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地方普通话”的主要特点

2021-12-29 11:56:13林清书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闽东宁德福州

林清书

(龙岩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一、闽东“地方普通话”的定位和分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福州、宁德人说的普通话,总是有种独特的腔调。那么,这种腔调,具体包含哪些元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以往的研究之中,认为只要把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照,寻找对应规律,就能够找到解决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但是,普通大众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这些对应规律学习起来不容易,他们最需要的只是,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出错?在福州方言中,普通话的zh、ch(本文注音无中括号的为拼音,有中括号的是国际音标)有部分字会念成d、t,但是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不会念成d、t,只会念成z、c,这是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重新改造的念法,不是福州方言中原来的念法。普通人要知道的只是最容易混淆的音,比如,哪些是f声母字,不能念成h声母?f声母应该怎样念才是正确的?

要了解福州“地方普通话”的语音特点,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福州话的语音特点。

高名凯、林焘著《福州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站在普通话的角度,指出福州人学习普通话要注意的事项:

普通话的f、zh、ch、sh、r中有5个声母是福州话所没有的,此外h、j、q、x等4个声母的发音也不甚相同[1]17。

普通话14个韵母是福州话所没有的,9个韵母发音也不甚相同,必须注意学习。此外福州话里有一些韵母是普通话里根本没有的,福州话“碎”读[toi]、“桥”读[kyo]、“洞”读[ong]、“限”读[εng]、“天”读[tieng]、“恩”读[ong]、“王”读[uong]、“羊”读[yong],等。此外“矮”福州读[ε],而普通话ε母不独立存在[1]19。

福州话的声调一共有7个,例如[uong],我们就可以读出7个调子来:汪、往、怨、国、黄、袈、越。普通话[uang]则只能读出4个调子:汪、王、往、望[1]20-21。

《福州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一书指出,“矮”福州读[ε],北京话ε母不独立存在。在福州人说的普通话中,不一定会出现“矮”读[ε]的现象,这种对应关系,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就不太实用。福州人说普通话的时候,一般也不一定会同时出现福州方言的7个声调,一定会出现的只是4个声调,加上少量未纠正的入声调[1]。

类似《福州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的参考书,详细而具体,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福州人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已经去除了大量的方言成分。他们也想尽可能说得标准,尽量让听者明白自己的意思。因此,真正留在当地人口中的方言成分是很少的。只要对症下药,把这些少量的问题解决了,学习普通话就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闽东“地方普通话”的定位(性质)和分布情况,归纳一下闽东“地方普通话”的主要特点,为闽东地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推广普通话、方言以及民俗研究提供参考。

闽东“地方普通话”是指说闽东方言的人,在学习汉语标准语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逐渐形成的带有闽东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成分或表达习惯的普通话。当地人在语言态度上都认为自己说的是普通话;从普通话测试的角度来看,就是相当于二级乙等以下的普通话。从时段上来看,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标准语形成之后,汉语拼音方案推广之后,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虽然有“官话”供模仿学习,但官话还不是很严格意义上的标准语,也没有广泛推广,只有少数读过书的人才学会了官话。在他们学习官话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带上了浓厚的方言色彩。由于人数少,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没有今天这样普及推广的规模。从空间上看,长期在同一个地域之内生活的人,他们所说的普通话会互相学习模仿,逐渐形成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有共性的普通话,比早先闽东读书人说的官话的空间范围大,共同的地域性特点更为清晰。

闽东方言的范围,大致上就是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范围。

1988年由朗文(远东)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用方言地理学的同言线图方法处理方言分区,用“狗”说“犬”这一词汇特征从闽语中划出“闽东区”,又根据韵母和声调的关系再分为两片:

侯官片(十三个县市):福州、闽清、闽侯、永泰、长乐、福清、平潭、罗源、古田、宁德、屏南、连江、尤溪;

福宁片(六个县市):福安、寿宁、周宁、柘荣、霞浦、福鼎。[2]1

从“地方普通话”的角度来看,要仔细寻找侯官片、福宁片各自的区别性特征,也能够提供闽东“地方普通话”的分类标志。比如,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在福州,提到“三坊七巷”的次数更多,在连江县提到“鲍鱼”相关词语的频率更高。主要是根据分片的需要,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和研究。

