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特赦后的八个春节

2021-12-29 10:14王庆祥
中外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溥仪周总理全国政协

□ 王庆祥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于1959 年12 月4 日获得特赦,12 月9 日回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公民生活。从这时起到他1967 年10 月去世,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八个春节。

1960年春节:周总理在全国政协礼堂宴请溥仪家族

特赦后的第一个春节对溥仪来说是难忘的。确切地说,从除夕的前一天起,溥仪就已经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因为1960 年1 月26 日,也就是己亥年除夕的前一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和他在京的全部直系亲属。周恩来说,特意提前一天为爱新觉罗家族安排除夕晚宴,是为了避免与他们家族自行安排的除夕晚宴相重合。

周总理把溥仪全家都请进全国政协礼堂餐厅吃这顿年夜饭,是要为特赦后的溥仪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家族环境。因为他知道,溥仪的家族成员之间有隔阂乃至误会。在席间,周总理把康熙、乾隆直到三岁登基的宣统皇帝乃至于醇亲王载沣等,都给予公正的评说。对成为公民的溥仪以及他的弟弟、妹妹和七叔载涛,周总理也都有关怀和鼓励。一席话下来,让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都倍感温暖。

爱新觉罗家族的新生,让溥仪由衷地感到振奋:七叔载涛已经74 岁了,但他身体健壮,声音洪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二妹韫和已参加街道托儿所的创办工作,二妹夫郑广元在北京市邮局基建处当工程师;三妹韫颖和三妹夫郭布罗·润麒在东城区政协参加学习;四妹韫娴在故宫明清档案部做整理工作;五妹韫馨在饭店当会计,五妹夫万嘉熙在北京编译社当日文翻译;六妹韫娱夫妇是小有名气的画家;七妹韫欢在小学当教导主任;四弟溥任已是一位有十年教龄的人民教师。七妹韫欢本来对大哥是有看法的。因为溥仪出关投敌那年,她只有10 岁,从此以后再也没见过大哥。但长大以后,她两耳充闻的都是全国人民对这位大哥的唾骂,所以她“不认”这个大哥,视之为“奸贼”。周总理正是因为觉察到了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这种隔阂,为了这个家庭的团圆,为了让溥仪享受天伦之乐,才决定亲自出面做他们的工作。

这次除夕晚宴长达三个半小时,周总理还在席间向溥仪征求他对今后工作和生活安排的意见。为了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周恩来仔细询问了溥仪的身体状况,调查了他的文化知识基础,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分析了他的历史身份及当前处境,绞尽脑汁,深思熟虑。他考虑这一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巩固溥仪10 年来思想改造的成果。他珍视这些成果,把它看作是人民和社会主义的一种胜利。

周总理想起了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的那本以《我的前半生》为题的自传,就在餐桌上谈了起来。他认为,溥仪是世界上唯一接受了改造的君主,他写的东西就是铁证。他肯定了溥仪的改造,当面给予鼓励,同时又以“基础还不巩固”劝勉他。周总理认为,溥仪在苏联囚居期间、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中不敢承认的一些罪行,却在《我的前半生》中谈了出来,说明他在改造的后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周恩来作为中央领导人,第一个站出来肯定《我的前半生》,在“反右派”“反右倾”运动频仍、政策极“左”的年代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个奠基工作非周恩来莫属,别人难以替代。周恩来肯定了那部书稿,但也客观地指出了它的不足,认为尚不是“比较完善的”,需要修改,让溥仪一定改好,直到能够“站得住”为止。这就为后来公开出版《我的前半生》规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这部震惊世界的奇书从此进入了从孕育走向成熟的阶段。

晚宴结束之后,周总理走了,溥仪兄妹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韫欢终于冲着那位起初看着不顺眼的瘦老头亲昵地叫了一声“大哥”。在场的人们注意到,溥仪的眼角上悬着晶莹的泪珠,大家都很激动。

1961年春节:撰写《在植物园的劳动总结》

关于溥仪的工作安排,周恩来亲自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打了招呼,决定让溥仪在北京植物园劳动一年,每周一到周六半日劳动、半日学习,周日休息。

