伐,理性分析从容面对,将自己锻炼成一个不怕困难,积极向上,敢拼敢闯的创新创业人才。

4 结束语

通过国家和政府持续的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生双创事业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双创教育成果。对培育双创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也在不断跟进革新,国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发展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与高校不断针对相关政策作出修改与补充。相信通过政策和体系的扶持以及学生自身的坚持不懈。将来会有更多的双创人才和知名企业从中诞生。

猜你喜欢
双创毕业生政策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