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波市委宣传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宁波打造文化精品新高地,就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建好示范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是把握正确导向出精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牢“二为”方向这一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精品中,让人们在文化精品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尊重和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不断推出反映人民呼声、振奋人民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精品力作。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出精品。强化宣传文化部门与经济、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联动、政策协调,为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发动机”和“推进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按照《宁波市推进“书香宁波2020”“音乐宁波2020”“影视宁波2020”“创意宁波2020”的意见》《宁波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宁波市文化精品扶持奖励办法》《宁波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等政策意见,不断强化保障体系。切实发挥文化精品工程专项资金导向作用,推动区县(市)、市级文化部门、文艺精品创作单位建立相应配套政策,调动各方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活力。突出扶大扶优原则,对标对表中央、省委重大创作主题,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题材扶持力度。完善选题论证、立项扶持、宣传推介、绩效考核、表彰激励等工作制度,形成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良好生态出精品。组织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文化工作的形势使命、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推动宁波市文化事业发展在新征程中开拓新局面。优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创作主体,推进市演艺集团、宁波影视公司、象山影视城等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内部机制,激发创作活力,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社会机构落户宁波,扩大精品创作主体规模。健全文化精品评价体系,完善文化精品评价指标,加大扶优奖优力度,构建争先创优的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持续优化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发展繁荣网络文艺,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引导管理,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网络文艺产业化、市场化,使网络文艺成为精品创作新的增长点。
四是立足地域文化出精品。着力推动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弘扬四明山革命文化、浙东学术文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挖掘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精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让优秀地域文化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飘荡在人们耳边,印刻在人们脑海,渗透进人们血液,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着力用文化精品映照时代气象,秉持“十年磨一剑”的艺术定力,聚焦“东方大港”“院士之城”“冠军之城”“爱心宁波”等城市品牌,精心打磨一批展现宁波多姿多彩历史画卷、人民蓬勃向上精神风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展示全市人民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的生动实践,用文化精品讲好宁波故事、弘扬宁波精神、展示宁波气派。
五是打造文艺甬军出精品。积极探索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和本土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导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艺人才培养扶持体系。加强与全国文艺大家合作,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借助外脑,不断提升作品质量,提升精品创作水平。深入开展文化名家、文艺家工作室、文化创新团队的评选工作,实施“十万文艺甬军”计划,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关心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青年文艺家,搭建创作平台,创造锻炼机会,促进青年文艺人才茁壮成长。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等,切身感受令人振奋的巨大变化,充分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使创作激情与时代发展相呼应、创作灵感与生活感召相结合、创作理想与社会责任相统一,讴歌新时代、新征程,塑造新人物、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