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云滔 何丽敏 张赤东
〔摘要〕进入新时代,企业研发能力与活力更加重要,不仅是企业创新竞争力的根本,更是国家产业技术创新的命脉。从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情况入手,研发规模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整体实力的提升,通过研发规模、经费结构、研发活跃度特征分析,有效地展现了新时代以来中国企业研发能力与活力。本文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企业研发在保规模的基础上,应着重在结构优化上发力,并提出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研发政策;研发规模
中图分类号:F270;F2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1)06-0013-10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中美“技术脱钩”的冲击,特别是美国不断扩充对华实体清单,意图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进一步倒逼中国重新审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凸显了中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优化研发结构和提高研发效率的急迫性。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已具有相当的世界影响力。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对企业研发的投入力度,目前中国研发经费已达2万亿元,而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已超过1.5万亿元。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持续增加,但各界对企业研发结构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在新冠肺炎疫情、美国逆全球化(即去中国化)和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等多重冲击下,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化解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所面临的结构障碍,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企业研发投入为切入点,对新时代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中国企业研发结构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以求客观展示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能力与活力,深化企业研发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一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助力中国争取当下的发展机会,实现高端技术的弯道超车提供一些启发。
二、文献综述
企业研发活动一直受到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关于企业研发活动的学术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归结发现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和企业研发结构分析等方面。
第一,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分析。回顾之前的文献,早期有学者[1]-[3]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存在一些如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占比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等关键性问题。随着企业研发强度的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费结构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玄兆辉和吕永波[4]对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与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张赤东[5]针对创新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微观创新活动中企业在创新项目上的经费支出结构,特别是关于研发费用、中试费用和产业化费用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等,为了解企业实际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见解。
第二,企业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企业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增长。庄毓敏等[6]从金融发展的视角论证了企业研发投入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张鹏[7]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证了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的企业主要为制造业、内资与小微型企业。张俊瑞等[8]从研究评述的角度分析得出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能影响其价值创造与成长,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所在的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刘新同[9]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促进经济增长。王晓燕和梁彦清[10]研究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会受成长机会的影响,且不论处于低成长阶段还是高成长阶段,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均要低于非制造业。
第三,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在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上,张杰军和张赤东[11]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规模二者关系的分段曲线特征和相关拐点(转折点)分布,指出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已不适合仅仅简单地从二者之间进行分析研究,而应该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中,从企业的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衡量,从而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有学者对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展开研究,成力为与戴小勇[12]基于中国30万个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此外,有不少学者从投资财税政策分析企业研发所受的影响。聂颖与杨志安[13]基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发现税收优惠政策与政府采购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激励效应。
第四,企业研发结构分析。目前对企业研发结构的分析,主要有研发经费结构分析、研发结构的国际对比、企业研发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的关系等。张赤东[5]基于对499家创新型企业长期追踪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经费结构特征,发现5%的调查对象开展了基础研究活动,这与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在总研发经费中的占比长期维持在5%相契合,这表明创新型企业已进入需要基础研究的创新发展阶段,开始培育源头性技术创新能力。虽然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重技术获取而轻技术应用开发的阶段,并提出支持创新型企业基础研究、加强中试等政策建议。成力为和李翘楚[14]、孙莹[15]从企业研发结构的国际比较着手分析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结构的差异,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全面引领全球企业研发,全球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源头与载体仍是发达国家,中国在企业研发强度方面较之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增长缺乏引领全球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支撑。而且不同领域的研发投入規模与研发强度相差较大,如能源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较之发达国家企业差距较小,而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的研发强度虽在国内较高,但其研发投入规模过小。另外,企业研发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密切相关。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技术的跃迁受益于不同层次的研发结构。日本的研发管理也因研发结构的特殊性实现了三次跨越,走在了世界产业创新的前列。晋盛武等[16]分析了日本企业特有的研发结构与创新特征,日本企业研发涉及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三个维度的关系,研究认为日本企业的研发结构具有多个方面的创新优势,可为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颜晓晴和陈德智[17]通过结构方程分析企业研发资源的配置结构,指出公司战略和高管创新倾向对技术战略具有正向作用,技术战略对研发结构具有正向作用,研发结构对企业创新继续也具有正向作用。陈德智等[18]研究发现企业技术战略与研发投入结构正相关,研发投入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也发现在不同企业技术战略下的研发投入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不同,技术战略对研发投入结构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研发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研发投入结构在技术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是,目前尚鲜有宏观层面系统分析中国企业研发结构特征的文献。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创新发展,在研发投入结构方面是否有系统性变化,以及发生了哪些系统性变化,有必要从整体上分析中国企业研发经费的结构特征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鉴于以往研究基础,本文重点考察新时代以来的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重在以客观数据反映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与强度、基本特征,对中国企业研发活动进行未来趋势分析,为“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与强度