溥仪和亲人们欢度假日(左起:载涛、韫颖、韫和、溥仪、溥任)

就在这个春节假期里,仍是独身生活的溥仪撰写了他在植物园工作的第三份思想总结,题为《在植物园的劳动总结》。

手稿写在几十页红格信纸上,文内小标题都由溥仪自拟。该文以周总理接见时所讲的四个观点,即爱国主义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加以自我对照和衡量,还举了很多见闻实例:如在四弟家碰到口称“皇上”、趴地磕头的族侄毓珍,他就严肃批评;而当他会见了爱新觉罗家族唯一一位共产党员、曾当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侄女金霭珧时,则特别高兴。面对这位在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中立过功的侄女,他肃然起敬,并感慨万端地紧握她的手说:“你是中国人民最可爱的人,而过去的我是中国人民最可恨的人,不能相比呀!”

这是溥仪在过去几十个春节中撰写得最长的文章,里面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变化。

1962年春节:应毛主席邀请到中南海颐年堂聚餐

就在1962 年春节即将来到之际,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曾参加武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省长的程潜,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出任民革中央委员的仇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室参事、与毛泽东有世交又是远亲的王季范4 人,应毛泽东邀请来到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说:“今天请乡亲们来,要陪一位客人。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也可以事先透一点儿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章士钊等人正在猜测这位“顶头上司”到底是谁,一位高个子、清瘦、约莫50 多岁的男子已由工作人员引导着走进客厅。毛泽东像老朋友似的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这人就是溥仪。

毛泽东指着在座的四位老人一一给溥仪介绍。溥仪很谦虚,无论介绍谁,他都站起来鞠躬致意。

那天,溥仪像往常一样,在出版社那间5 平方米的工作间内,与协助他修改《我的前半生》书稿的李文达正紧张工作。有位政协工作人员进来告知,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溥仪很惊诧,颇为尴尬地指指掉了衣扣还皱皱巴巴的衣服说:“穿这身衣服怎么去见毛主席呀?”李文达遂让溥仪穿上自己的一套深蓝色毛花呢中山装去见毛主席。

溥仪1963 年大年初一写在日历上的日记

会见一开始,毛泽东与溥仪亲切攀谈,询问家庭近况,溥仪一一回答。之后,他拉着溥仪的手一起走进餐厅,还把溥仪让到主宾席位上。他说:“当年我们都是你的老百姓嘛,你当然要坐上席喽!”盛情难却,溥仪与主席并肩落座。毛泽东的家宴,没有“燕窝席”“鱼翅席”的排场,也没有溥仪当皇帝时的“满汉全席”和无比奢华的“御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家常小菜。

毛泽东想起了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的《我的前半生》,对他说:“我已看到你那部‘未定稿’了,我认为写得不怎么好。里边‘检查’好像太多了,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你过去是帝王,是压迫人民的,而今天不同了,是公民,是人民的一分子了。写‘前半生’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不能成为检讨书,回忆录要写得细致一些。”毛泽东给溥仪提的建议是要求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真实的溥仪,这与周恩来的意见不谋而合。

三个月以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不定期内部刊物《文史资料选辑》在1962 年5 月出版的第26 辑上选登了《我的前半生》“未定稿”里的《复辟的形形色色》一节文字。毛泽东细看了全文,从中了解了溥仪参与张勋复辟的来龙去脉。事后他还向全国政协有关领导问起付给溥仪多少稿酬,听说只付150 元,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人家是皇帝,写了稿子,稿费要从优嘛!怎么就给了这点儿钱?可以多给点儿。”继而,《文史资料选辑》第29 辑又登出溥仪《我怎样当上的伪满“执政”》一文,第39辑再度登出溥仪《我第三次做皇帝》一文,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依旧拨冗进行了细读。

其间,毛主席会见阿尔巴尼亚总检察长阿拉尼特·切拉一行谈到司法工作时说:“对付反革命分子、贪污浪费分子,我们主要不靠捉人、杀人,而靠批评教育,靠改造。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人是可以改造过来的。”说到这里,主席举出了溥仪的例子,这也是通篇谈话中唯一的实例。