二、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福州方言的语音特点大部分都不会出现在福州人说的普通话之中。福州“地方普通话”主要语音特点,大家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把f声母字念成h声母,如福州——唿州,“福”是个入声字,不是传说的那样,说成“湖州”;飞机—灰机;反复——缓唿,等等。

网易娱乐2015年2月18日报道,春晚冯巩小品吐槽福建人H和F不分:

A:叔叔 我是南方人 你猜 我是哪儿人?B:猜不中!A:给你提示,h打头!B:湖北!A:不是!B:湖南!A:不是!B:海南!A:不是!是hu建!①

这个其实是闽方言地区的说普通话时的普遍特点,也是闽东“地方普通话”的突出特点。

圆唇音,似乎是福州人说普通话比较突出的标志,如“用iong”念成圆唇的“运üong”,“远üeng”;“过go”,“说so”,“侯ho”,“州zo”,“村cong”,等等。

陈主编,福州永泰人,在福州已经工作了30多年了,他的普通话,能够将部分h声母念成f声母,如“编风”,“风”字念成feng,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但是,仍然有不少闽东方言的成分,如他在《编风、刊风与学风》网络培训讲座(2020.9.11,福州)②的一些例子:

要坚决反对少数编辑jik滥用üong权力。

“辑”保留了入声韵尾和入声调;把“用”进一步圆唇化。下面的例子保留了入声韵尾和入声调:

中国guok大学xiaok教育iek。

刮guak骨guk疗伤。

党八bak股的八bak大罪状。

新鲜活hok泼pok。

或hok者其他的学术利益。

下面的例子“权”“学”本来是个圆唇的字,念成了非圆唇,按照闽东方言的情况念成了后鼻音:

这种权qieng学xiaok交易的勾当。

圆唇音有时候保留圆唇,有时候变成了不圆唇,就是在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稳定现象:

影响全quan局jük。

下面的例子,“认”的声母念成了l,是福建人的普遍现象,r那种带有摩擦的动作,对福建人来说太难学:

认leng真追究一下。

所以,在闽东“地方普通话”中呈现的一些音节,并不是完全跟闽东方言一样的,而是进行了改造,反映了汉语标准语和闽东方言双向的影响。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学”,方言中韵母为[œ],在“地方普通话”中却改造成xiaok(为了印刷方便,本文拼音都用k代替国际音标[]),又如:

我们要检讨tao53自己。

在陈主编口中的“讨”,本来是要念成曲折的上声调,福建人一般都念不出这个曲折调来,就变成降调。而在福州中,上声是平调33,阳平调才是降调。所以,我们说,闽东“地方普通话”有自己独特的语音,并不是从方言中照搬。这个思路,才促使我们对各地的“地方普通话”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力图探索其中的演变规律②。

从福州闽侯南屿的士司机吴师傅③的口中,同样发现了他说福州“地方普通话”的一些语音特色。由于福州方言中没有前鼻音,所以,吴师傅口中,前鼻音都念成后鼻音,也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如“金jing山sang”,“房huang地产cang”:

北京金山sang是一个房huang地产cang企qi55业iek。

其中,企qi55变成了高平调,估计也是将福州话上声字的中平调改造成了高平调,从而变成了“地方普通话”。吴师傅口中还保留了许多入声韵和入声调,如“业yek5”,“发huak24”,“局jiek5”等等。

在吴师傅口中,也发现入声字念成舒声调的例子:

