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的存储和负责的打印

2021-12-29 00:00:00Harps
今日文摘 2021年20期

办公软件的窗口上端都有一排基本功能按钮的图标。数十年来,办公软件更新换代,很多按钮都变了,然而最常用的那几个一直都没变。这些老朋友天天都见,年复一年,隐身于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让人忘记它们当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新起点,现在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网上最近有个笑话说:一个年轻人偶然找到了一张3.5英寸的软盘,高兴地说:“好可爱,有人3D打印了‘保存’的图标!”20岁以下年轻人是没见过3.5英寸软盘的:它是一个小小的黑色塑料封套保护着的黑色圆形塑料磁盘,有1.44MB的存储容量,跟“保存”的符号一模一样。在此之前还有五又四分之一英寸的磁盘,更像一张小唱片。

在20世纪以前,软盘曾是最广泛使用的电脑存储工具,它们漂亮则骄傲地取代了更早的存储设备——磁带。后来文件越来越大,计算机公司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有超大容量软盘、光盘驱动器、DVD驱动器、DVD刻录机……现在这些统统成了古董和传说。计算机时代的历史更新得特别快,中年人讲述童年的计算机,就像叙述已经从生活中消失了的历史。相比一叠叠的纸质文件,存储在电脑中的信息已经是虚拟状态,需要另外的设备才能读取打开。在过去,这些虚拟的信息至少还有个物理存储形式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如果不特意保存的话,一切虚拟的信息都可以存在虚拟的“云端”。天上的每一片云都由信息流构成。云飘向何方,在哪里下了雨,在哪里备份了多少次,反而并不重要了。

“保存”旁边是“打印”符号,这些年来它倒是没有什么变化,现实生活中的打印机变化也不太大。很年轻的人不再认识磁盘,但还认识打印机。

在磁盘的年代,打印机的主流还是“针式”,使用专门的两旁有孔的打印纸,每打一行都吱吱作响,发出尖厉的机械声,让人想象许多字节通过扁平的线传进打印机里,指挥排成阵列的尖针咬啮纸张和色带,觉得“这才是高科技”。后来喷墨式打印机出现,奠定了打印机在人们心目中的基本形态,还有滚轴卡住时纸张搓卷得皱皱巴巴,沾满油墨的打印机噩梦。另外许多种打印机则走上了“变大变小变漂亮”的不同道路。

如今,不论是一米宽的海报,还是一厘米大的小标签,统统都有对应的打印机,为您完美完成任务。只要打印机合适,所有的表面都可以打印,包括抱枕、T恤、手机壳、糖豆。打印机也比过去聪明多了,甚至可以“独立思考”,直接插上存储设备或手机发送就可以打出一张张漂亮的照片。小小的一点不同是:当年的“打印”,如果电脑没有连接打印机,会出现一个错误提示;现在电脑如果没有连接打印机,它可以打印出虚拟的纸张文件,也就是PDF格式的文档。PDF就是电脑时代的“白纸黑字,童叟无欺”。

(毛如意荐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