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莉君 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区县级的教师培训实施主体,如何让教师培训工作从数量型、学历提升型及学科知识补偿型转型,真正提升教师培训的品质?何劲松在《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路径》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秉持“把培训课堂建到学校,让教师培训真正发生”的总体目标,树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念,做到精准培训、行动培训、开放培训、高效培训、人本培训。笔者认为,其关键是培训要见“人”,真正做到以师为本,从“供给方主导”,转向“需求方主导”。
我市招录新上岗公办幼儿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幼儿园自聘的一部分非编幼师也逐年扩充,如何抓住关键发展期,帮助这些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岗位胜任力和内生学习力,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继新教师暑期岗前培训后,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每年举办新教师培训班,由60名左右新入职的幼师组建成“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班”。在《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的精神指引下,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以往,县级层面的教师培训课程往往是预设的,即使考虑到教师的需求,也带有更多课程制订者的主观想法。如何做到精准培训,我们认为,要基于教师自身的学习需求,要以解决教师在实践中感到的困惑和问题为出发点,这样的课程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如何了解需求和困惑,我们从两方面着手进行调研: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组织了《新教师发展调查问卷》,由各园园长或业务园长参与调研,深度剖析园内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新教师的发展期待与建议等。如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新教师对幼儿园一日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理念有待更新;对如何抓好班级常规缺乏措施;处理家长工作存在困难;游戏活动的组织和观察尤其薄弱等,这些都是存在的共性问题。
开班前调研。我们组织了《新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由参训学员自己参与调研,了解他们在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学员们的困惑除了与园长调查问卷中反应的相吻合外,问题指向更具体,如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如何教育和引导,班级环境创设怎样让幼儿参与,各领域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怎样关注幼儿需求生成班本课程,怎样树立教师的威信,难以将教育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我们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类统计,分析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确定培训的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园的当下需要,也要解决教师的困惑和问题;既要基于教师的现有水平,又要能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基于以上考量,我们设置了“课程游戏化精神在一日活动中的落实”“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指南》精神引领下的领域教学”“与家长沟通的艺术”等模块的课程内容。
开课前调研。执教专家讲什么,不是完全由专家凭主观来决定,而是遵循学员的需求来定制。每次下发的培训通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次培训的具体安排,二是下次培训的预告。班主任教师将培训学员又分成若干研修小组,每个学员根据培训主题撰写相应的案例式困惑,各研修小组将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班主任教师汇总后交给执教的专家,形成培训的课程资源,专家们引用学员们的真实案例来授课,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分析研讨,答疑解惑。基于教师学习需求的培训内容接地气,针对性更强,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
传统的教师培训,以教练式的集中授课为主,专家采用理论讲座的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学员的角色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者和受训者。如何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培训中激发年轻教师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我们将以下几种培训形式有机结合,让教师们在深度参与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集中学习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师培训形式,如何提高培训实效,让参训教师也有话语权?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启发,教师培训也要充分尊重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尊重他们的学习特点,以参与式、体验式为重要途径,引导他们在与专家和同伴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这成为我们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例如,在首次培训“破冰之旅”中,改变传统的静态培训模式,以游戏贯穿始终,“征集签名”游戏、“心灵合一”游戏,“扑克牌分组”游戏点燃了年轻教师的热情之火。游戏后的反思、引领给学员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心态调整、同事间的合作与沟通等诸多方面带来启迪。游戏不仅是幼儿应享有的权利,也是这群朝气蓬勃年轻学员的至爱,有趣的游戏让每位学员都快乐起来,快速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每位学员很快融入了新的班集体中,整个培训活动没有空洞的说教,教师均在自己感悟、同伴互助分享中获得成长。又如,在“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培训中,针对学员提出的幼儿作品呈现单一的问题,授课专家带领学员开展“玩转乐高”活动,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丝带、毛根、纱、雪花片等微型环境创设材料和乐高积木巧妙结合,不用任何粘贴工具,分小组在乐高底板上设计出不同的主题作品。学员们认真思考、积极尝试,玩得不亦乐乎,在有趣的体验中,深刻认识到原来幼儿作品的呈现方式可以如此多元,建构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都能成为幼儿的创作资源。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培训中,学员上台扮演各种类型的家长以及教师角色,在角色体验中感知和家长沟通的策略。如此的体验式集中培训不胜枚举,专家不是强加给学员什么思想,而是创造机会让学员参与、体验后再帮助总结和提升。学员习得的理论、经验和技能等源于积极的自我建构。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而言,理论难以在实践中落地是普遍问题,在专家引领下的做中学、做中体会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教师培训中,我们设置了三分之一的实践研训课程。