现在交通很发达da24。

“达”没有明显的收尾音-k。实际上福州话的阴入调就是24,主要是塞音尾弱化了,也许是尽力靠近普通话的结果。

三、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词汇特点

陈泽平教授指出,福州人的普通话中的词汇语法不规范现象的根源,是福州方言与作为普通话基础的北方话之间的差异,语病一般是由方言成分、方言句式的直译或变形借用产生的。这些语病主要表现在口语表达上,但也时常出现在学生作文、日常书信及地方报刊的文章中。一些较顽固的毛病甚至能在福建籍的文人作品中发现。这项考察不涉及语音,但有些毛病的原因却联系到语音。普通话语音不过关的人词汇语法的毛病也较突出,但语音字正腔圆并不能保证词汇语法都符合规范。例如,福建电视台播送的一条广告,第一句话就是:“有听说过福州装饰材料一条街吗?”再如福州电视台有一则福州市整顿交通秩序的现场采访报道,画面上是警察拦下一辆卡车进行处理,采访节目主持人手执话筒上前问道:“请问,这位驾驶员什么东西违反了交通规则?”这两个例子中的说话人显然没有意识到他们套用了典型的福州方言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以普通话的发音直译了福州话的句子。这一类不规范语言在闽方言区的传媒中并不少见,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更是俯拾皆是,不能不引起语言工作者的重视[2]220。

我们认为,生活在某一个地域文化区域内,必然会经常提到一些地域文化的语词。闽东地域文化语词,很自然地保留在闽东人所说的普通话之中。主要包括:地名、著名企业名(老字号等)、物产名、人名、美食、服饰、建筑、地方戏剧、童谣、故事、俗语、民俗信仰、民俗活动等等。离开了闽东方言的区域,这些语词相对用得较少。因此,闽东地域性语词体现了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词汇特点。

(一)闽东常用地名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词汇体系

福州常见地名有:榕城、左海、鼓楼、三坊七巷、东街、东街口、仓山、金山、马尾、西湖公园、鼓山等[3]121。地名必有取名之源,地名往往都有故事,有历史渊源。重要地名,同样也会在说普通话的时候经常提起,很自然地进入福州“地方普通话”之中。如:

西门兜,在鼓楼区的西部,为鼓西路、西洪路和湖滨路、白马北路的交会路口,东西连贯,南北横通。1998年路面拓宽,建有街头绿地花圃,优化环境,引人赞许。西门兜的地名,从何而来?《福州百科全书》565页记述:“位于明代福州府城西门出口处,故名。”所谓西门,指明代府城的西门;“兜”指城西门出口处,与“南门兜”一个意思,同属福州方言的语词[3]67。又如:

得贵巷,明代,河东街已见初型,民居也多。倪家一族有倪镜三兄弟同登进士榜,显赫一时,各家宅第都向东扩展,自成院落。随着街市和商业发展,民居也多建在这一带,自然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弄巷。于是,人们便取“得贵”作为巷名,以示当地人们希望“得贵”,像倪家那样荣耀街里,日子升平。

经过明末倭寇扰乱和清初“圈屋”,得贵巷的倪家先后迁徙他处,渐趋寂寞。民国时期,巷内民居有的倒坍,有的还是菜地,一直到了1950年代,福建人民出版社择址盖楼,才见巷口东侧的热闹氛围。虽然1990年代中期之后,福建人民出版社新楼建在东水路,而得贵巷内仍有多家年历、挂图等批发商店,为人们所熟悉[3]100。

工厂、企业的名称,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如下例中的“铁壶工业区”“崇儒电商”。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安市明星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兴贵:

“当时,我这个企业是从其它地方搬到铁壶工业区。”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霞浦云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锦清:

“我们是2016年8月返乡搭建崇儒电商平台。”

(二)闽东物质民俗语词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词汇体系

闽东物质民俗语词,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语词,其中,一些常见常用的语词,因普通话中没有对译的语词,自然就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词汇体系。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环卫工人张雪琴:

“我们早上就是4点半出来扫,人行道全部都要扫过去,还有垃圾,还有树头(树枝),七七八八都要扫得干干净净的。”

把“树枝”说成“树头”,是福州的特色词语。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市民詹集毜:

“我还为内河写了一首打油诗《内河礼赞》:昔日黑臭人人嫌……暑不张盖传千年,榕城百姓幸福来。”

“暑不张盖”,是自古以来对福州城绿化很好,特别是到处有榕树的描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里以福州小吃、福州寿山石、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等为主要的例子,从词汇意义、民俗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

1.福州美食名词

“福州美食”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④。

改革开放之后,福州新移民、暂住人口、临时出差办事的人、游客等迅速增加,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也喜欢享受福州美食,福州美食名词,也就进入普通话,广泛传播。

