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仑圩村有这样一位老人:25年来,她逢年过节都要带着家人,去看望、慰问驻县武警中队官兵,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她就是被誉为“扁担阿婆”的农凤学。
“阿婆,您还记得第一次和武警中队官兵相识的情景吗?”2021年“五一”前夕,田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主任覃小龙来到仑圩村看望农凤学时问道。
“记得,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今年83岁的农凤学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1996年,农凤学58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走街串巷收废品,再拿到收购站去卖,所得收入交清每月300元的房租、水电费,余下的是一家人生活开支和小孩的学费。
有一天,农凤学挑着担子路过县武警中队门口,问对面走来的战士有没有废品要卖,战士热情地跑到中队仓库,把平时收集的废纸箱、报纸等搬出来交给她。农凤学称完重量,要按收购价付钱时,那名战士却说:“刚才队长已经交待了,这些东西是送给你的,不要钱。”
自那时起,战士们总攒下废旧物品给农凤学,却从不收钱。有时候,他们见农凤学挑的东西重,就抢过担子送她回家。他们攒的废旧物品多了,还主动给她送上门……
对武警中队官兵的关照,农凤学一直心怀感激。“孩子们真的很有爱心。他们把空瓶、纸箱整理好,过段时间就通知我说,‘阿婆,瓶子、纸箱已经够一挑,可以挑去卖了……’”她提出帮助中队打扫大院卫生作为回报,可中队院子是值班战士打扫,阿婆就主动给战士洗衣服、料理中队的菜地,还时常送来家里鸡下的蛋。
“与中队官兵交往多了,看见他们训练挺辛苦,我就想给孩子们做点吃的。逢年过节时,我就包粽子、打糍粑、做米花给他们送去。”农凤学说,刚开始,送“礼”不多,一个人一根扁担挑去就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官兵的交往越深,送“礼”的次数多了,她和中队官兵的感情也越来越亲近。
在农凤学家的墙上,挂满了她与官兵的合影照片。她指着墙上已经泛黄的照片介绍,这些照片全是官兵退役或调动时留下的。“这张最早,是1996年战士们退役时拍的。有的我已经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了,可他们都记得我这个阿婆。”
一张照片上,农凤学和官兵一起过生日:桌上摆放着蛋糕,插着点燃的蜡烛,官兵簇拥着身穿壮族服装的她……农凤学幸福地回忆,照片是2014年在中队食堂拍的。“2013年中秋节,我到中队送吃的,指导员问我什么时候过生日,我就说了。哪想到指导员记住了,第二年就组织大家为我过生日。直到现在,孩子们每年都把我接到中队过生日。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中队官兵帮助了我。周边村子里的人,都以为我的孙子在中队当兵,要不怎么跟官兵那么亲近。我就告诉他们,全中队都是我的亲人。”说着说着,农凤学“咯咯”地笑了。
农凤学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也说不太好。然而,中队官兵有什么心里话和烦心事,都愿意和她讲。2016年,广东籍战士陈钢自入伍到中队后总是心神不定,想方设法请假探亲,家人劝导也不见效。农凤学与陈钢聊天时得知,家境优越的他总担心老家的女朋友会变心。农凤学就让陈钢拨通了女孩的手机,她与女孩视频通话,劝女孩来中队“探营”。女孩答应后,陈钢的情绪也稳定了。2017年,他还获评“优秀士兵”。
“孩子们从老远的地方来到田东当兵,也不容易。”农凤学说。2018年春节后,20岁出头的中队文书曾玉龙得了急性白血病,整个人崩溃了。部队给他医治,可他想不开:自己这么年轻,怎么会得上这种病?中队领导和战友们劝他好好养病,可他情绪上的焦虑总消除不了。
农凤学听说后,便想到或许改变环境,可以帮他改善心情。经中队允许,她把曾玉龙接到家里,给他做饭、讲道理,帮他解除烦恼。曾玉龙终于放平心态,在部队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到一年时间,把病治好了。
2013年,中士雷顺的父亲确诊为咽喉癌,农凤学得知后捐款500元,小雷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一墙的相片,都是孩子们送的,还有孩子们刻录参加训练的碟子呢。”农凤学习惯称中队官兵为“孩子们”,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阿婆”。
田东县武警中队指导员曾立雨说:“中队官兵一直和阿婆保持良好关系,调动或退役前都主动去和阿婆告别。新兵下中队后去看望阿婆,已经成为中队的传统。”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壮族传统的中元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互相走动的日子。
2020年中元节一大早,已经回到乡下老家和儿子一起居住的农凤学,早早备好两箩筐糍粑,准备给中队送去。连夜蒸出来的糍粑,散发着幽幽的芭蕉叶的清香。
“妈,我们送去就行了,您不用去了。”考虑母亲走路不太方便,56岁的大儿子蒙日刚劝道。
“不,我还走得动,要去看看小吴和小管,今年他们就要退伍了。”农凤学在大儿子和孙子、孙女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中队。
武警中队已经迁到离县城中心3公里处,门前暂时未开通公交线路。农凤学家离县城7公里,一家人坐着公交车到县城又转乘出租车,才把糍粑送到中队。
“春节送粽子,三月三送五色糯米,七月十四送糍粑……最多的一次,做了40多斤糯米。虽然只是一两担,却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蒙日刚说。
蒙日刚平时在广东打工,专门赶回家过中元节。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农凤学早已不再去捡拾废旧物品,可一家人都记得打糍粑送给武警中队的“传统”。蒙日刚赶回家帮忙,而已经嫁到桂林的女儿比他回得更早。中元节前一晚,一家人齐上阵,把糍粑粉舂软、再包好,下锅熬了3个多小时,天亮时正好出锅、装进箩筐。
“起初,只是我妈一个人包一些粽子、糍粑,挑着送到中队。后来,我们全家参与,再后来,仑圩村的乡亲们听说我们的故事后,也主动拿出自家的‘礼物’放进我们的箩筐,这也算是‘百家礼’了。”蒙日刚兴奋地说。
农凤学的行动影响了村民,仑圩村掀起了“拥军热”。“阿婆与武警中队的交情如此长久,也是2018年阿婆回老家居住后,官兵常来她家探望,我们才知道的。”仑圩村村主任岑克巨说,乡亲们不仅被感动,而且都希望官兵能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壮乡“土特产”。
“我已经老了,但拥军不能断,我要让儿子和孙子、孙女把这根扁担接过去。”农凤学说。2015年6月,她动员孙子蒙文虎报名参军;2017年,退役后的蒙文虎报考消防员,目前在田东县消防大队工作。
农凤学一家、仑圩村村民们的拥军故事,还在延续……
(周仕然为田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覃利铁为田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办工作人员)
编辑/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