1.根据兴趣特长自选领域小组。
考虑到有60位学员的班容量,集体培训的形式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需求,也难以给每位教师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于是我们采用分组研训的形式。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或者期待的特色发展方向,自选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或者游戏课程,组成了6个研究“微团队”。团队成员人人入园执教相关领域的活动,重点观摩相关领域的区域游戏,人人当靶子,人人做点评者。上午安排观摩活动,下午研讨交流,年轻教师电脑操作技能熟练,在短时间内需完成PPT或者小视频的制作,然后每位参与者进行有图有真相的评析,在现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商讨优化的策略,然后在专家的引领下进一步厘清思路,提高理性认识。最后,6个研究团队推选出代表进行集中展示和研讨。从分组研训到集中展示,每位教师各展其长,虽然整个活动高强度、快节奏,压力始终伴随,但教师的发展有目共睹,研训的实效性也大大提升。
2.成立有助个性发展的男幼师工作坊。
新教师培训班中有8位公办男幼师,他们阳光青春,活力四射,富有创意,是我市幼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更是“珍稀资源”。如何为男幼师搭建平台,给他们更多的交流机会,助推他们个性化的成长,同时让他们找到职业的归属感,“男幼师工作坊”由此诞生,并由研训员直接带领这支团队。根据男教师的意愿,以户外活动、体育教学活动、科学活动为研究重点,每学期开展三次入园研讨活动。例如,以“低结构材料在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为主题的研训中,教研员先组织了热身活动,请男教师利用操场上现有的材料进行创意建构,在10分钟内合作拼搭出各种造型,从而让他们充分了解材料的玩法,体会低结构材料的千变万化。接着再开展体育活动的观摩和现场研讨,引领男幼师对户外游戏场地的合理规划,对材料选择的层次性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培训中研训员的角色不仅是专业的指导者,更是专业的支持者。工作坊就像是男幼师的家,定期的研讨活动,私底的聚会、打球、交流互动等,让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在“互联网+”时代,怎样使培训方式更多元,更契合年轻教师的学习需求,能让他们的专业学习更自主、更深入?我们采用远程网络学习和线上协同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借助专业培训机构的资源,设置网络课程菜单,围绕师德修养与职业信念、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教育研究与专业发展这4个模块18个培训专题,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学员根据每个培训专题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并在线上与专家和同伴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感悟,避免了网络研修流于形式的弊端,助推了新教师的自主进阶学习与发展。如在“文化自信”专题学习中,学员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后,开展网上协同研修,每个学员分享一个中华传统文化或地方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使用的案例,并在师傅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一个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或游戏活动。同伴的分享,专家的点评,拓展了学员的眼界,也促使他们将培训知识转化为外在行为,实现“所学即所用”的目标。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将多元评价结合,促进教师把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助推其专业化成长。依据《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要求,我们对参训新教师进行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成果层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适当加大行为层和成果层的权重。
首先,学员自评和互评。学员自评是对自己综合性的过程评价,评价形式为问卷调查、个人汇报等,评价内容为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表现评价、培训收获和建议等几方面。学员互评主要是针对反应层维度的评价,是根据参训学员在整个培训班期间的出勤情况、参与研讨情况、活动展示情况、宣传推广情况等进行考量,最后推荐20%的优秀学员。
其次,园级考评。幼儿园着重对新教师进行学习层、行为层维度的考核,主要对其师德师风、计划制订、活动组织、环境创设、幼儿发展评价、家长工作以及培训后的辐射推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既是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局对新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再次,局级考评。教育局主要针对新教师的学习层、成果层维度进行考核,既了解新教师对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量其在工作实践中的规范性和对幼儿的积极影响。我市出台了“上岗三年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考核办法”,实行一年“初步入门”,二年“基本过关”,三年“全面达标”的分层考核法。例如,上岗第一年的新教师主要考核教育理论、教育能力、继续教育这三个项目,通过集中笔试,考察新教师对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幼教理论知识、实务等掌握情况;通过常规资料检查、现场听评活动,考核新教师日常工作的规范程度和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通过学分统计,了解集中学习、网络研修、校本培训的完成情况。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与局级考核紧密挂钩,如关于“环境创设”模块培训后,每位学员需制订一个主题的环境创设方案,这与教育局的实务考核要求完全吻合,也促使学员每次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参与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行得以落实到位。
提升培训品质,让培训真正触及教师的心灵,在深度参与、体验感悟中,促进新教师专业精神的树立、专业水平的发展,我们的探索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