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宇冰,梁绍莹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广西 崇左 532200)
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重要论述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表明了绿色技术创新将成为我国未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对缓解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利于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市场竞争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是经济的血液,在对实现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对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研究背景和现实需要,笔者在论述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探析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的金融问题基础上,依据绿色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金融问题,提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议,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
我国在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的数量上和政策出台机构重要性上都有提升,这凸显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①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逐渐增多。2012年中国银监会制定《绿色信贷指引》;2013年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央行发布的《G20绿色金融》;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2017年《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②出台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频率加快,政策制定部门由单一变复合趋势明显,政策指向性愈发明显。从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发布的频率看上,2012年之前部委层面制定的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不成系统,仅在2007年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而从2012年至今出台的涉及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文件超过8个。政策制定部门由单一的部门向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制定的机构也由原先的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向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转变。
2018年绿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方式,先后共融得了224.2亿人民币。截至2018年年末,银行业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余额高达8.23亿人民币,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16%。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达到1 43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2%。截至2019年,我国先后发行的绿色债权量已经超过2 800亿元。从融资、信贷、债券等不同类型资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总额看,我们国家的资金支持额度已位居全球前列。目前,我国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除了传统的信贷、股票等之外,还相应地创新开发碳金融产品。在获取贷款抵押方式上除常规的保证担保、土地(厂房)抵押、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外,也逐渐出现了未来收益权质押、特许经营权质押等新的抵押方式。从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类型看,传统金融产品目前仍然是主流产品,但也逐渐根据绿色技术创新的特点开发了新兴的金融产品,在获取信贷方式上除了常规的抵押方式外,未来收益、知识产权质押和特许经营权质押等方式相继出现。
广东省率先设立了绿色产业投资资金,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力资。2009年由广东省科技厅和社会企业合作设立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总额达到250亿元,其中银行配套2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投资。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多家合伙人企业共同设立了环保基金,资金额为40亿元。2016年上海市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助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资本化;2017年国家决定在广东、江西等5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各地方开展绿色金融的实验。2018年、201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深圳等市设立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提供了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相关平台。东中西部各级地方政府通过采取设立环保产业基金、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建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措施来推进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丰富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地方实践的分布范围已涵盖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城市,这表明部分地方政府深化了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认知。
我国目前不仅有银行机构专门设置金融支持绿色信贷,而且专门成立了绿色技术银行。2006年兴业银行成为我国首推节能减排贷款,根据企业的项目运行、减排量产出等指标来设置企业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截至2019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客户有14 764家,先后超过累计为1.9万家企业提供了超过20 000亿元绿色融资。2017年,新民银行进行审计评估时开始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此外五大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设置专门的绿色贷款。2016年,上海市先行试点建立绿色技术银行,2017年底绿色技术银行正式落户,目前拥有的信息平台技术成果超过7 000项。
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平台逐渐完善。股票市场:2016年A股市场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完成11起定向增发行为增发募集资金113.78亿元。2017年完成7起再融资行为募集资金为123.25亿元。2017年A股市场有8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为31.27亿元。2018年1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为3.82亿元。债券市场:2018年我国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 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 000亿。2019年共发行27只绿色债券融资工具(不含资产支持票据)规模达到328亿元。增设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碳排放交易所等新兴融资平台。截至2020年我国已开放了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8家碳排放交易场所,主要金融产品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融资、碳资产托管、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等。
金融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上通过增加资本支出、设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丰富融资平台等方式极大补充了绿色技术创新缺乏的资金,绿色技术在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绿色技术相关的技术交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技术合同交易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绿色技术相关(含新能源、节能环保)发明专利授权数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数比例在数量和比重均有所升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技术实现创新上取得长足进步,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相关技术交易规模得到扩大,绿色技术的创新驱动能力提升明显,但距离资金等金融要素资源向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有效集聚,实现绿色金融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枢纽地位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这些大的主体: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风投公司、政府和企业机构的联合基金会。政府主要通过补贴、财政奖励、发放绿色债券、免税等形式来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金融机构采取发放贷款,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抵押、购买绿色保险等形式获得资金,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基金会,进行绿色技术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包括部分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基金(PE)进行风险投资。