1963年春节:与李淑贤婚后共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溥仪与李淑贤于1962 年4 月30 日在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举行了婚礼,两人的恩爱家庭生活就此开始。他们共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从1963 年1 月25 日除夕开始。

从溥仪的日记看,早在除夕日的前一天,文史专员办公室内就开起了“漫谈春节前工作人员大会感想”的会议,并宣布了除夕日当天的活动:“明日上午10—11 点到礼堂三楼大厅团聚。”文史专员们对此评论说:“这是一个节约时间又顾全了习俗的两全办法,领导上做事确实是合情合理、面面俱到的。”

第二天即除夕,溥仪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和妻子李淑贤一起到全国政协秘书处副处长连以农和几位政协机关干部或同事家中拜年的情景,感谢他们一年来对自己家庭生活的细心照护和关怀。继而,溥仪又“同王述曾到史、于、马、苏、张、徐、赵各处拜年”。王述曾,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省级行政专员和中央政府监察委员,这时已是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室工作。

溥仪和李淑贤一起给政协机关领导和同事拜年时,笑谈中往往少不了这样的问答:“噢,宣统皇帝过年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给您拜年!”

除夕日上午9 时45 分,溥仪和李淑贤参加了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的“团拜”活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薛子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中央领导同志到会看望大家,12点散会。下午的活动溥仪的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下午,佩英、佩兴来。赵大妈、马俊莹来拜年。我和贤到马俊莹家、明世凯家拜年。又到杨伯涛、周振强、何遂家拜年。晚,同贤参加政协文娱庆祝会,看歌舞、京剧。”溥仪这段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历史细节。

溥仪乳母王连寿(1886—1946),河北省大城县人。本姓焦,夫家姓王,溥仪称呼“二嬷”。她在1906年进醇亲王府当奶妈,后随溥仪入宫。溥仪对她感情至深,长期奉养在宫中。因丈夫和女儿均夭亡,她过继一子,叫王书庭。佩英系王书庭次女,佩兴系王书庭之子,佩英之弟。

赵大妈,名叫高宝珍,全国政协工友赵华堂的老伴。溥仪独身生活期间,得到赵华堂许多照顾,两人间以致后来两个家庭间关系颇为密切。

马俊莹,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家属,明世凯的妻子。明世凯,当时任全国政协机关人事科副科长。

杨伯涛(1909—2000),原为国民党第18 军少将军长,1948 年12 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经过10 年改造生活,1959 年12 月4 日获得特赦。其后,与溥仪同时被安排在全国政协,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

周振强(1904—1989),原国民党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还曾任蒋介石卫士队队长。1949 年被俘,1959 年获特赦,1961 年在全国政协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83 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溥仪与李淑贤的婚姻介绍人之一。

何遂,全国政协机关干部。

溥仪作为普通公民,与平日交往的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快乐充满了他与妻子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在这几天里,溥仪还做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亲笔拟写了一篇《1963 年春节对台湾同胞广播讲话稿》。这是他自己提出要做的事情,文稿也是他一笔一画自己写的。溥仪这个讲话当时曾被录音,并对台湾同胞播放。

1964年春节:关联着溥仪的两件人生喜事

溥仪的第一件喜事,是即将跟随全国政协参观团到国内各地参观访问。这位三次“登极”的末代皇帝,还不曾去过黄河与长江两岸的任何地方,这回能走一走、看一看,真是太高兴了!这件喜事,就发生在1964 年春节前后。据李淑贤回忆:

这次参观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安排的。记得是在1963 年11 月10 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前四批特赦留京人员及家属。饭后总理当众宣布,等明年春暖花开时,让在座的特赦人员及家属,到东南和西北参观游览,看看祖国新面貌。到1964 年3 月初,全国政协秘书长张执一又把溥仪等特赦人员请到政协礼堂小餐厅吃饭,宣布由当时担任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的陈此生和全国政协秘书处副处长连以农带队,随同前往的还有中国新闻社的几位记者。全国政协南下参观团就算组成了,连眷属20 余人,因为其中有当过皇帝的溥仪、当过亲王的溥杰,还有杜聿明等原国民党名将、王子衡等“满洲国”大臣,故被戏称为“帝王将相参观团”。