“福州美食”的相关名称,具有独特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即使表面上的名称与普通话一样,其实际内涵,包括词汇意义、隐含的民俗、历史意义等,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闽东地方普通话中,给外人介绍的时候,必然会加上地名加以区分,如“鱼丸”,必须加上“福州”俩字,变成“福州鱼丸”。

(1)鱼丸

词汇意义:福州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福州临海,水产丰富,于是近千年来鱼丸渐渐成为福州鱼制品小吃的堂主,广受好评。

民俗意义:福州有“没有鱼丸不成席”之说。福州习俗,办酒席,客人都要“夹酒包”。过去“酒包”中都有鱼丸,个头有小孩子拳头大,“夹”回家,要切成小块,大家吃④。

(2)锅边糊

词汇意义:锅边糊又称鼎边糊,鼎边垂,福建特色著名佳点,风味小吃,分为福州锅边糊和漳州锅边糊,一般与海蛎饼、芋粿、油条、生煎包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海南、台湾等地。

历史和民俗意义: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⑤。

(3)佛跳墙

词汇意义: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主要由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鱼唇、蹄筋、火腿、瑶柱、冬菇等28种原料配制而成,加上绍兴酒等,贮入酒坛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时而成。味美至极,芳香四溢,是秋冬两季的佳肴。

历史意义:福州首席名菜,是福州名菜馆聚春园于清代同治年间首创。难怪清时一秀才吟诗赞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一名由此而来⑥。

(4)太平燕

词汇意义:太平燕也叫“小长春”,那是因为扁肉形似长春花的缘故,“燕”“宴”谐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

历史和民俗意义: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起?原来太平燕里有完整的鸭蛋,在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福州人去海外谋生众多,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民间家宴,要取一个“太平”“平安”, 这太平宴是必吃的。⑦

(5)蛎饼(diêbiāng福州方言)

词汇意义:蛎饼(diêbiāng福州方言),又叫海蛎饼,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色金黄,壳酥香,馅鲜美。

民俗意义: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⑧。

(6)拗九粥

民俗意义:拗九节(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 又称 “后九节”“孝九节”和 “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馈赠父母。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⑨。

(7)荔枝肉

民俗意义:荔枝肉,是福州传统名菜,起自清初,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此菜色泽带红,形似荔枝,质地脆嫩,酸香味佳,酸甜可口⑩。

(8)光饼

词汇和民俗意义:“光饼”是福州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在福州的许多小巷里,常能看到一些小店里,摆放着些象杯口大小的圆形发面饼,大概有两公分厚吧,面上烤的黄黄的,还有许多的芝麻嵌在面上,饼的中间向里凹,呈个小坑,用手用力按一按,挺硬的,这就是光饼了。

(9)炒肉糕

词汇和民俗意义:福州特色风味小吃炒肉糕,是一种膏状甜食。采用地瓜粉,马蹄粉、坚果等制作而成。先用地瓜粉、马蹄粉、白糖等熬成浆后,加入猪肉炒制,一碗炒肉糕就诞生了。

还有“烰油、稃球、千页糕、糍团、米时、芋粿、菠菠粿、安南粿、礼饼、马蹄糕”等等。

2.闽东茶叶相关名词

宁德电视台新闻节目采访对象的发言中,提到“闽东夏粗茶”,“粗老茶”“元宵茶”“茶青”“白茶”“六妙白茶”等茶叶相关语词,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闽东茶文化的特色。这些语词,很自然地在闽东地方普通话中出现。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建仙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绍迁:

“研究院的落成,茶渣实实在在地变废为宝,通过生物技术活性物质,把这个茶渣做成牲畜的活性饲料,这个大大地促进了这个经济效益,对我们闽东夏粗茶,粗老茶的增值增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霞浦县茶场茶农邱水银:

“我家里有种十几亩的元宵茶,那每亩(茶青)一般产量是在100斤左右,那总共能收入到十几万。”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霞浦县茶场场长陈兵:

