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波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举行了数十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特别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在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广西革命斗争走向高潮,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29年7月,邓小平受命赴广西,对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等开展统战工作。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共产党员俞作豫向李明瑞建议组建教导总队。此后,100多名共产党员进入教导总队工作、学习,两个月发展了300多名共产党员。随后,为推动对广西警备大队的改造,李明瑞同意张云逸为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从教导总队调来100多名共产党员作连排干部,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1929年11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中共广东省委广西前敌委员会成立,书记邓小平,统一领导左右江地区的斗争。月底,部队改造工作和建立苏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广西前委决定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于百色举行起义,建立红七军,并将广西前委改为红七军前委。
红七军在右江地区实行分兵游击,左江地区很快有15个县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1930年2月1日,根据邓小平传达中央关于龙州起义的指示和广西前委建立红八军的部署,广西警备第5大队宣布起义,成立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左江地区各县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有力地策应了右江的革命斗争,并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邓小平与韦拔群等利用粤桂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在根据地进行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军事和党政建设。
1930年3月,红八军大部到左江各县开展工作,余部遭桂系军阀重兵突袭后伤亡惨重,被迫撤出。红八军第1纵队历经半年时间,转战7000里,与红七军会师并编入红七军。
1931年春到1932年8月,桂系军阀先后3次对右江革命根据地疯狂“围剿”。韦拔群遭叛徒杀害后,右江革命根据地暂时丧失。
革命根据地虽然丧失了,但它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的种子播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祖国南疆,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供了新鲜经验。正如1930年3月2日中央给红七军前委的信中所指出的:“虽然出现在偏僻的广西……但他在全国政治上同样有极伟大的意义,他同样是发展游击战争摧毁统治阶级促进革命高潮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在他的发展前途上有严重的作用与意义,他的发展很快可以影响到全国。”当时的中共中央高度评价百色起义,认为是“全国范围内最有组织最有意识的一次兵变”。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其革命风暴遍及20余县,形成了广西革命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广西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震撼了“西南半壁的反动统治”,并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经验。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树起了反帝斗争的光辉旗帜。当时的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在题为《赤色的龙州》社论中指出,“在数天内的政权,他已经做了国民党军阀政府数十年所不能做所不敢做——不是,实在是所不愿做的事”“实现中国共产党之反帝国主义政纲,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将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一块较大的根据地,也是中国西南边疆唯一的革命根据地,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经验,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