1964 年春节期间,全国政协机关内的“团拜”、聚餐和亲友与同事间的拜年都离不开“为全国旅行做准备”这个大主题。而对公民溥仪来说,就更是人生一种崭新的命题。为此,李淑贤也忙得不可开交,一天到晚都有做不完的各种琐碎工作。

《我的前半生》于1964 年3 月出版发行

溥仪的第二件喜事,则是被称为“奇书”的《我的前半生》马上就要出版问世了。对溥仪以及他特赦后建立的新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事。据李淑贤回忆:

毛泽东在1964 年春节教育座谈会上表示要拿点自己的稿费送给我们“改善生活”的时候,溥仪的一笔丰厚的稿费也快要拿到手了。这本书是1964 年3 月出版的,很快便在全国和世界引起了轰动。溥仪从来没有忘记,他撰写回忆录的成功是在党的鼓励、人民的支持、特别是许多知名和不知名人士给予具体帮助的情况下取得的。当他领到稿费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拿出一部分,酬谢曾在写书中付出了劳动的人。

1965年春节:亲笔撰写的讲话稿对台湾同胞反复播放

1965 年春节,溥仪亲笔撰写的讲话稿又被录音并向台湾同胞反复播放。此文题为《1965 年春节对台湾同胞广播的讲话稿》,内容系与台湾同胞交流“1964年一年中自己的概况和感想”。现按手稿原文录下:

在春节前夕,我想谈谈在1964 年一年中自己的概况和感想。

1964 年是我们祖国在国内外各方面取得伟大成就和胜利的一年。无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等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自力更生,愤发图强,不仅战胜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而且国民经济已经进一步全面好转,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建设的高潮正在全国各地形成和到来。我国爆炸了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原子弹,使全世界革命人民欢欣鼓舞,使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惊惶失措。

1964 年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从3 月到4 月,我和我的妻子以及一部分朋友们,参观了祖国南方各省,到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以及上海市。从8 月5 日到28 日,又和我的妻子以及一部分朋友们到了西安、延安、临潼、洛阳和郑州几个地方,进行了参观访问。在两次参观中所看到的工厂、人民公社、学校、展览馆、城市建设等等,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出朝气勃勃的大好形势。

1964 年7 月溥仪《参观感想》(第1 页)

解放后仅仅十几年的短短岁月,祖国竟有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其建设规模的伟大与发展速度的迅猛,在古今中外都是没有先例的。这一切伟大成就和胜利的取得,归根到底,是我们祖国有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优越无比的社会主义制度。

外国朋友到中国来参观也都赞叹中国的发展,感到处处都有奇迹。海外的祖国同胞也纷纷归来,自愿参加伟大祖国的建设。

举几个你们熟知的例子吧。

去年12 月,程一鸣从澳门起义回来了。他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热诚款待,并为他安排了很好的生活。程一鸣是携带妻子儿女一同归来的。他说,所以要回来,是由于不满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统治,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出路。他顾虑到自己和子女的前途,下定决心归来。我认为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通路,他和子女的前途立刻变得光明了。

前年驾机起义的徐廷泽,我曾在一次宴会上和他见过面,谈过话。他现在是人民解放军空军少校副团长,和家庭团聚了,他本人在去年结婚。他很年轻,前途无限广阔。

还有在日本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马晴山和陈觉也起义回来了。所有起义的人都受到祖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人民政府还为他们安排了很好的生活和工作。

至于我,和一起工作的朋友杜聿明、王耀武、范汉杰、宋希濂、廖耀湘,不久前被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最近刚开过政协的大会,在一起商议国家大事。我和宋希濂都在三年前结了婚,杜聿明的妻子前年也从美国回到祖国来了,大家生活得非常幸福。

我想,台湾骨肉同胞都有民族气节,谁能不痛切地感到,曲膝在美帝国主义的控制和操纵下是多么可耻,谁又能不清楚地看到近在咫尺的伟大祖国,并为它的繁荣强大而骄傲。同时,哪一个人能不为自己和子子孙孙的百年大计顾虑,而希望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啊!你们的家乡亲人怀念着,祖国的大门敞开着,热烈地欢迎你们弃暗投明,快回到母亲的怀抱中来吧!