“从1991年开始,霞浦县茶场就把这个是元宵茶就作为主要的品牌来打造,职工与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靠这个元宵茶的收入,并且它也带动了周边的茶农脱贫致富。”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鼎市六妙白茶有限公司福总经理陈家雅:

“今年一季度的订单基本已经排满了,生产线呢马力全开,企业上下都鼓足了干劲赶生产,力争实现新春开门红。对今年白茶的发展我们是充满了信心。”

3.寿山石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田黄冻石是寿山田黄石中的珍品。2010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寿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寿山石主要用于篆刻艺术和石雕艺术,在书画和雕刻艺术圈子里有很高的声誉。

4.三坊七巷传统民居

随着福州三坊七巷的整修、宣传,影响越来越大,凡是到福州来的客人,一定会到这里看看,了解福州的历史。因此,三坊七巷也就自然地进入福州“地方普通话”,成为福州人对外介绍的热词。

三坊七巷,其中“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的建筑物以众多颇具特色的古民居为主体,还有从属于住宅的亭台楼榭等园林建筑、宗教殿堂庙宇、宗族乡党活动的祠堂馆舍和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及商店等。三坊七巷民居的屋脊或风火墙上,一般设有陶制的辟邪物,形如狮子,其功能为保护宅主平安、辟邪驱魔。有的小巷巷口转角处,还设有“扛轿石”,这种嵌在墙上的方角方形石板,旧时是为了达官富绅乘轿通行时防止轿杆撞坏设置的,颇具福州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充满了乡土民俗风情。

(三)闽东精神民俗语词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词汇体系

精神民俗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教育、体育、武术、游戏等,那些体现闽东地域文化特点的精神民俗语词,必然也会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之中。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山区盖山镇高湖村舞龙队队长郑一良:

“正月初一(舞龙),代表着喜庆平安,给我们子孙带来福气。有三山造型、蝴蝶花造型、高塔盘造型,都代表着福州的历史文化。高塔盘造型主要是层层高,一年比一年好,这个兆头。”

其中的“三山造型、蝴蝶花造型、高塔盘造型”,是福州的历史文化的代表。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独木行舟”表演者谢道应:

“这木头10公分宽,长6米,动作很难掌握,要靠平衡才能掌握起来。”

“独木行舟”,是水上表演项目,这个项目别的地方也很少见。

闽剧滥觞于明末,至20 世纪初叶臻于成熟,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 。

闽剧又叫福州戏,流布于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福清、平潭、闽清、永泰、罗源、古田、屏南、宁德、霞浦、福安、周宁、南平、顺昌、三明等闽中、闽东、闽北20多个流行福州方言的市、县[4]129。

“儒林戏”是晚明时期福州民间音乐和外来声腔互相融合的产物,唱腔旋律丰富流畅,颇有宫廷韵味, 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已初步体现福州戏剧的特色[4]129。

闽剧源流之二的“平讲戏”系明末清初由福州方言区的民间歌舞小戏发展而成 。“平讲”, 就是以方言演唱的意思 。

闽剧源流之三的“江湖班”可能源于江西戏。明末清初中原动乱,江西艺人避乱入闽, 弋阳腔戏班大量流入福建,从闽北向闽江下游流动演出,故被称“江湖班”。起先“唱白皆土官话”, 因福州群众不易接受, 后改用福州方言演唱[4]130。

闽剧即由上述“儒林”“平讲”“江湖”三种源流彼此渗透, 融合贯通, 综合发展而成。如闽剧《紫玉钗》:

“闽剧传统老本,墦间祭,全部。第一出。家庭。[齐人上,唱,行板]。在下齐人便是。不存意会淘泽这达场地:我祖宗也做过知县知府,我郎罢粪坑头做过守备。到我手也有许多家财,东边厝西边田居奴蓄婢。16岁我也讨一个老婆,这诸娘确也聪明伶俐。不够意还要再讨细婆,800块讨一个千娇百媚。我那时去七处才才学邦,当彼时花钱财实在容易,兰花苑烟花楼,一等妓女,没一个不识我齐人名字。摇骰摊四字宝骨牌纸牌,有场面那有叫无所不是。一时风一时船忙用忙花,不见觉一年半一败涂地。没事做去街中乞食为生,这事情暴乍做也见有媚,到年节各店头都是我欠户,一进店钱就掏都勿会夹忌,伊若几敢跟我三喝二哼,那我就做污图连诈死赖倒在地:碰上人家施食上座摆设斋筵,讨花彩我还连替写大字:那碰着喜丧事更是好楼。”[5]

