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及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2021-12-29 10:24:53李春顶
领导月读 2021年2期
关键词:联合国粮农组织主粮粮食

李春顶

粮食安全问题具有何种内涵?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76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的问题。1983 年4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得到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与支持。

按照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二是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是显著而突出的,并且随着疫情发展将进一步恶化。但全球整体粮食供需形势尚好,预计不会酿成市场大幅波动的全球粮食危机。

目前,粮食生产大多已采用机械化方式,需要相对较少的劳动力投入,疫情导致的人员隔离不会对主粮生产和收获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以大米、玉米、小麦为代表的主粮主要是干散货,通常可以在人与人较少接触的条件下实施装卸和运输,国际运输中断的可能性较小,在流通中受到的影响也较小。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治理机构都联合倡议并出台了加强合作、确保贸易便利化以及粮食安全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疫情的不利影响。

从世界粮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看,并不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显示,2019年至2020年的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 亿吨;并且2020 年全球粮食生产前景良好,库存量较高。换句话说,当前的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总量缺口较小。

第二,疫情对低收入国家、粮食依赖外需的国家以及接受粮食援助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较为突出,对高收入国家以及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影响不大。

低收入和欠发达国家在疫情的冲击下,生产能力下降且居民收入明显减少,粮食的供给和购买能力都将下降。粮食供给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容易受到疫情带来的流通成本增长、生产国出口禁令等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造成粮食安全隐患。接受粮食援助的国家多数不仅是低收入国家,同时也是依赖外需的国家,这些经济体的粮食安全也更加容易遭受疫情的冲击。

从世界范围看,疫情对拉丁美洲的影响最大,需要食品援助的人口增长了近3 倍;非洲中西部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人数增加了135%,非洲南部增加了90%。另外,由于失业和海外汇款的下降,很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居民也陷入了贫困,增加了全球粮食安全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3月发布的《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报告指出,全球需要粮食外部援助的国家共有44个,主要分布在亚洲(8 个)、非洲(34 个)、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2个)。其中,也门、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委内瑞拉、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尼日利亚、苏丹、海地10国,共计有6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将对这些地区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耕地仅占世界总量的8%左右,人口却占世界总量的约18%,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2001年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是中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 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 年中国粮食产量近6.6 亿吨,比改革开放之初的3 亿吨增产116%,是新中国成立时1.1 亿吨的近6倍。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比1949 年增长了126%,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冲击全球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对我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总结起来,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冲击:

一是新冠疫情的直接影响。

尤其是1至3月期间,疫情在我国蔓延,“封村封路”和“停工停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耕种和生产。但由于时值非耕种季节,加上疫情很快得到全面控制并恢复生产,疫情对农业和粮食种植的影响较小。

二是南方洪灾的影响。

7 月13 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在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表示,洪涝灾害已造成农田绝收的面积有51.6万公顷。但洪涝对粮食种植的影响是局部冲击,主要在长江流域一带,在灾害严重地区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我国产粮大省主要是黑龙江、河南和吉林,安徽、江西等长江流域的粮食生产受到洪涝灾害冲击,不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粮食安全。

三是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影响。

美国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农产品一直是双方博弈的焦点之一。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中,我国扩大自美农产品进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美大国博弈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但由于我国粮食产品的供需基本能够实现平衡,决定了中美贸易战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从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五年稳定在1.3 万亿斤以上,2019 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 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400 公斤;而随着中国人口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人均粮食消费量近年来不断下降;供给稳定提升而需求下降的共同作用使粮食安全愈发稳固。从粮食储备来看,中国粮食库存水平远高于国际安全线,稻谷和小麦两大主要口粮的库存足够全国人口吃一年。

事实上,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等饲料粮为主,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的进口规模小并且主要用作调剂,用于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19年,我国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 亿多吨,且自给率高于97%,短期内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大豆的进口量较大,但主要用于压榨,直接食用的比例很低。

猜你喜欢
联合国粮农组织主粮粮食
珍惜粮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公关世界(2019年17期)2019-09-10 07:22:44
韩长赋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我的粮食梦
农业生产指数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妇女生活(2015年6期)2015-07-13 06:17:20
农业部将推动土豆变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