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1-12-30 02:10廖佩婵
智慧健康 2021年30期
关键词:氧分压肺泡呼吸机

廖佩婵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江门 529100)

0 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呼吸衰竭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由分娩因素或母体疾病引起,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呼吸机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无创呼吸机持续通气有助于恢复新生儿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1]。本研究针对50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 年1月-2020 年1 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0 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气管导管内一次性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150~200mg/kg(品牌名称:固尔苏;生产企业: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81201)并同意使用机械通气治疗;③所有患儿胎龄大于30 周,体重大于1250g。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②治疗方案禁忌;③胎粪和吸入综合征;④肺出血;⑤持续肺动脉高压。

其中,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胎龄30~35 周,平均(32.12±1.47)周。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胎龄30~34 周,平均(32.24±1.58)周。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使用SLE5000 型呼吸机治疗,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调整呼吸机参数。参数设置与调整:频率10Hz,振幅10~30cmH2O,在颈、胸振荡良好的基础上,根据血气PaCO2,进一步调整:平均气道压5~10cmH2O,根据胸片调整,使肺下缘保持在肋骨后水平8~9 后肋水平。吸入氧浓度:25%~60%,呼吸比1 ∶2,保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8%~93%。对照组的患儿给予CPAP 正压通气治疗,所有患儿均使用德国史蒂芬小儿CPAP 无创持续正压通气系统,参数设置及调整:呼气末正压528cmH2O;吸入氧浓度同观察组。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调整参数。

两组患者无创通气失败后改为有创通气标准:在上述压力支持基础上,当吸入氧浓度(F8O2)超过60%,动脉血气持续恶化(pH值<7.25,PO2<50mmHg,PCO2>60mmHg),呼吸做功较无创通气前明显增加,或者呼吸暂停(APNEA)无改善出现频繁呼吸暂停者(2h 内3 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生命体征稳定,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血氧饱和度在90%~95%;无效:症状未消失,生命体征尚未稳定。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

1.5 统计学分析

在SPSS 22.0 软件中,计数样本实施χ2统计,计量样本取t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比较()

表1 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比较()

2.2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24(96.00)高于对照组17(68.00),χ2=4.878,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47,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呼气末肺泡萎陷,进行性肺不张,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吸气三分,出生后不久就会呼吸衰竭。早产儿多见于胎龄较小,发病率较高[3]。另外,糖尿病母亲、剖宫产及男童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较高。因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支气管壁的嗜酸性透明膜,故又称透明膜病。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因为出生后肺部持续发育,所以出生后72~96h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一般能维持呼吸,4~5d 即可达到新生儿的正常水平。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出生后的最初几天。产后3~4d,肺表面活性物质逐渐增加,肺逐渐成熟,可逐渐恢复、好转。有些儿童临床症状较轻,病情(包括X 线表现)未发展到I~II 期。在进行氧疗及呼吸支持后,3~5d 可缓解。因为该病大多是早产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都会导致病程延长、撤机困难、氧疗甚至后遗症[4]。在常规治疗中,一般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口腔护理和咽喉粘液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需要对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进行血气分析,保持足够的营养及体液摄入,积极纠正酸中毒,保持血压和各种器官灌注,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过去常使用传统机械通气,但长期应用已反映出其不足,如高通气压损伤肺组织,低通气压不能有效缓解肺血氧状态,有研究表明过度通气可导致萎缩的肺泡突然开放,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依赖的蛋白质暴露肺泡,造成肺泡扩张困难。可见,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较高[5]。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根据肺的共振频率,主要调整潮气量和低通气压力小于生理解剖死腔进行通气,通过气体的高速流动增加气体在肺部的对流和弥散,使气体在肺区之间不能均匀交换,从而提高气体交换速度和效率。一些实验表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预防气压伤和慢性肺损伤引起的肺泡过度扩张;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还能促进患者的肺容量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显著改善肺通气和血流量,增加氧合[6]。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6.00%。苏学富等[7]的研究也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我们的研究相似。可见,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高。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疗效较好、对新生儿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通过呼吸机的应用为新生儿提供气道正压,避免气道塌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和气道内径,有效改善肺顺应性和通气/血流量比,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增加其相对含量[8]。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无需侵入性操作即可有效清除二氧化碳,新生儿的耐受效果较好,可降低无创通气失败而需要有创通气诊疗的比例。除上述优点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还可以通过更高的呼吸频率和更低的潮气量,进一步降低肺泡萎缩的风险,保证扩张的肺泡内气体充分交换[9-10]。

综上所述,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氧分压肺泡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护理分析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