其中,有许多非常本色的福州话,外地人甚至现代的福州人都已经看不懂了。当然就不会进入“地方普通话”,如:

“我那时去七处才才学邦?”“七处”就是到处的意思。

“不见觉”:不觉得。

“这事情暴乍做也见有媚?”暴乍做,刚开始做(大致的意思);有媚,有趣。

“做污图”,耍无赖,破罐子破摔意。

“三喝二哼”,呵斥。

“好楼”,好运。

《贻顺哥烛蒂》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战乱年代,然而观众在此剧中却完全感受不到战火的硝烟。剧目中的情节、对白渗透了福州人的世俗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福州的社会历史环境、风俗习惯和大众语言[6]9。

在《贻顺哥烛蒂》这出颇受市民阶层欢迎的剧目中,剧中人物所说的福州方言是其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剧作中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构成了众多的喜剧效果,同时还承载了旧时福州市民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过,能够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的,也往往是那些跟普通话接近的一些词,如“做”,似乎是福州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

道士婶游说陈友德时是这么说的:

“(贻顺)癞哥吹拳单身独一,钱又有,人又麻利……汝媳妇那嫁给伊,一过门就是老板嫂。汝一答应也就是太老,不使做有吃还不好?”[6]9

“汝一答应也就是太老,不使做有吃还不好?”[6]9不使做,不需要工作、干活。其中,“老板嫂”“不使做有吃”进入地方普通话的可能性较大,其他方言词的可能性较小。

“这一只依嫂,伊厝就住在这间,人生漂亮,年纪后生,鼻刀做卓卓,眉毛做弯弯……头发做青青,嘴傩做瓮瓮,我痛伊人肝身架生平答,股川(屁股)做摊摊,给讨来传种,这仔是包生……”[6]9

其中,“依嫂、厝、做”进入福州“地方普通话”的可能性较大,其他方言词的可能性较小。又如:

“我原籍长汀,没大没细没弟没兄,搬到福州,孤孤单单,交头领辗(连滚带爬),经手出关,也积一滴,白银光番(光番就是袁大头),克勤克俭,莫打答关,今年三十八,是很后生。石狮兜开店……价钱公道,做生意轻声,故意做温温,讲话真答关。”[6]9

其中,“没大没细”,进入地方普通话的可能性较大,其他方言词的可能性较小。

“北路戏”是宁德流行的地方戏,作为宁德人提到“北路戏”的机会更多一些。如果加大宣传力度,也许会有更广泛的传播。如: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缪清奇:

“因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活性的传承,及时人的传承,虽然人少,但是我们努力地扩大北路戏的宣传力度,让这个北路戏让更多的人知道。以后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承。”

(四)闽东信仰民俗语词进入闽东“地方普通话”词汇体系

闽东的民间信仰相关词语,流传甚广,在海峡两岸甚至海外侨胞中有较大的影响。例如:

“太姥”信仰:秦汉之际,闽越人有了祖先崇拜。古代流传的神话说,在混沌初开时,神星之精太姥(又称太武、大武等)居住于太姥山,汉武帝时改太母山为太姥山。太母也易名太姥,她当是母系社会时期闽越部落的首领,后来被奉为始祖加以神化。

“忠懿王”信仰:祭祀闽王王审知的神庙。

“临水夫人”信仰:女巫陈靖姑神化后,成了妇幼保护神。

“裴真人”信仰:福州裴仙宫主祀神,俗名周简洁,后弃官修道成仙,福州地区香火旺盛。

“林公”信仰:林公忠平侯王,原名林亘,生于宋宁宗庆元3年(1198年),民间俗称林公大王。是闽东人民信奉的保护神。

四、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语法特点

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法和句法当中,有可能进入“地方普通话”的个别方言成分形成构词法和句法。