本文從企业研发经费规模、研发人员规模、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执行情况对比等角度分析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与强度。本文相关数据主要源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2020年),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公开的全部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
(一)企业研发经费规模
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高达11.7%(略高于同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的年均增长率11.4%)。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于2014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9年已超过1.6万亿元。同时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也实现了年均10.3%的增长率,总量于2015年突破1万亿元,2017年超过1.2万亿元,2018年接近1.3万亿元,2019年超过1.3万亿元,2020年超过1.5万亿元。可见,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总体规模较大,且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同时发现,中国企业研发经费增速略有放缓的趋势。数据显示新时代以来,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在经历过一段高速(年增长率大于15%)增长期后,逐步稳定在特定的规模水平(年增长率为10%左右),整体上看年增长率呈微弱下降趋势。特别地,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增长率较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经费增长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率较2018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
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执行主体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稳定在76%—77%,充分体现了企业在中国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执行主体的研发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逐步呈现出科技发达国家以企业为研发主体的趋势。
若进一步按规模细分考察企业研发经费可以发现,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企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超过82%,在2014年和2015年高达92%。这说明规上工业企业是企业研发经费的主要执行者。在变化趋势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企业研发经费的占比自2015年起开始逐年下降,至2019年累计下降近9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量在2012—2019年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在企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却发生了由升到降的变化过程。这说明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企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鉴于服务业是非规上工业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间接反映了服务业企业研发活动的增强。可见,随着企业研发经费执行主体地位的不断强化稳固,企业研发活动在各行业的分布正面临一定的调整,而不仅局限于规上工业企业。政府可在此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引导、调节研发经费的投入分布,优化各行业的研发投入布局。
鉴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企业研发经费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结合《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主要统计口径,本文后续部分聚焦规上工业企业来分析企业研发活动。
(二)企业研发人员规模
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较大。新时代以来,中国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快速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6%,其中女性研发人员数量的年均增长率甚至更高,达到7%。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共有研发人员数量超过440万人,其中女性研发人员数量超过97万人,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超315万人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在经历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以19.8%、10.6%、7.6%的高速增长后,2015年的增长率仅为0.4%,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增长率稳定在5%左右,而2019年的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为4.2%),这说明近年来规上工业企业在吸纳研发人员方面的力度有所下降。
若进一步按受教育水平考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情况,可以发现,伴随增速放缓的,是研发人员学历水平的结构性调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占比在增加,2016年以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研发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企业研发人员在全社会研发人员中的占比已超过7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的占比也大致稳定在64%—68%。可见,中国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发人员规模上也得到了体现。女性研发人员在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中的占比超过60%和50%,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在全社会研发人员中的占比超过75%和67%。需要注意的是,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人员在全社会研发人员中的占比大致维持不变(只降低了0.3个百分点),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在全社会研发人员中的占比却下降了3.8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规上工业企业以外的服务业等企业研发人员的占比在增加。
(三)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执行情况对比
从企业研发经费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和企业研发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研发强度。2012年以来,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并于2017年突破1%,到2019年已超过1.3%。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维持在64%—71%,但在2014年达到峰值71.1%后逐年下降,到2019年降为63.1%,降幅明显。可见,中国非规上工业企业(如服务业)的研发经费比规上工业企业有着更好的增长趋势,全社会研发经费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与执行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通过对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与执行情况对比分析,主要发现两点结论:第一,企业执行的研发经费不仅仅来源于企业投入的资金,还有企业外部资金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第二,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并不完全用于企业内部研发,还有部分用于支持企业外部研发活动。另外,由表3数据可计算得出,2012—2019年中国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平均为75.4%,企业执行的研发经费在全社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平均为77.1%。表3中最后一列数据显示,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中,用于支持合作伙伴(如合作企业或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表明企业越来越不依赖合作伙伴进行研发活动(大部分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都用于自研活动)。
从国际比较看,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2019年8月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19》[ 访问链接:https://nistep.repo.nii.ac.jp/?action=pages_view_main&active_action=repository_view_main_item_detail&item_id=6652&item_no=1&page_id=13&block_id=21,访问时间:2021年10月。],2017年美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63.6%、73.1%,2016年德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65.2%、68.2%,2015年法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54.0%、63.7%,2016年英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51.8%、67.1%,2017年韩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76.2%、79.4%,2017年日本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分别为72.2%、72.4%,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大体一致甚至略高。可见,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要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小,这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法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要比企业研发执行占比低近10个百分点,而英国的两者之差竟高达15个百分点。英国、美国与法国的企业研发执行经费远大于企业研发投入经费,这也说明科技发达强国企业非常注重创新研发投入,中国在企业研发执行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
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从研发活动类型、研发经费来源结构、研发经费支出结构、研发经费外部支出结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和企业研发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研发活动类型
