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粉这么臭,怎么还有人吃得这么香

2021-12-29 00:00:00徐子铭
今日文摘 2021年17期

螺蛳粉——酥脆的腐竹、滑爽的米粉、红亮的辣油,还有20米外就能闻到的特殊气味……无论是谁,闻过一次都会对它留下深深的印象。

但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的地方小吃,却让爱它和恨它的人截然分成两派——“吃着真香”的和“恨不得臭出二里地”的。

对闻着味儿就不敢尝的那些人,螺蛳粉爱好者们很难安利成功。所以,怎么跟他们解释“闻着臭,吃着香”这个难以描述的感觉呢?

不管是“闻着臭”还是“吃着香”,归根结底,贡献更大的都是鼻子,而不是嘴巴。

人类的舌头只能感受酸甜苦辣咸五个基本维度,而鼻腔内的感受器更加丰富,能帮我们识别更复杂的气味和味道。换句话说,不靠鼻子,人吃啥都没味儿。

在嗅觉中,有一种特殊机制是影响美食体验的主力:鼻后嗅觉。

嗅觉不光可以从前面进,还可以从嘴巴里“反味儿”。把东西放进嘴里的时候,气味分子会不断从后往前流溢,充满鼻腔,然后从前面排出去。这就是鼻后嗅觉。它主要在吃东西时生效,能捕捉远比直接闻更丰富的气味,让食物产生更精妙的品尝体验。

鼻后嗅觉的主要影响,是让吃螺蛳粉和单纯闻螺蛳粉的体验,变成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闻螺蛳粉靠的是从鼻子前面进去的鼻前嗅觉。那股酸烘烘、臭烘烘的单调气味掩盖了一切,足以吓走不吃臭的朋友们。

但把螺蛳粉送进嘴里,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鼻后嗅觉开始从嘴里发挥作用。与鼻前嗅觉相比,这种机制更精细敏锐,能接受更丰富的嗅觉信息,让你感受螺蛳粉里每种食材复杂的美好。

螺蛳粉奇妙的酸臭味主要来自经过发酵的酸笋,鲜味则是酸笋、螺蛳汤和其他配菜共同努力的结晶。在鼻后嗅觉和舌头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食材在进嘴之后,终于完成了从臭到香的跃升。

除了螺蛳粉,北方的豆汁儿、南方的臭豆腐……都代表着人类“闻着臭,吃着香”的饮食文化。

但同样都是鼻子,为什么有些人能对螺蛳粉爱得难以自拔,有些人连外卖盖子都没打开就“闻风而逃”?

殊不知,鼻子有400多个与嗅觉相关的基因,能生成90万种排列组合,而且人与人大概30%的嗅觉受体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人对臭味的感知能力相差很大,有些人就是对某些臭味更敏感,这可能就是有人拒绝尝试螺蛳粉的原因:是真的……臭到完全不能忍!

如果想把螺蛳粉这个美食介绍给他们,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一边吃,一边摆出真香的造型。因为没有鼻后嗅觉带来的复杂魅力和舌头上鲜味的加持,对于他们来说,感知到的只有一股从鼻孔进去的酸臭味。

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这些人了解到螺蛳粉、臭豆腐、榴莲等美味吗?

也不是没有机会试一试!如果能突破心理障碍,克服“臭不可闻”的第一步,真真实实地尝上一口……他们或许可以通过鼻后嗅觉,感受到这些美食的别样风味。不过,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吃还是不吃”这个问题,建议不要强求。

(黄立群荐自《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