(一)词法特点举例

“依嫂”,由福州方言的词头“依”加上语素“嫂”“伯”等构成。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环卫工人张雪琴:

“我们早上就是4点半出来扫,人行道全部都要扫过去,还有垃圾,还有树头(树枝),七七八八都要扫得干干净净的。”

把“树枝”说成“树头”,“头”作为词尾,构词法似乎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但是组成的词“树头”却是福州的特色词语。

(二)句法特点举例

1.“有没有”带动词

“有没有”带动词,是“福建地方普通话”的普遍现象。闽东“地方普通话”中的具体案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侯南屿镇吴师傅:

“行政还有管。”③

意思是,还在继续提供行政管理。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霞浦云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锦清:

“我们是2016年8月返乡搭建崇儒电商平台,当时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助力我们霞浦县电商助农工作,在招收包装工人的时候,我们都是优先录用贫困户,目前在这一块我们工位有提供35个工作岗位”。

动词“有”带动宾短语“提供35个岗位。”

2.搭配

闽侯吴师傅:“机构差不多都划进来了,不会太管。”③

不会太管,就是不太管。

闽侯吴师傅:

“以前就是去长乐机场的路建得很大,又很直。”③

路很宽,用“大”来代替“宽”。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村民叶挺佃:

“以前像我们在家里只做了几亩田,跟两亩地的茶园,一年收入只有两三万,不够家里开支。”

这里的“做”,相当于“种”,在福州地方普通话中,非常习惯用“做”来代替许多动词。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市民陈正雍:

“做这个退休手续,我们平时也没空。”

办理退休手续,办理也用这个“做”来代替。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市民程铭:

“我们很着急,今天初三过来看看有没有上班。这位先生教我怎么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他们很辛苦。大家都在休息,他们在上班,所以很感动,谢谢!”

这里的“做”,也是办理手续的意思。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环卫工人黄雪英:

“除夕的话,我们肯定要出来清理一下(做一下吧),把福州这里的环境做得更好,每年都是这样子做。”

环境也可以“做”,这里的“做”其实是打扫、清理和维护的意思,但是,一个“做”字,就搞定了,非常节约。

3.省略

闽侯吴师傅:

“福州这几年扩大很厉害。”③

意思是城市扩建范围大,建设速度很快。

闽侯吴师傅:

“他说征地什么的很难。只要一栋没拆,他就没办法过去了,所以他们那边比我们这边发展得慢。”③

没办法过去了,意思是征地手续就通不过了,办不下来了。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黄善福:“我们以后保险就是风力几级起,加一级多少(赔付),加一级多少(赔付)?”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王以诚(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副秘书长):“那个是台风指数保险。”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摄影爱好者:

“这次在古田引进这种鱼鹰啊,对我们摄影爱好者有非常大的好处,不要走很远的路……。”

“不要走很远的路”感觉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完,后面的话应该是“就能拍到这个项目”“就能拍到这个照片”。

4.喜欢用“掉”作为结果

福州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建省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平:

“不合格产品存在很多隐患,瞬间爆炸,好,还有一个就是炸散掉,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危害到周边,对空气质量也有影响。”

5.语气词的使用,也会体现方言或地方特色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果农许光华:

“他们日本的葡萄嘞,一个是产量控制,和我们的福安的产量控制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产量问题,他们的挂果量比我们低,他们的品质就比我们好,关键在这里。”

“嘞”在这里,表示停顿,引发下文。

6.用“它”代指大型单位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安市下白镇北斗都村养殖户黄善福:

“它(工厂)有样品放一台。我们大概有七八个人站在鱼排中间看一下受力怎么样,踩一下,看看会不会软。按照杉木大概有多大的受力,试一下。”

五、闽东“地方普通话”的语用特点

语用,主要是表达方式,或者修辞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也会逐渐形成一些习惯用法。比如:

“没错没错!”③福州人说普通话时候的口头禅,习惯这样说。

闽侯吴师傅:“而且拆迁什么的,想搞就搞过去。”③

意思是,福州这里只要规划好了要拆迁,就雷厉风行,一路绿灯,迅速开发。“搞”替代的含义相当丰富和灵活,说的人极其简洁,听的人完全可以根据语境,通过补充相关信息,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年糕作坊师傅张泉海:

