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下头胎幼儿在同胞关系中的心理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12-29 14:42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郭玲玲
内江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同胞情绪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玲玲

“全面二孩”政策下,头胎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容易受到家长的忽视,他们难以适应角色地位的转变,容易出现嫉妒、情绪起伏大、缺乏自主性等心理问题。本文从社区、幼儿园、家庭等三方面积极探索解决头胎幼儿同胞接纳的有效干预策略,以此营造和谐的同胞关系。

1 问题背景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原有典型的“4-2-1”家庭模式,头胎幼儿的适应与接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胞关系这一新的家庭关系改变了家庭结构,使得家长容易忽视头胎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更有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2~10岁头胎子女对“二胎”手足持消极、不接纳的态度[1],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的同胞关系研究才进入刚刚起步阶段且对象多是集中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对学前儿童的关注较少。本文以“二胎”政策为背景,探索头胎幼儿的心理影响并找寻解决头胎幼儿同胞接纳的有效干预策略,营造和谐的同胞关系。

同胞关系指的是核心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同胞关系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温暖和谐型的同胞关系;第二种是敌意冲突型的同胞关系;第三种则是温暖与敌意并存的同胞关系,其中以温暖与敌意并存的同胞关系为主[2]。幼儿在同胞相处的经验中学习人际行为和技能,学会情感表达和管理,有助于习得社会适应性行为建构其他的社会关系,因此应尽可能帮助他们产生并促进积极同胞关系。

2 头胎幼儿在同胞关系中的心理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嫉妒心理

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的差别对待都会引起同胞间的嫉妒行为和冲突[3]。二孩家庭中父母因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将精力均衡地分配给两个孩子,更多地关注小宝而对头胎幼儿有所忽略,父母养育的差异性则会引起头胎幼儿的不满。同时,作为同一家庭出身的孩子,同胞间的比较有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邻里亲戚也会经常开玩笑说“爸爸妈妈都去爱弟弟(妹妹)不爱你”这样的话无形中引起头胎幼儿的嫉妒。头胎幼儿难以适应角色地位的转变,就会把自己受忽视归因于年幼的同胞从而引发嫉妒和内心失衡,表现出一系列消极反应,导致同胞之间的亲密程度降低更易形成敌意冲突型同胞关系。

2.2 情绪起伏大

学前期幼儿开始独立探索世界,形成自我认知,同时伴随很多困惑,主要有认知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短时间内幼儿难以适应,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需要父母予以引导、支持和帮助进行情绪调节,然而父母的关注更多在小宝身上,头胎幼儿难以凭借自己的内部情绪资源管理进行自我调节宣泄情绪,变得压抑自闭,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情绪起伏大,甚至出现自我认识的倒退,自我价值感下降等问题。

2.3 缺乏自主性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期的主要危机就是自主对内疚的冲突。幼儿在这一阶段,会有主动探索的愿望,还常以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来表现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期望父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给予关注和赞赏。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利于其创造活动能力、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发展。头胎幼儿在二孩出生后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父母往往会忽略他们的需求对其探究行为表现出过多的限制,甚至对其行为进行批评或惩罚,没能顺利发展其主动性,纠结在主动与内疚这两者相互冲突的氛围中,就会出现缺乏主动性,独立能力下降,行为倒退过度依赖,自信心受挫等问题,最终导致幼儿人格的畸形发展。

3 “全面二胎”政策下头胎幼儿在同胞关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社区—强化职能,加强对“二孩”家庭的育儿和教育指导

(1)树立“三位一体”理念,统筹资源促指导。重视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的有机结合,树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理念。优化社区资源,合理统筹社区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专业的家庭教育工作人员或小组,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利用传统文化做好同胞接纳教育、良好家风的宣传,促进专业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开展,形成有特色的以人为本的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模式,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开展家庭教育培训。通过社区平台了解二孩家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设置公益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为出现适应障碍的“二孩”家庭儿童及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咨询与指导服务。