政府通过直接补贴、财政奖励等形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创新,但也出现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等现象,这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竞争中性原则。一直以来,技术创新都存在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未知等特点,而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更多地将资金投入处于成熟期的项目,对处于种子期和成熟期的项目资金支持不够,众多项目难以发展到成熟期。中小板和创业板主要为成功地度过种子期,初创期成熟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排斥在创业板之外。资金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方式存在着以上不合理现象,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目前我国提供绿色贷款的银行主要有21家,但这些银行都是传统银行,而绿色技术大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这类企业的投资风险评估需要专业知识,传统银行缺乏针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甄别能力,开展风险评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涉及金融和环保两个主体,各主体之间本身就存在信息壁垒,金融机构在获取企业环保等方面的信息时,无法得到准确的企业环保信息。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针对绿色技术项目的放贷出现了惜贷和不贷的情况。这两大因素叠加起来大大降低了贷款效率,出现了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8.23万亿的情况。其次,除了2016年上海市建设绿色技术银行之外,我国尚没有第二家专门的绿色技术银行,专业的绿色技术银行尚未形成规模,难以助力实现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
发改委、财政部、银行、公募基金股市等先后投入巨额的资金促进绿色技术创新。2018年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的需求量达到2.1万亿,但总供给量为1.3万亿,资金缺口为0.8万亿。随着未来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缺口更大。据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委员会等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年时间里我国绿色产业投资总的资金需求量大约达到15万亿~20万亿,但是按照目前我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量来看,短期内缺乏大量资金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且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
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创新技术的市场应用需要经历漫长而又系统的阶段。在种子期和初期得到资金有效支持的科技项目成长良好,增强了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信贷获取能力,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绿色科技项目信贷获取能力的提高,应激种子期和初期绿色科技项目的发育,形成资金支持绿色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但目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资金、银行贷款、风投资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有效衔接。政府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种子期和初期的项目,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科技项目缺乏资金重视,商业银行和风投机构在投资重点则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对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绿色科技企业投资不足。成熟期的项目虽然在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在市场上获取金融支持的力度大,但成熟期的项目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未知的风险、收益未定的情况,同样也还需要政府在金融上的支持。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得到商业银行和风投机构资金支持的情况不容乐观。据资料显示商业银行和风投机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绿色科技企业投资占比达不到50%。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无法贯通全过程,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链并不完整存在链弱的情况。
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金融在这一工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其中涉及政策支持、金融在创新初期、中期、后期和创新应用等众多的阶段,同时涉及政府、市场和企业等主体,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需各方面协同推进来促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系统工程,发挥政府治理效能,夯实政府基础力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发改、环保、一行三会等部门制定下一轮关于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方案前充分沟通、广泛征求各部门建议,构建起协调性和联动性强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利于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执行部门根据政策方案制定好金融支持规划,提升政策执行力。建立政策规划执行效果的反馈机制,促进各主体、各流程、各环节间的顺畅交流,进一步实现政策的协调性和联动性,从政策上优化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
盘活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存量,丰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种类,充实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量。建立并整合起由金融机构、基金、投资公司、数字金融公司等组成一体化金融平台,促进信贷、基金、债券和投资等金融手段无缝对接,建立起针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贷联动业务,优化多层次服务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所、碳金融交易所等新兴融资平台,开发出更多成熟的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融资等新兴金融产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塑造绿色技术企业创新的成本-收益机制,重构资金的价格形成机理,引导社会资本逐步从房地产、高污染工业和虚拟经济领域有序退出,流入绿色技术应用能力强、潜在收益大的创新型绿色企业。
金融机构要在各分行把对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的知识培训作为常规培训,列入年底考评中考核指标中,增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认知。每年增加一定比例对具备环保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充实金融机构具备绿色知识人才的比例。培育更多针对绿色创新企业包括信息咨询、项目评估、融资担保、法律协助、信息披露等方面第三方评估机构。打破金融、环保、科技和企业四大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搭建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反馈贷款政策、贷款余额、债券规模、金融产品等融资信息,环保部门向金融机构披露企业环保信息,科技部门和工商部门及时向金融机构披露企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等信息,实现信息有效沟通与及时共享,提升金融机构对行业及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甄别能力,促进融贷效率的提升。
建立起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绿色技术创新资金保障闭合圈,筑牢金融保障机制。政府部门引导大型保险机构针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风险点来创新保险产品,设计绿色科技企业运营风险点可控保险产品,设计被投团队能力、技术、市场化因素等可能产生风险的保险创新产品,使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通过保险得到补偿,降低科研机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损失,保护绿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热情。创建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多方组成综合性机构,针对因承保绿色技术创新失败而损失保险机构的风险补偿,做好政策兜底和支持,打消保险机构创新相关保险产品的疑虑,激发保险机构承保主动性。市场和政府联合构建起完善的承保机制。
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竞争,能占领科技的制高点国家就能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发展潮流。21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重视,而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如何才能够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成了核心突破点。各发达国家的经验均表明了一个国家若想实现技术创新,实现占领技术链高地的目标,需要同时具备鼓励竞争和有效创新制度、获取技术和知识渠道、庞大市场、庞大规模资金这四大要素。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具资金和市场要素上已具备相对优势。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到个人都深刻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对新时代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金融在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上地位独特,虽然我国在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效果显著,但是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创新的大循环并没有完全畅通,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间的协同,从制度、政策、产品和保障等方面释放发挥绿色金融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