“先一个步骤是贴红枣,贴红枣的时候,我们拿7个,中间放1个,然后就对称地斜放,前面一个,下面一个,在一个直线上,然后交叉。”

“先一个步骤”,是第一步,第一个步骤的意思。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独木行舟”表演者谢道应:

“这木头10公分宽,长6米,动作很难掌握,要靠平衡才能掌握起来。”

“很难掌握”,与“才能掌握”形成对比。而且,这里的“掌握”其实是“控制”的意思,是在习得标准普通话的过程中,养成了喜欢说“掌握(要领)”的习惯。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安市下白镇北斗都村养殖户黄善福:

“它(工厂)有样品放一台。我们大概有七八个人站在鱼排中间看一下受力怎么样,踩一下,看看会不会软。按照杉木大概有多大的受力,试一下。”

“它(工厂)有样品放一台。”用“它”来代指工厂,这个用法有点奇特,既是语法问题,也是语用的问题。

“踩一下,看看会不会软。”意思是,七八个人一起用脚往水里使劲踩一下,试一试鱼排会不会太软。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周宁汽车站机务副经理魏桂华:

“早上车站开始营业的时候,检修员就到岗了,到晚上最后一部车回来检验完,发现没问题合格了才下班,这样确保我们车辆的技术状况完好,才能保证出车的安全。”

“到晚上最后一部车回来检验完”,“完”在这里一般不单用,只能说“完毕”,“完成。”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宁德市华侨小学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林锐华:

“华侨小学近年来的发展壮大,我们是看在眼里,也喜在心里,所以觉得学校能够这样快速地和谐地发展,我们就是累一点苦一点,觉得还感到很欣慰。”

“觉得还感到很欣慰。”本意是想说“也心甘情愿”或“深感欣慰”。

宁德电视台采访对象福建白莲花涂料有限公司员工余根忠:

“老板对我好,就像自己的亲叔叔一样。前几年我家起火的时候,他还叫全厂工人进去帮我搬东西。我没地方住,叫我到厂里住,住了好几年啊。”

“前几年我家起火的时候”,家里“起火”,实际上是指发生“火灾”,在别的地方少见。

六、结语

闽东“地方普通话”的特点的提炼,需要有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支撑,本质上是语言内部的研究。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还体现了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地域性特点明显的词语除了一般的词汇意义的解读之外,还进行了民俗意义的解读,有助于对方言区的人所说的普通话的深入了解。“地方普通话”是伴随着汉语标准语的推广而产生的,所以在时段上不宜提前到汉语标准语制订标准和推广之前。近年来,人们对“地方普通话”开展了精细的研究,从一个词、一种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是“地方普通话”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冯巩小品吐槽福建人HF不分:汉语拼音太声东击西2015-02-18http://ent.163.com/15/0218/22/AIP4DIN200031GVS.html。

②陈主编:《编风、刊风与学风》网络培训讲座(2020.9.11,福州)。

③闽侯南屿镇的士司机吴师傅(约50岁)的地方普通话;2019年6月16日,福建师大(闽侯上街)到福州火车站途中。

④好厨网“福州鱼丸”https://www.haochu.com/xiaochi/146/。

⑤用户1915177917.一碗锅边糊,二十年,老福州早餐的记忆.http://sh.qihoo.com/pc/96721a78c860b81ee?cota=4&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

⑥好厨网“佛跳墙”https://www.haochu.com/xiaochi/146/3053。

⑦好厨网“太平燕”https://www.haochu.com/xiaochi/146/4084。

⑧好厨网“蛎饼”https://www.haochu.com/xiaochi/146/1062。

⑨平常禅“拗九粥及来历”https://www.meishichina.com/Eat/Nosh/201005/81886.html。

⑩西马栀子,“酸甜可口的荔枝肉”https://home.meishichina.com/recipe-29092.html。

猜你喜欢
闽东宁德福州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18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04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00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4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海峡姐妹(2018年11期)2018-12-19 05:18:32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24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