(2)营造学习型氛围,个性化指导分享经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区善于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邀请权威专家开展“二孩”家庭养育方法讲座,结合面授和网络课程等各种形式,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与途径为不同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积极发挥家庭的优势,将二孩家庭聚集和融入到一个群体中构成学习型家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开展相关活动,家庭与家庭之间彼此互相学习与交流,分享成功案例进行现身说法,将有效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家庭[4]。同时,社区还可组织一些亲子合作的游戏活动,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3.2 幼儿园—引经据典,构建体验学习情境增进头胎幼儿同胞情感

(1)借鉴传统经典,促进理解同胞关系。传统经典对同胞关系的描述展示了古人同胞相处的片段并透露出古人对同胞关系的思考,呈现出中华民族“悌”之道,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对现代同胞关系具有启发作用[5]。幼儿园在组织活动中可利用传统经典文本增设同胞关系教育的课程及活动,引发幼儿对应同胞关系的讨论,引导他们处理好同胞关系,理解理想的同胞关系状态应是彼此和谐相处,“兄弟怡怡”,“兄友弟恭”,面对矛盾宽容相对,“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2)构建体验学习情境,增进体会同胞情感。研究表明高共情者更善于调节情绪。教师在日常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游戏,进行教育干预训练,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体验学习情境,比如“娃娃家”生活体验馆、模拟二胎家庭情境,让幼儿用心去感受、了解学习的内容,从而更透彻地掌握照顾弟弟妹妹的新技能,丰富自我经验体验当哥哥姐姐的快乐,鼓励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他们脱离自我中心,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用不同的方式对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提升情绪控制力,从而体会更丰富的同胞情感。

3.3 家庭—共情培育,构建积极亲子关系提升头胎幼儿同胞接纳

(1)关注情感体验提升共情能力,构建积极亲子关系促同胞接纳。亲子关系是幼儿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同胞关系中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二者相互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提高同胞关系质量,有利于促进形成和睦的同胞关系,积极的同胞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家庭氛围。反之,消极的亲子关系更容易导致同胞冲突和敌意行为的出现,倾向于用消极的行为处理同胞关系。父母应营造民主沟通、温情支持、有效指导等积极的家庭氛围,尊重同胞的个体差异,欣赏头胎幼儿的想法与社会行为,更多地陪伴孩子,让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重视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则有助于同胞接纳,利于积极应对来自同胞的压力。

在亲子互动中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动机,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能提高孩子对他人的情感状态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减少“情感传输鸿沟”。在亲子沟通中加强与孩子的情感对话,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和探索自身的情绪感受,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了解与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需要,并掌握有关情绪因果关系和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知识,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去尊重和理解他人,从而提升幼儿的共情能力[6]。共情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更容易洞察认知父母和二宝情绪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言行反应,从而更易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同胞关系与利他行为。

(2)形成正确同胞接纳教育方式,创设条件促同胞角色转变。有研究发现,个体感知到自我与他人愈亲密,个体对他人产生的认知共情就会愈准确。家长应形成正确的同胞教育观和同胞教育方式对头胎幼儿进行同胞接纳教育,引导头胎幼儿正确理解同胞概念,将积极的同胞概念融入儿童的意识深处,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同胞角色”,让其感知意识到自己与同胞之间血缘纽带的坚固,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在良好角色认知的前提下,积极创设条件让头胎幼儿尽快完成同胞角色转换融入到自己的角色,感受自己在家庭的责任,学会谦让和承担,提升和改进他们在弟妹出生之后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则会逐渐提高他们对同胞的接纳度,减少同胞竞争行为。

同胞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以积极宽容的心态、公正公平的态度处理同胞冲突,减少差别对待,对头胎子女予以足够的理解,利用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文化资源进行积极引导,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探索解决方法提升冲突管理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体会同胞之间的亲情关系,进一步理解同胞关系的本质,推动同胞关系和谐、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同胞情绪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