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30 16:14:1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攻坚农民人才

孙 瑞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当前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想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需要充分调动各级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整个责任大局意识,正确深入地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实践,还要科学决策脱贫攻坚的途径。贫困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次元体制,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薄弱的环节。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乡村振兴的发展又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因此,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1.1 基层实践的需要

脱贫攻坚作为阶段性任务,完成目标之后,就会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但是有着许多后续工作需要解决,比如,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医疗扶贫政策的调整、产业扶贫措施的调整等。怎样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的衔接,不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胜利,还关系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对此,需要对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处于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尽管当前全面建档立卡贫困化已经显著降低,但是留下来的都是最艰难的部分,特别是一些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区,比如藏区、彝区等,这些地区有着很大的脱贫难度,有着过高的脱贫成本,需要付出更多精力,采取更超常的措施。另外,还有一部分处于政策性脱贫,比较的脆弱,有着很大返贫的风险。因此,需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起来,加强有效的衔接,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当前我国农村还是比较落后,有着巨大的城乡差距,虽然我国基本达到了脱贫的目标,乡村振兴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很多贫困地区没有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依然有着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农民缺乏持续增收的支撑力。一些没有脱贫的地区缺乏思想的进步,没有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部署,对于脱贫后的地区需要加快乡村振兴,构建完善的体系,加强城乡的深度融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更加凸显出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问题,需要做好政策衔接,要更重视临界贫困户,同时还要深入研究相对贫困问题,有效减小城乡差距[1]。

1.2 脱贫制度的理论需要

在农业农村发展当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两者的衔接能够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脱贫攻坚是发展乡村振兴的前提,能够降低乡村振兴的难度,脱贫攻坚能够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解决,从源头上改善农村自然生态面貌,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乡村振兴的实施能够有效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使脱贫攻坚得到有力的保障。两者有着一致的目标,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形成合力,能够推动农村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有助于农民的持续增收[2]。

1.3 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要求

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贫困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进一步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创建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

2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2.1 优化升级扶贫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经济的发展最为基础的就是加快产业的发展,但这也是最难推进的,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难选择好的产业项目,产业与农户缺乏较好的结合,过长的产业培育等,很多地区在发展产业的时候,更喜欢短平快的项目,或者惯于照搬成功模式,这样造成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使得贫困产品缺乏较强的竞争力,还有一些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缺乏科学的规划,这样随意的发展难以有效与市场对接,缺乏配套的产业链,不能有效塑造品牌,使贫困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将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进行有机衔接,要综合考虑现实情况,注重长远的发展,要对产业扶贫规划进行精准的制定,紧抓当地的特色,注重因地制宜,将地区的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区域发展的竞争力。比如,藏区可以加强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彝区可以增强特色杂粮产业的发展,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将特色产业作为脱贫的长远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现代化农业载体,加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初加工设施的建设,稳步提高初加工率,经济构建阶梯级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强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使现代农业能够与小农户进行有效的衔接。在对农村进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采取产业联盟、辐射带动、互助合作等方式,提高小农户的发展能力,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改善农民的生活[4]。

2.2 注重文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帮扶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倾力帮扶,有效落实的扶贫政策,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动力,改变之前的思想,变为主动脱贫。脱贫攻坚需要发挥出扶志扶智的作用,注重典型的引领,带动教育贫困群众学习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激发贫困群众争做先进的斗志。要引导广大群众爱护自然环境,注重子女的教育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上来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加强宣教,让广大农民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时事,增强摆脱贫困的自信心,使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要引导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农民做好培训工作,要积极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更具实用性,群众要能听懂,使农民的农业知识得到丰富,农业现代化技术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农民发展经营现代化农业的能力。要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弘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能够积极主动摆脱贫困。做好扶志教育,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教育,积极发挥出文化引领的作用。可以大力宣传振兴样本点,凸显示范作用。创办讲习所,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创新资源输入机制,将主动权进行下放,挖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农民的思路,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5]。

2.3 加强人才的培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严重阻碍社会的均衡发展,大量的人才都流入到城市的发展当中,而农村的发展严重缺乏人才。脱贫攻坚在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需要大力培养人才,对此,需要政府发挥出重要的引导作用,将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进行结合,对农村人才的匮乏进行弥补。对于内部培育人才来说,需要做好对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将培养乡土人才作为重点的培育对象,让其领头乡村振兴的发展。对于外部引进人才来说,能够更好地配置乡村人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不仅懂得农业技术,还要懂得市场、法律等,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给予其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4 做好生态保护,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民族民生的大计,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生态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的建设,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建设经济,要坚决维持生态平衡,将发展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定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6]。

3 结束语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一项艰难的战役,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需要端正思想和态度,注重实际情况,与群众同心协力,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实效性,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攻坚农民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