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研究

2021-12-29 10:39原孝贞
科学咨询 2021年45期
关键词:技工学校技工产教

原孝贞

[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产教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师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应跳出传统职业教育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局限性,改革以往形式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树立资源整合思维,深化产教对接,积极搭建行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平台,构建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满足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需求。[1]

一、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当前多数技工学校仍未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多数技工学校还是在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人才培育体系,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作为育人核心,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导致当前技工院校人才培育体系存在严重的技能与素养脱节的问题。此外,从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很多技工学校都没有设置明确性的、专门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课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之类的选修课程的简单说教与灌输,缺乏职业素养实践类课程的设置,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校企合作形式化,育人效果不佳

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学校方面深化校企对接,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若仅凭学校的一己之力,受其师资力量、育人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则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但是就当前技工学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形势来看,虽然有部分企业能够与学校积极配合,参与到技工学校的人才培育体系中,并派遣行业专家到校园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普及企业文化,向学生传授职场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职业规范,为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课程提供专业指导,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但是仍有大部分企业认为,技工学校才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第一责任人,跟企业并没有直接关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导致技工学校难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阻碍了技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

(三)教师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影响学生职业发展

教师作为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制定者、直接实施者,其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与其他职业院校或者本科院校相比,技工学校的教师应具备更加敏锐的职业嗅觉,能够及时了解职业教育以及行业领域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此外,技工学校教师在肩负着教学重任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教师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但是在技工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水平并不高,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感。在育人方面,缺乏服务奉献精神;在科研方面,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四)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模糊不清

当前,很多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仍以“技能本位”为主导,他们认为技工学习阶段的中心任务在于学习一门手艺,拥有一技之长,而不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发展,自动将敬业态度、合作能力、诚信意识等现代企业重点关注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让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还有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导致他们产生功利化的就业观、择业观。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很多学生会将薪资待遇作为唯一的择业标准,认为轻松稳定、薪资高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从而好高骛远,不能切合实际地衡量自设的就业价值。此外,还有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没有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面对未来自身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困惑,逃避现实,在就业、面试时会手足无措、慌乱不堪,至于企业所需的创新意识、职业自信更是无从谈起。个别学生在就业之后,由于缺乏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拈轻怕重、频繁“撂挑子”的问题。

(五)考核缺失,作用削弱

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由于考核机制的缺乏,导致考核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被严重削弱。在多元因素影响下,当前技工院校并未设计素养考核的标准与规范,而唯一与素养考核相关的评价仅仅在毕业评价中有所体现。这样的考核体系显然并不能发挥出职业素养培育和引导的功能。因此需要技工院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作为考量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尺,同时也能让学生找准当代人才建设的基本方向,从而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尤其在当前的环境下,职业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技工类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内容,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态度、职业道德、法制观念、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都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为避免人才培育体系的脱节,技工院校必须依托于企业等外部力量,以此实现教育、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协同关系,打破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避障与界线,由此可以让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进行实际对接,进而将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进行更好地融合。

(六)单一发力,缺少互动

当前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并未针对职业素养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这就导致技工院校未能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标准,而在实际教学与人才培育过程中,也未能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职业素养培育标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引导,技工院校内部的职业素养教育主要表现在理论层面,未能深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行业规范、企业制度标准、工作规则与要求、工作交际礼仪等,这就导致学生所掌握的职业素养并不完善,既缺少目的性与针对性,又无法达到专业性与实践性,由此导致学生的素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无法真正体现,进而也会引起学生频繁跳槽、换工作等现象,这既表现在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和情况上的不满意,也表现在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较低等两方面,而根本就在于学校本身的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单一,未能形成产教融合的互动模式。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推动职业技能与素养的结合,完善技工院校人才培育体系

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的,技工学校应在充分调研对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与企业需求契合的职业技能与素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可实现职业素养多角度、立体化的发展。依笔者所在技师学院为例,本校实行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生入学适应阶段,会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并积极学习宣传企业文化,以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在入学第二年,则会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树立职业自身,增强综合职业竞争力;而到了技工教育的最后一年,学校会为学生开设专业的就业培训与入职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向学生传授职场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普及就业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就业政策,为学生顺利就业、快速适应职场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化校企对接,发挥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技工院校加强对人才培育质量的把控,合作企业在育人过程中所起到的协同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在行业发展中的带头人作用,保证企业专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提供专业指导,为学生讲解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则意识,全面了解行业规范与要求,能够从容面对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突发状况。例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可邀请幼儿园园长或骨干教师,为学生讲解在面对幼儿突发疾病或发生意外事件时,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与应急处理办法,促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获得职业素养水平的提升。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专家应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与带动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专业本身所具备的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并在榜样的带动下积极向其学习,这种模范、带动作用的发挥,要远比课堂教学中的枯燥讲解更有意义。[3]

(三)优化教师考核机制,提升职业素养培育效果

在技工学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技工学校应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作为教师考核评聘、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指标与依据。同时,学校还应根据教师的年度工作表现,制定包括职业道德、态度、规范等内容在内的教师职业素养评分表,并将此表向学生、其他教师以及教育管理等不同群体发放,并将评分结果作为评定教师年度职业行为的重要标准,以此调动技工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积极性,鞭策教师更加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此外,从教师自身来说,作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者、教化者,应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水平,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提升技工学校人才职业素养培育效果。

(四)丰富实践课程,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技工院校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手段,切实改善当前学生存在的职业意识模糊不清的突出问题。学校可将职业素养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将学生在职业素养实践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评价,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仍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学校可专门为该专业学生开设幼师职业规范课程,引导该专业学生了解、遵守幼师职业道德规范;而针对数控机床专业的学生,则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全面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针对老年护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学校可开设老年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的相关课程,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老年沟通技巧。总之,技工学校应根据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需求,丰富职业素养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职业发展所需遵守的行业准则,体会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素养发展意识。[4]

(五)健全评价体系,发挥监督评价作用

评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向,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提高与补充自我。因此技工院校在产教融合机制下,更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更正确的成长指导,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拥有鲜明的发展目标与途径;另一方面则要保证评价过程的真实与客观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所缺乏的素养或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产教融合的辅助环境下,对学生形成更全面、直接、有效的检测、激励以及监督效果,使其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由此,技工院校需要建立全面的评价监督体系,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技能、职业素养、行业认知、就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以此帮助学生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成为当代“高素质专业人才”。

(六)职业素养融入第二课堂,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技工院校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发引导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尤其在双创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技工院校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职业素养的健全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拥有双创的能力和技能。技工院校可以组建学生创业团队或兴趣社团,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亲身体验企业环境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企业在该环境中可以扮演提供资源与环境的角色,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场地、信息服务,引导学生完成双创活动的挑战,甚至可以建立双创人才培育基地,选拔优秀的双创人才或小组开展深度学习,将他们的相关能力与素养进一步发散与培养。

三、结束语

产教融合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应贯穿于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产教融合背景下,切实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下显得愈发重要。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工学校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技工学校应借助产教融合的育人契机,推动职业技能与素养培养的结合,深化校企对接,优化教师考核机制,丰富实践教学,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全面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技工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从技工到英雄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