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积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整体逐步向互联网和信息化靠近,纺织产业亦是如此。根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与纺织产业应用型科技型人才的缺乏、整体欠缺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硬件基础设备落后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表明我国的纺织产业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要想进一步提升纺织产业的发展速度,追求更加理想的发展效果,纺织产业必须高度重视起供应链管理工作,积极融入、引进和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方式以及策略,为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此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近些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且竞争的层次和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升。在当今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式之下,纺织行业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和企业整体实力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能够精准掌控供应链,将供应链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此外,我国纺织企业目前正面临着国内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壁垒双重压力,纺织企业还并不具备足够强大的风险抵抗能力,因此,纺织企业要从全局出发,站在更高的战略视角,认知到竞争的本质,关注到企业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从供应链着手来全面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
产业集群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现代人工作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产业集群这一理论被推向新高峰是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商业周刊》上发表了“产业集群和新经济学”一文之后。关于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机构或者相互关联的公司,处于同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处于互补或者共性关系而科学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就是将同一领域内同一行业的企业或者机构组合在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在产业集群化发展当中,参与集群的机构或者公司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彼此之间各自经营,只是基于同一种目标而相互协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因此,即使是同一集群里的企业或者机构,也会相互竞争,但这种良性竞争对于集群发展效益而言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独立企业与集群之间是共同发展的关系,集群利益越高,企业也会发展更好[1]。
就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纺织品生产总量大部分都集中在纺织产业集群化程度比较高的东部沿海以及南方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以集群形式对外存在的,它们拥有着集群产业所具备的产业结构特征,享受着集群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近些年我国纺织企业正在逐步形成专业市场,在专业市场中稳步发展形成了不同块状之间的产业链。相近领域内的纺织企业积极寻求协作,追求产销一体化,为纺织产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纺织市场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群落[2]。
我国纺织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内在挑战主要有3 个方面,分别是技术、成本以及管理。我国的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拥有着诸多优势,但是要想达到现在的国际标准和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升级。生产技术与供应链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纺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与供应链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呈正比例关系的,纺织企业虽然都意识到的技术的重要性,也深知加大技术科研的投入力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企业都并不具备创新或者应用新技术的资本实力,如果纺织企业硬性引进和应用这些新技术,那么对于这些小纺织企业来说弊大于利,很有可能加速这些中小企业的运营周期,因为它们承担不起高昂的技术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很多纺织企业不开展生产技术改造的主要原因之一[3]。
除此之外,纺织企业的供应链涵盖的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说纺织企业的产业链从开始的原材料的种植到后面的生产销售,再加之运输和帮助等等,都属于纺织企业供应链的范畴。这样一个复杂的供应链体系要想实现全面信息化改造升级,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到位,或者没有得到该有的关注,那么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全球纺织业格局的变动是当前我国纺织企业供应链信息化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品牌渠道还是在科技研发等方面都要优于中国。我国纺织企业虽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论高端设备、纺织产品创新以及材料升级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些差距,而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要比我们有优势。因此,纺织企业必须要抓住这次供应链信息化改造升级的机会,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来实现趋利避害,要借此机会改变我国纺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这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也是难度极高的一个任务[4]。
纺织企业的运作不是个人力量能够操控和影响的,如果在纺织企业中太过强调个性化的喜好或者个人力量,那么其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纺织企业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数字化的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的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提高企业运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将企业具体业务的管理规则和要求融入到信息化软件系统当中去进行,确保所有员工都可以在符合企业发展航道和方向的轨迹上去行走,将企业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让所有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管理的实效性。
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纺织企业打通产业链,整合上下游资源,拉近纺织企业上下部门以及内外关系的距离。建立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还可以辅助纺织企业快速拓展客户范畴和企业版图,突出自己的企业优势,实现同行业的差异化竞争。
在纺织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订货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纺织企业拥有完善的订货管理系统,便可以借助订货管理系统来梳理清楚各工序环节,提升纺织产品的数字化水平,进而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集成,为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融合奠定基础。
企业建立起了完善的订货管理系统,就意味着在与订货相关的一系列工作都纳入到了数字化智能控制范畴之内,从订单、发货与售后服务到财务、采购、仓储、报表和绩效等模式,均可以实现一站式管理,也可以精准统计各个生产环节的产能和各个工序的输入和输出,确保每一个工序管理的高效性。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纺织企业供应链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供应链是决定纺织企业未来发展命运的关键要素,只有及时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供应链管理工作当中来,深入挖掘和利用好先进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纺织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发展前景才会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