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令狐德棻
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魏正光中,解巾①奉朝请。稍迁员外散骑侍郎、义阳郡守。元颢②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征河南兵以备之,侠率所部赴洛阳。授建威将军,左中郎将。俄而孝武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忠义之道,庸可忽乎!吾既食人之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赐爵清河县伯,除丞相府士曹参军。
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③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王思政镇玉壁,以侠为长史。未几为齐神武所攻。神武以书招思政,思政令侠草报,辞甚壮烈。太祖善之,曰:“虽鲁连④无以加也。”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太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1年版《周书》)
【注释】
①解巾:除去头巾,戴上官帽,比喻出任官职。
②元颢: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由于朝廷内乱而投靠南梁,后借助南梁兵力杀回北魏,称帝于睢阳。529年,攻破洛阳,改元建武。在位期间,荒淫无道。称帝3个月后,兵败被杀。
③太祖:北周文帝宇文泰。
④鲁连: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因坚守立场、义不帝秦、反对投降著称于史。
【译文】
裴侠自幼聪明,与平常的儿童不一样。13岁时,父亲去世,他像成年人一样悲痛哀悼。州中任命他为主簿,举荐他为秀才。魏正光年间,裴侠辞去处士一职,出任奉朝请。他升任员外散骑侍郎、义阳郡守。元颢入据洛阳时,裴侠捉住他的使者,烧毁赦免文书。魏孝庄帝称赞他,授予他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兼防城别将。后来魏孝武帝与齐神武帝不和,征调黄河以南军队以作防备,裴侠率领部属赶赴洛阳。他被授予建威将军、左中郎将。不久,魏孝武帝西迁,裴侠打算跟随,但是妻儿还在东郡。荥阳人郑伟对他说:“天下刚开始发生动乱,还不知道谁将称雄海内。你不如东行,和妻儿会合,慢慢再选择明主。”裴侠答道:“忠义之道,怎能忽视?我既然拿着人家的俸禄,又怎能因为妻儿而改变主意?”于是跟随魏孝武帝入函谷关,赐爵清河县伯,授丞相府士曹参军。
大统三年(537年),裴侠率领乡兵参与沙苑之战,率先冲入敌阵。裴侠原名协,这时,太祖嘉许他的勇敢决断,说“仁者必有勇”,因此令他改名。裴侠因为有战功,太祖封他为侯爵,赏赐他食邑八百户,授予他行台郎中。王思政镇守玉壁时,任命他为长史。不久,魏被齐神武帝围攻。齐神武帝写信招降王思政,王思政令裴侠起草回信,言词壮烈。太祖很赞许,说道:“即使是鲁仲连也无法与之媲美。”
太祖又授予裴侠河北郡守。裴侠生活俭朴,爱民如子,吃的无非是豆麦盐菜。官吏百姓都很感激他。该郡旧制,有渔夫、猎人共30人供奉郡守。裴侠说:“以口腹之欲来役使别人,我是不干的。”于是将这些人全部撤去。另有丁夫30人,供郡守驱使。裴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干活,收取他们代替服役的租税,然后让他们为官府买卖马匹。日积月累,马匹竟然成群。裴侠离职之时,什么也不要。百姓歌颂他道:“肥鲜不食,役税不取,裴公清惠,世上典范。”裴侠曾与众多牧守一起拜见太祖,太祖令裴侠站在一边,对牧守们说:“裴侠清廉谨慎,一心为公,为天下第一,今天众人中如有同裴侠一样的,可以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默然无声,没有人敢接话。太祖于是厚赏裴侠。朝廷内外都表示叹服,称他为“独立君”。
裴侠又写了九世伯祖贞侯潜的传记,认为裴氏的清廉公正,从贞侯潜开始,想让后人奉行此风,凡本族中的知名之士,都给他们一份。堂弟崔伯凤、崔世彦,当时都担任丞相府佐,讥笑他道:“人生做官谋仕途,应当追求富裕的生活、较高的名望,像你这样清苦,究竟想干什么?”裴侠答道:“清廉是为官之本,节俭是修身之基。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都能成就美名,所以应当做到这样: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如今我侥幸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的恩遇,我安于穷困,并不是为了追求虚名,而是志在自我修养,唯恐担心有辱先人。我这样做反而被讥笑,还有什么好说的?”崔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简析】
《裴侠传》堪称《周书》的精彩人物传记,将裴侠的高超见识与高尚品行都描写得很传神,令人印象深刻。本选段主要记载了六件事情:第一件,元颢叛国称帝,攻入洛阳时,裴侠捉住他的使者,烧毁赦免文书。第二件,魏孝武帝西迁,荥阳人郑伟劝他东行和妻儿会合,慢慢再选择明主,裴侠义正词严地回答说忠义之士不能拿着别人的俸禄而为自己谋利益。这两件事让我们很快想起《左传》记载卫国动乱之中子路对公孙敢说的“利其禄,必救其患”,最终结缨而死。由此可见,这两件事都在表现裴侠的刚烈忠义,很有子路的风范,所以后来又接着记载太祖嘉许他的勇敢决断时说他“仁者必有勇”,于是改其名为“侠”。第三件,齐神武帝写信招降王思政,王思政令裴侠起草回信,言词壮烈,确实很有鲁仲连义不帝秦、决不投降的风范,所以太祖高度赞许他“虽鲁连无以加也”。第四件,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撤去30名郡守的渔猎供奉,不让30名丁夫为自己干活,只收取他们代替服役的租税,为官府买卖马匹等,裴侠深受百姓爱戴,歌颂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第五件,太祖认为“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上朝时让他独立一边,朝野都心服口服,称他为“独立君”。第六件,裴侠特意为其九世伯祖贞侯潜作传,认为裴氏的清廉公正就是从他开始的,希望裴氏后人都能奉行此风。他的堂弟讥笑他做官不懂得为自己谋取功名利禄,过于清廉是自找苦吃,裴侠又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认为自己清俭自修,是不愿辱没先祖。
这让我们很快想起战国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作为先秦著名清官,孙叔敖吃穿也极为俭朴,妻不衣帛,马不食粟,更重要的是,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大公无私之心彪炳史册。裴侠既清廉俭朴又大公无私,自然也很有孙叔敖的风范。由此可见,裴侠一人兼具子路、鲁仲连、孙叔敖三位大贤的风范,其坚守立场、刚烈忠义、清廉俭朴、大公无私等优秀品行,即便是现代社会,也堪称广大领导干部为人处世的优秀榜样,不仅“独立君”的风范足以令当代领导干部高山仰止,而且其“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两句箴言也足以成为当代领导干部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