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社会能源需求的上升,对于能源实施更加高效的管理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新能源管理模式,通过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能源管理服务平台,提升能源管理的效率。
为了实现对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则需要对这类系统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①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物理载体,是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等过程中,通过对能源的产生、传输、分配、转换、存储及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后,形成的能源产供销一体化的管理系统。②实践中可从管理理念更新、基础设施完善及管理体系健全等方面入手,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构建提供专业支持,促使能源利用过程能够处于可控状态,满足其科学管理要求。③在改善能源管理状况、增强其管理效果的过程中,重视多能协同及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完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增加其在协调调度方面的应用优势,且在耦合机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多能互补、能源梯级利用,确保能源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效性[1]。
传统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和利用率提升主要依赖单一技术本身参数性能的迭代创新。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下大规模发展,但其间歇性、分散性、波动性又给能源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单一品种能源发展和效率提升正遭遇瓶颈,新时代能源变革动力将更多地来自多能源品种跨界融合和多元化应用需求。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快速进步,正加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融合与渗透。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历史性交汇,推动全球能源行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能源智慧化转型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方向。能源的智化是能源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以现代网络为载体,通过“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电力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转型发展。
在能源生产领域,能源智慧化转型将支撑集中式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能源生产侧随机特性愈发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而基于数据驱动的新能源出力预测和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可为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友好性提供有效支撑。“虚拟电厂”等智慧能源技术也将推动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小型太阳能集热、分散式风电、地热等分布式能源有机融合,促进分布式清洁能源规模化、经济化利用。在能源消费领域,居民、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持续推进,负荷灵活调节技术日益成熟,运用数字化与智能化用能辅助工具,可灵活汇聚需求侧资源,实现能源系统全面监测和智能优化运行,提高用能转换效率和供需互动水平。各类市场主体根据用户画像提供精准能源服务,满足多样化用能需求。传统“物理能源”消费理念正逐步过渡到“能源、信息、服务”综合消费理念,催生出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基建”的热潮中,其中“融合基础设施”主要通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而形成。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是融合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基建”背景下,智慧能源转型将从能源供给到能源服务,再到能源生态圈构建,开展数字信息化建设。能源“新基建”有助于高效整合各类能源资源和服务信息,升级能源基础设施,重塑能源行业价值体系,促进能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升级,挖掘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能源“新基建”也将与社会民生、城市建设等共享发展红利,提高能源服务质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在了解信息化时代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从能源管理有效性、技术内涵丰富性等方面,加深对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效果科学评估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相应的评估工作,及时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促使这类系统能够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为其应用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正确看待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在生产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强化其科学评估意识,获取利用价值良好的评估结果,使得这类系统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丰富智慧能源科学管理中的技术内涵。
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自身特性等,在其应用水平提升中,需要对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进行充分考虑,完善该管理系统功能及应用优势增加中所涉及的基础设施,确保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运行状况的良好性,避免影响这类系统应用质量、能源管理效果等。同时,当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后,也能使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科学应用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拓宽其应用水平提升中的工作思路,并为能源管理状况改善及利用效率提高等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为了使其应用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也需要考虑这些策略的配合使用:①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并实施到位,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科学应用提供专业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构建及应用中的问题发生率,使得这类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满足智慧能源科学管理要求。②通过对信息化及精细化管理方式引入及应用方面的综合考虑,丰富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构建中所需的管理方法,在技术层面上为其应用水平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现象。③注重对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应用中的实践经验积累,结合其功能特性、科学管理要求等,及时处理这类系统构建中的细节问题,进而达到其科学应用水平提升、能源管理效果增强的目的[3]。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实现对功能强大的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科学应用,不断拓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思路,避免能耗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因此,应加强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运行状况分析,对其运行质量是否可靠、功能特性是否良好等进行考虑,促使能源管理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