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视阈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的理与路

2021-12-29 21:16:40穆扎伊提艾比卜拉
南方论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党史少数民族

穆扎伊提·艾比卜拉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对维护民族团结局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向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

(一)百年党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促进民族团结的辉煌历程

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问题作出了科学而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秉持着各民族平等发展的理念。在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设了延安民族学院,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潮流中,一大批民族学院设立,各民族地区也创设了不少普通高校,如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筹办于1951年。改革开放后,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开始开设了专门的民族班;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颁布并施行。

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就需要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的辉煌历程融入党史教育的内容中,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了解与认可程度,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意识,从而维护民族团结局面。

(二)百年党史彰显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2]从党的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有力地赓续与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早在1936年,中国共产党就组织成立了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的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大地上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了和谐互助、团结共进的民族关系。

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就需要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奋斗精神和党的历史联系起来,教育少数民族学生以各民族团结友爱的价值理念,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年轻人一代筑牢民族团结的共同信念根基。

二、民族团结视阈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的理论遵循

(一)根本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以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明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的目的、方针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3]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活动要以增进各民族共识为目的,以党史中显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方针,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从而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史的熟知程度与对民族团结的拥护力度。

第二,以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真正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大学生,都需要接受党史教育,如此才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素养、拔高政治能力。在高校求学阶段接受党史教育尤为必要,只有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有所得,自觉朝着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价值归宿: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贯穿党史始终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联系起来。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特色文化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其研判标准就在于这种文化是否契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党的民族工作史中,西藏地区废除农奴制等活动,就是党对民族文化的革新活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就要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尊重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风俗,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明辨是非,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正如习近平所指出:“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进,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4]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的有纪律的政党,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各民族团结友爱的伟大国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各种分裂势力作了艰苦持久的斗争,这一斗争史应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党史的重要材料,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同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讲党的斗争史,揭露民族分裂势力的阴谋所在,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是非观,明辨大是大非、拥护民族团结。

(三)远景目标: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回望党的初心使命的生长逻辑。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如今已成长为承载着56个民族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的巍巍巨轮。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做出了载入史册的伟大贡献。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要把党领导下的各少数民族的奋斗史和党的初心使命的践行历程讲清楚。

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要研判当前的民族工作局势。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处理民族工作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前的民族工作局势能做出清晰的判断,对自身的综合素养的成长和未来国家民族团结局面的延续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党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通过党史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对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所认知、对自身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有所理解。

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后要从通过总结党史中的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面向未来。前路漫漫,征程未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党史教育,其目的就是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吸取教训,以团结、科学的精神应对未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靠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少数民族大学生应从党史这本教科书中感悟到民族团结的珍贵之处,学习到面向未来的努力方向。

三、民族团结视阈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创新党史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耦合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取得预期成效的根本原则。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党史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耦合机制是有助于推进民族团结、提高党史教育成效的必由之举。

一是要将党史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案、党的民族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局面的维护,意义重大。百年党史无论如何演进,其中总是蕴含着民族团结的理念,因此以党史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民族团结。

二是要通过民族教育的实践不断提高党史教育的成效。新时代,党和国家将新时代民族教育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中进行总体部署,以全民族的奋斗目标作为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5]从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双向扶持出发,提高民族教育的成效,从而带动党史教育取得提升学生素养、涵养学生品格的成效,是新时代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举措。

(二)加大资源倾斜,构建党史课堂多元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6]要推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落到实处,须构建党史课堂多元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角度看,党史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承担着构筑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和谐友爱氛围、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党史的主要途径,还是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以生动的党史材料和亲和的教育形式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有效的党史教育。

二是要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合力。党史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还包括高校系统内的“第二课堂”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是多元的,在思政课课堂上,是一名学生;在“第二课堂”上,是综合素质拓展者;在社会中,是少数民族的中国公民,除此之外,还扮演着复杂的家庭角色。故而,党史教育需要发挥家校协同的合力,推动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浓郁氛围。

(三)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技术对党史教育赋能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教育,是兼具教育效率性和形式吸引性的可行方案。

一是建立适应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党史知识数据库。一方面,在党史知识的内容上,要提高针对性,着力搜集与整合党的民族工作史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党史知识数据库中。另一方面,要在党史知识数据库中配套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算法,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兴趣程度与主观学习意愿。

二是利用远程即时通信技术,不定时邀请党史专家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线上讲学。从目前各高校中共党史学科的分布情况看,绝大部分党史专业都设立在中、东部地区,而少数民族学生聚居较多的西部地区少有设置党史专业的高校。因此,要想实现具有较高党史素养的高校教师对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党史授课,如慕课平台等线上课堂可以成为党史专家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教学桥梁。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党史少数民族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民族团结之歌
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