1966年春节:在协和医院高干病房度过

1966 年春节,身患癌症的溥仪一直没能离开协和医院的高干病房。以下他写于除夕、大年初一、初二的日记原文,可以感受到他在领导、同事、医生和亲友的关爱之中度日艰难的人生经历。

1966 年1 月20 日 星期四 (旧历除夕),住院第44 日

上午,薛淑珍护士陪赴日坛肿瘤医院,第六次烤钴60。

仍不思饮食,服中药,腿、脚痛更见轻。

早,服藕粉。吴德诚大夫、施政大夫来看。

下午,仍注射葡萄糖液1000cc。

万嘉熙来看。毓喦夫妇来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张刃先主任偕赵公勤带着领导送的水果来慰问。宗弇(三妹韫颖的长子,当时为小学教师)来。王响逸、王阳、王欣来看。马魁元(曾来过信几回)初次来,自我介绍,来看我并带来自制玻璃丝做的孔雀和花朵等。

夜,服中药。半夜感呼吸不畅,服蜂皇精二片、水果糖一、巧克力糖一,始愈(药物,辛以散之,甘以缓之补之)。

1966 年1 月21 日 星期五 (旧历正月初一),住院第45 日

早起,身体极轻快,早起很好。食饼干数块、藕粉一杯。

上午,与大夫、护士互道“春节好”,到别病室向几个病友贺春节。林钧才院长、白院长、林巧稚等,带来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女学生十余人,来客厅为病号演唱。看《地道战》电视。

本日早史大夫来,我告不服中药了,因已见愈,且中西药太多。此事已先告傅福贞护士长,后遇张芬兰书记也告之。

午后,溥任四弟来看。溥杰二弟夫妇来看。贤来看。三妹韫颖、润麒来看。六妹韫娱、王力民来。

晚,食面包、汤等,口味很好,食欲渐好。

1 月22 日 星期六(旧历正月初二),住院第46 日

早10 时许,沈醉夫妇来看。谈到我这次得病,沈德纯老向周总理报告,我们总理、彭市长立告平杰三部长,召集有名医生群起抢救我。谈到这里,使我不禁眼泪夺眶而出。毛主席、周总理、党救了我几次生命,有生之日,全是为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日。

据沈醉回忆,他在这次探视溥仪前不久曾到过医院,感到溥仪病势沉重,必须及早抢救,遂于1 月21日下午找到沈德纯,希望他能向上级报告溥仪的病情。沈德纯即与沈醉一道去找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兼全国政协秘书长的平杰三。平打电话给周总理,打了半个多小时才打通,因那时周总理特别忙,电话老占线。打通之后,周总理指示平杰三,要立刻召集北京有名的几个医生设法抢救溥仪,并不是溥仪日记中所记的“沈老向周总理报告”。

溥仪还在当天的日记中记道:

沈醉又谈到“春节团拜本来都是全国政协常委、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而这次文史专员也全参加”。党对我们这些人真是说不尽如何天高地厚、启发改造的恩情。更令我由衷感动的是,沈说周总理以前接见沈醉时曾笑谈“那是过去的事了”(大意今天是朋友了)。即过去沈受蒋介石匪徒命,屡次欲谋害总理。

我对沈醉说,党太伟大了,要是共产党人落在国民党手里,一个活不了。像我过去当日寇走狗,你当国民党特务,都是不死不足蔽辜的罪人。党、毛主席对待我们是这样好,彻底救了我们,真是让人感动!将来应如何努力为人民服务来报答呢?看看你们夫妇二人多幸福!到了晚年,你也结婚了,我也结婚了,都有了晚年幸福生活。王耀武有病三四年不上班,同样拿人民血汗的工资。真是感恩不尽,我们怎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呢?

