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进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效以后,在生活之中也大力的推广健康饮茶,到今天已形成了包罗万象的茶文化,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于是就成为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紫砂的故里宜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置,天目山脉从南部穿越,太湖西岸波光粼粼,茶园飘香,在山水相依的地理条件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料,经过宜兴紫砂匠人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之后,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的饮茶体验,更多的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折射,让我们在欣赏紫砂技艺手作之美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我的这组紫砂作品《汉方一式二式》采用了优质原矿底槽清全手工精心抟制而成,一把设计制作容量为120毫升,一把为160毫升,这样大小的方器本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就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可以说把作者多年全部的实践经验和工艺技巧都融合在这两把壶中,令人观之啧啧称赞。紫砂壶汉方式盛行于乾隆年间,端庄肃穆﹐雍容大度﹐颇有大家气派﹐为紫砂壶的经典款式,恰到好处地演绎了刚与柔、儒雅与温婉相结合的美,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方器类型里面主要的类型之一。大壶壶身为正方形四方状,表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度,壶身线条挺括,勾勒出虚静的禅意﹐点线面的整合在律动中表现出视觉审美效果的放大,一任的襟度洒脱﹐意气潇爽。小壶壶身则是长方形四方状设计,造型健雅古拙,色泽自然生动﹐整器经典元素相互融合,又各自出彩,不觉直楞唯有高古厚重之气,端庄刚毅﹐落落大方。二者的流,把,钮,壶身各部位刚与柔、静与动、显与隐、呼与应、虚与实,在壶中寻找着各自的对比关系﹐整器远观隐隐散发出磅礴气势。
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作品《汉方一式二式》,作品如磐石般坚固而沉稳,器身光洁,色泽典雅喜人,其造型看似简单,实则制作难度大,对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要求甚高,蕴含着紫砂艺术之中最为打动人心的方圆融合之道和我们生活之中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紫砂方器相较于一般的圆器来说,在成型的方面就有所不同,圆器主要采用手工拍打泥条成型,方器则是几个面镶接而成,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而烧制的温度必须控制好,同时在整口的时候也比圆器更加的复杂,每一步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够成功,所以制作方器的匠人数量相对来说更少一些,对于技艺的要求和心性的磨炼更加的严苛。紫砂方器不仅在造型方面与众不同,在精神和气韵的内涵方面也是讲究方圆融合,方中寓圆的特点,尽管周身看起来非常的方正,但是从壶嘴、壶把和壶身的过渡方面,总是有一些婉约隽永的弧线在其中穿梭往来,才能够把紫砂方器之中的那份阴阳之美更好的体现出来,也是我们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宁折不弯”,“不撞南墙不回头”,学会变通和方圆的转换才能够游刃有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的这组紫砂作品《汉方一式二式》正是在多年对于紫砂方器的不断临摹和钻研之下,结合传统器型和现代艺术理念的基础之上,独具匠心的抟制出二式方器,尽管形态不尽相同,但是把紫砂器之中蕴含的禅意、动静、虚实等等元素都展示的淋漓尽致,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结语:相较于圆融饱满的圆器,紫砂方器的横平竖直更加的能够展示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态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全手工成型的优越性,把紫砂的泥料特性也发挥到极致,可以完全的区别于陶瓷和玻璃等茶具的形态束缚。所以,紫砂方器在我们普通的饮茶生活之中没有圆器那么普及,但是每一把壶都是作者心血的全部凝结,可以感受到“壶内乾坤大”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