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祖轩
“以前通往11 号楼和12 号楼的通道很狭窄,宽度只有2.25 米。”家住建筑新村12 号楼的居民陈惠根说道,“现在这条路拓宽到6 米,等于打通了‘生命线’,我们住在里面也心安了。”
建筑新村是一个老小区,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海港社区,小区内道路普遍狭窄,但通往11 号楼和12 号楼的这条通道尤其狭窄,小车通行都困难,更别提救护车和消防车出入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借用相邻的港务新村公共区域来开辟道路。但由于两个小区管理主体不同,协调难度大,导致改造工程迟迟无法推进。这一问题成为困扰小区居民20 多年的“心病”。
陈惠根今年77 岁,据他介绍,这两栋楼一共有4 个单元,涉及60 多户居民,居住的都是60 岁以上老年人。“万一出现火灾或者需要救护车时,车子开不进来怎么办?”陈惠根说,“我在12 号楼住了20 多年,时刻为此担心,这已成了我的一件心头事。”
海港社区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后,在走访调研、汇总各方意见后,决定把消防通道改造工程列为“开门一件事”,并由新任书记沈东红领衔,其他班子成员分头领办。
居民的事还需要居民自己来解决。为促成此事顺利进行,社区约谈了港务新村业委会,邀请居民代表到现场查看,并组织开展两次主题协商会,共商道路改造方案,最终得到两个小区绝大部分居民支持。
项目开始施工后,海港社区建立了“一周一例会、两天一会商”工作机制,定期通报施工进度、商讨工程计划、征集居民意见,并安排13 名社工轮班值守,现场反馈问题,第一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一个月内,小区围墙外拓3.75 米,留出了6米宽的“生命通道”。自此,建筑新村居民20 多年来的心头事终于落地。
“社区建设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只有大家勠力同心,才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沈东红说,新任社区党委班子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谋事业,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发展,将海港社区打造成有温度有情怀的品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