……

沈醉谈到,春节团拜,看文娱节目,彭真市长曾语申伯纯老:(大意)专员们的学习太紧张了,对老年人也得注意身体。申说,使你们太紧张,身体坏了,我们可有责任。

我看沈醉确是对党感激。当他临走时,相识四年来我头一次对他说:“沈醉同志,努力吧!”沈答:“彼此努力!”

附记:我尿中毒时,平杰三部长、政协申伯纯老等,还召集各专门医生到政协汇报情况和出席慰劳宴。党对我是多么关心,多么爱护!自己对党、对人民作了什么贡献?太阳照地生万物,党的恩情说不完。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溥仪永远听党话,永远跟毛主席走!

1967年春节:溥仪人生中最后的春节

1967 年2 月7 日这天是除夕的前一天,也是溥仪在北京人民医院住院的第五日。这天晚饭后,夜幕拉开,一台有声有色的人间悲喜剧却悄然问世。参加演出的,有历史上的“皇帝”和“贵人”,有现在的公民溥仪及他的妻子,还有作为“文革”特产的红卫兵等。

在这天的日记中,溥仪写道:“上午,辽宁育红七中学生赵、刘和李(男)来看,让我签名留念,相互勉励,永远跟党和毛主席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我能改造成为新人,和各位站在一起,都是毛主席给我的。今天能和各革命小将见面、谈话,也都是党和毛主席给的。”这本来是春节很好的开端,不巧的是,“皇娘造反”的历史一幕恰在此时掀开。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67 年正是“文革”高潮的年月,伪满洲国的“福贵人”李玉琴从长春来到北京,要找当年的“康德皇帝”算旧账。因为长春的“红卫兵”已经把大字报贴到了李玉琴家的大门上,她的哥嫂姐妹个个挨斗,家里的箱箱柜柜也全都被翻得底朝天。而这一切,都是“福贵人”连带的,这让李玉琴感到“政治压力”太沉重了。李玉琴的七旬老母叫她来问问“康德”,“我们老李家是怎么当上皇亲的?”于是这一天,李玉琴找到溥仪的病房来了。

李玉琴带着首都红卫兵三司特派观察员来到位于白塔寺附近的人民医院病房,找到刚刚转移到这里的溥仪,并开会斗争了他。据溥仪在日记中记载,李玉琴当众控诉,是溥仪的迫害才造成她如今的“种种苦境”,这控诉引来前廊病号们的围观。其间,李玉琴要求溥仪答复“14 个问题”,原件至今尚存,内容如下:

一、李玉琴究竟是怎么到伪宫的?以后又怎么成了“福贵人”?

二、你给李玉琴订的“21 条”是什么动机?什么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你给李玉琴的娘家订的“6 条”制度是什么动机?什么目的?内容是什么?

四、你给李玉琴本人什么权利?什么职务?(政治、经济、学习、生活等方面)

五、李玉琴在伪宫都干些什么?见过哪些人?你们在一起生活吗?你们几天见一次面?见面都干些什么?

六、李玉琴在你眼里究竟占什么地位?你对她都进行什么样的迫害?

七、你给李玉琴的哥哥李凤(本人文化程度初小,已有八年工龄,当印刷工人,21 岁)安排警长耍的什么阴谋?什么动机?什么目的?

八、李玉琴家里人去看过她没有?都是谁?

九、你见过李玉琴家的什么人?给过他们什么好处?有过什么来往?

十、你给过他们家什么权利?依靠你的名誉干过什么事?

十一、李玉琴家的亲友与你有过来往吗?你见过李玉琴家的亲友吗?

十二、你承没承认和李玉琴家有亲属关系?

十三、什么样的人是皇亲国舅?李玉琴家不算皇亲国舅?

十四、你把李玉琴的相片以及孩子相片,还有寄给你的信全部退回,今后你再敢造谣生事,绝不会饶恕你!

