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浩奇
坚持立德树人,凝聚职教思政教育的向心力。职业学校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论述,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进职业教育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突出发挥劳动教育与体育、美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能积累,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力。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也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学校应积极对接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建立起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参与的新型产教共同体,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搭建专业教学成果转化平台,努力创建国家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多元办学体制,推动校企共同治理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和职教集团(联盟)的作用。
推进“三教”改革,强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力。职业学校要积极推动基于专业(群)与学情的“课堂革命”,加强与企业、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及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向纵深。要完善民主、开放、高效、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创新教材形态,推行活页式、融媒体教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让“三教”改革成为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融入全球格局,提高优质职教品牌辐射力。职业学校要加强与国际权威行业协会和教育集团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对接国际技能组织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等先进职教模式,加大课程与认证体系的引进力度。利用中罗(德瓦)国际艺术学校等宁波职业教育海外办学项目,不断拓展中外合作深度与广度。整合职业院校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交流途径,加快建设一批中国文化体验基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走深走实,为全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提供“宁波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