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探析
——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12-29 21:21马子龙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传统

马子龙,王 馨

(大连医科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4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精神命脉,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收集者、保存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肩负起文化育人的使命和职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1 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高等教育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一环。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3]。而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肩负着思想启迪、文化滋养、塑造和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青年人才的重任。“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和博大胸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以及“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等,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影响青年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高校应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

2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后,各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分别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尝试。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几十年多注重经济建设而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所忽视[4]。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文化自信有所降低。很多没有辨别力的大学生遭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文化渗透和腐蚀,对外来文化产生了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

加之,由于长期忽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规划、认识重视程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配备、还是在教材编制水平等方面,都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划性。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相对独立、成熟和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体系,传统文化传承渠道不够通畅,制度不够健全,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传统伦理道德淡薄、传统文化认同及践行危机等问题[5]。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和发展遭遇到了困境。

3 高校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定位

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柱之一,在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给国图8位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这一论述意义深远,明确指出了图书馆事业在国家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也更加明确了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使命。这一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崭新定位,把图书馆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6]。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神圣使命,在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困境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作用,主动担当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切实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光荣使命,也是不容推卸的职责和重任。

4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探索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秉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总体原则,整合社会、校园、馆藏文化资源,融合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深入阐发传统文化精髓,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传、教育、推广和创新活动,营造崇尚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使命担当,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4.1 高度重视协同推进,营造文化育人环境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充分认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国家、教育部和学校相关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系统规划、精心设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施方案。将此项工作列入图书馆阅读推广和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由阅读推广部专门负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推进落实。同时,与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工会、团委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联合开展“书缘讲坛”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邀请社会专家学者来校为大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开展国学、京剧、篆刻、青铜器纹饰、古典诗词赏析等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美育教育”,与学校各二级学院联合创建“学生美育教育基地”,将图书馆和二级学院的资源、空间、人力进行有效整合,对大学生进行阅读、书法、朗诵、音乐、绘画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美育教育,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营造崇尚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4.2 挖掘揭示馆藏资源,阐发传统文化精髓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加大传统文化文献资源建设力度,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做好馆藏传统文化典籍的资源揭示与书目导读工作,从“根”上用力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层次。每年举办图书馆“文化月”和“文明月”系列活动,开展“国学经典”书目推荐、“经典美文”诵读大赛、“遵循自然雅致阅读”二十四节气读物推广、“翰墨飘香”书法作品展、“妙手丹心”剪纸作品展等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和展示活动。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传统文化主题文章,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推荐相关馆藏书目,如中国山水、历史建筑、传统节日、中华民俗、传统手工艺等主题文化读物。

整理和展示馆藏资源中的古籍、善本,充分挖掘古籍典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举办“传承文化典籍流芳”古籍展,由馆员讲解古籍记载的文史知识,讲述古籍的发现、保护过程以及古籍背后的传承故事,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对古籍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此外,在全方位揭示与展示馆藏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图书馆还充分发挥馆员人才队伍优势,鼓励馆员从兴趣角度出发,积极研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利用“书缘讲坛”平台将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传播,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担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命脉的重任。

4.3 服务地方特藏建设,引进地方特色文化

“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7]。旅顺历史悠久,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区域文化积淀深厚,是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露天博物馆”[8]。大连医科大学地处旅顺,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采取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建设地方特色文献的模式和策略,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依托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作用,与旅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连史志办等机构启动旅顺特藏文献中心建设。通过对旅顺特色文献的搜集、挖掘和整理,保存和揭示旅顺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情感认同。

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旅顺博物馆联合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系列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点,面向大学生创新性地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生生”的引进校园。邀请旅顺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字画装裱、拓片制作、古法造纸、手绘宫灯、掐丝珐琅等手工技艺进行讲解,详细讲述每种“非遗”技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并现场指导学生亲手实践和制作。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和重现中华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中华古老技艺蕴涵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智慧。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每次活动都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这种新颖、独特、亲切的文化体验方式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真切感受,让传统文化从讲坛上走下来,从书本中走出来,极大地拉进了传统文化与青年学生的距离,激发起青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4.4 整合师生文化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最强的动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在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下,教师和学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分别成立了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社团。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中心和传统文化传播基地,主动为师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空间和资源保障,整合师生社团联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活动。与学生读者协会联合举办“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优秀文化”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师生同台诵读中华经典;建立教工书法协会和学生“舞墨人之家”书法兴趣小组,邀请学校书法名家指导教学,每周定期开展书法学习活动,每年分阶段展示师生书法学习成果,举办“翰墨传统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书法作品展等。

基于师生社团积累的传统文化研习成果,结合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于每年“世界读书日”“文化月”“文明月”传统节日期间,联合师生社团共同开展“迎新春,送福字,送春联”、庆端午“手绘彩蛋”、贺中秋“手绘团扇”、古典诗词“飞花令”“礼仪之美”汉服文化展示、“华彩大医,辉煌国学”国学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当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校园内掀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多元一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潮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加强传统文化馆藏建设,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创新传统文化传播途径,营造文化育人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唤醒文化自觉、培育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勃发崭新的生命力,从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埋藏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中“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图书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去图书馆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