溥仪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是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他还是头一遭碰上。他认为自己在历史上确实对人民犯下了罪行,是党和政府的特赦才使他重新做人、才有了今天。现在有人要借东北人民的名义煽动不明真相的人攻击他,自己实在无法对待。

为了这个“无法对待”的问题,李淑贤东奔西走,先找七叔载涛问策。载涛建议向周总理报告,李淑贤拟请董益三代笔起草报告,就此事还与溥杰商量过。然而这项拟议最终还是被溥仪取消了,因为他不忍心打扰日理万机、异常繁忙的周总理。

李玉琴此行的最终目的,是要溥仪写出“证明材料”,以证实自己的清白。为此事,溥仪与李淑贤反复商议,还找来溥杰,最终他们决定上报全国政协,由全国政协帮助想办法。溥仪在2 月8 日(旧历丁未年除夕日)的日记中记载道:“溥杰向政协沈德纯老电话汇报,沈命杰助我写李玉琴要求的材料,一定要完成任务。”

1967 年2 月13 日(农历丁未年正月初五),给李玉琴的证明材料终于写好了,溥仪在上面签了名。溥仪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杰二弟来,带来给李玉琴的证明材料清定稿,我签名,再由杰二弟转交政协郭寿臣,盖全国政协公章后让李玉琴带走了。”

1967 年春,病重的溥仪(左)与溥杰(中)嵯峨浩(右)在自家院庭,亲人们送来了温暖

李玉琴对这份证明材料的看法和评价已经写入她的回忆录《中国最后一个“皇妃”》。原文如下:

溥仪的证实材料客观地写出了选我入宫的政治背景,我实际是溥仪抵制日本人控制的工具。谭玉龄死后,吉冈提出要给溥仪再找一个日本女性为妃,以便操纵手中的傀儡。溥仪在拖延不成的窘况下,才答应找一个年小而容易摆布的女孩,以应付吉冈。同时也有别的考虑,他有病,找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更便于结成“神仙眷属”,于是选中了我。溥仪的证实材料说明了我是“在入宫读书的欺骗幌子下”,被“架入虎口”的。溥仪的证实材料叙述了“21 条”的十分苛刻的内容,叙述了“6 条”禁令的基本内容。证实材料说明了清朝时期“贵人”“常在”“答应”等论地位不过比宫女稍高一等,她们的娘家人根本没有“皇亲国舅”的资格。但是,这份材料中说我一举一动都受到贴身女仆的“监视密告”,说对我“没有任何夫妻感情”,甚至“用笤帚疙瘩打我”等,是明显的言过其实。又说安排大哥当伪警长是“拉他下水”,这显然也是乱上纲。

李玉琴还在事后回忆起此事说:

溥仪毕竟是我从小崇拜过的男人,是我苦恋、苦等十余载的丈夫,至今我仍承认我们是有感情的,难道我就忍心批他、斗他、控诉他?可是不行啊!我家从50 年代起就生活在“皇亲”的阴影里,祖孙三代中有20 多人不同程度受过株连,到“文革”中间快要逼出人命了,我怎么可以为了一己私情而完全不顾及那么多家属、亲属的政治生命呢?所以才硬着头皮到北京来。却万万不曾料到,为了一纸“证实材料”就剑拔弩张,把事情弄到如此地步,太让我伤心了!第二天,我背着大嫂给溥杰挂了个电话。我说:“溥仪有病,希望他好好休养、治疗,尽快康复。”又说:“那天晚上(指批斗溥仪的那晚)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能给写个证明材料就拉倒了,完全没有别的意思。”

溥仪的日记把自己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发生的故事展示得淋漓尽致。他不但遭遇了“文革”,还碰上了已经离婚10 年的“福贵人”,不得不演绎那一幕“皇娘造反”的悲凉苦剧。这都是特殊年代造就的特殊故事,末代皇帝身上那一抹思想改造的光辉并没有因此黯淡,依然在闪烁。

猜你喜欢
溥仪周总理全国政协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溥仪曾是同性恋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