研发活动主要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有学者认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怎样的投资比例因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战略不同而不同,不必纠结于该比例多少合适,重要的是将现有的投资管好用好。而且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很多环节之间是交叉的,所以各研发活动类型的比例差异与统计口径、企业对经费活动类型的划分等很多因素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现阶段的研发经费过于侧重试验发展类型,超过96%的企业研发经费用于试验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占比整体上偏弱,总体上约3%的研发经费用于应用研究,2018年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也只有0.2%,但在2019年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上升到0.3%。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发现以下三点:第一,用于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占比从2012年的96.9%下降到2019年的96.4%,虽然只下降了0.5%,但据张赤东等[19]的研究资料显示,与2012年以前超过97%相比,已显现出改变的苗头。第二,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从2012年的3%上升到2018年的3.8%,而到2019年又下降到3.3%。可见,用于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占比的下降部分主要用于应用研究。第三,虽然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绝对数值不大,但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却大幅提高,2019年的0.3%已是2012年的三倍多,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因此,有理由期待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将继续得到提升。
2012—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年增长率(按活动类型)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从研发经费支出年增长率的角度来看,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增长速度远高于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增长速度,2018年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相比2012年增加了近4倍,同时期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只增长了一倍左右。可见,企业有改善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倾向。值得指出的是,2016年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显著增长,增幅达到128.8%,显著高于其他年份。2012—2019年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增长幅度达到615.7%。可见,中国企业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以增强其企业研发能力。
中国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在2017—2019年增长明显,分别以11.0%、15.7%、51.6%的增长率提升。而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增长率从2017年的18.9%上升到2018年的31.9%,但到2019年却下降到-3.0%。这说明企业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因而用于基礎研究的研发经费增长相对显著。此外,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除了2013年、2015年与2019年外都远高于试验发展的增长,这是企业用于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经费支出角度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类型结构进行分析。整体上呈现与企业研发活动类似的情况,在研发支出结构上呈现严重的失衡现象,用于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占比基本维持在96%左右,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整体偏弱。从变化趋势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占比从2012年的97.3%下降到2019年的97.1%,降幅仅0.2个百分点,但基础研究占比涨幅达5倍多。应用研究占比增长则相对缓慢,从2012年的2.6%增长到2018年的3.1%,而到2019年又下降到2.7%。2018年以来,中国规上工业企业注重基础研究的投入,相比在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方面有所降低。
总体来看,考察期内企业研发活动存在经费支出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特点相符合的。中国作为技术后发经济体,优先从低技术开始追赶,从产业链角度基本处于技术扩散的末端。因此,比较注重技术吸收、消化和转型应用的研发。当然,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以华为、中兴、海尔、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逐步提升研发强度、改善研发支出结构。以华为为例,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2018年度华为研发强度(即研发费用支出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4.1%[ 数据来源: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用于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的探索与突破,以此驱动产业发展。
(二)研发经费来源结构
企业研发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即企业自有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4个渠道。新时代以来,企业研发经费来源构成主要包括这4种方式,政府资金占比为4%左右。企业资金是企业研发经费的主要来源,2012—2019年企业资金在企业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大致维持在93%—96%,且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93%上升到2019年的96%,规上工业企业的企业资金占比从2012年的94.1%上升到2019年的95.8%,显然企业已确立了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2012—2019年中国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呈现高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14.2%,说明近10年,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活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2—2019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来源中企业资金占比逐年上升,政府资金占比虽有上升,但增加幅度不如企业资金占比的增幅明显。国外资金从2017年到2019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从2018年的60.0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12.1亿元,而其他资金从2018年的122.1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3.9亿元。而自2016年以来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增长率都在11%以上。
(三)研发经费支出结构
从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来看,企业研发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性支出,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超过88%为日常性支出,且所占份额呈微弱上升趋势。在日常性支出中又以人员劳务费为主,考察期间人员劳务费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总经费中的占比达到33%,且人员劳务费支出规模年均增长率高达12.4%。可见,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在企业研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大对科研人才的投入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日常性支出的描述,日常性支出除了人员劳务费用外,还包括各项管理费用和购买非资产性的材料、物资费用等其他日常支出。结合有关数据,总体上看,人员劳务费在研发总经费中的占比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十四五”规划要促进主要研发执行部门继续加大人力资本在企业研发投入上的力度,围绕人才这个代表未来研发创造活力的最核心要素,加大对人的创造性的投入,通过激发人的创造能力提升企业和全社會的研发活力。
(四)研发经费外部支出结构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态势良好。中国规上工业企业日益重视对外研发合作,2014年以来,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模式,2018年甚至比2017年增加了24.6%,而2019年比2018年增加了2.6%。此外,对外部支出经费主要去向的调查显示,企业更倾向于和研究机构合作,考察期间对境内研究机构的研发支出(年均增幅11.5%)和外部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幅9.5%)大致相当,但对境内高校的研发支出呈逐年降低现象,考察期间年均降幅为4.9%。这与中国工业企业重试验发展、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关,而中国高校普遍更关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工业企业的研发倾向吻合度不高。
按企业规模考察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情况。数据显示,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型企业,委托给境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外部支出研发经费的占比都呈下降趋势。但是,2018—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中用于大型企业、境内研究机构支出、境内高校的研发经费有上升的趋势。对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分布的进一步考察发现,企业对外研发合作的首选合作伙伴从2012年的境内研究机构转变为2019年的境内企业,表明企业日益倾向于与境内企业合作对外委托研发任务。
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结构中对境内高校支出从2012年的20.5%下降到2019年的5.5%,对境外机构支出从2012年的14.4%下降到2019年的10.8%;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外部支出结构中对境内高校支出从2012年的20.5%下降到6.8%,对境外机构支出从2012年的15.2%下降到2019年的13.6%。这间接说明中国企业更注重内部的研发支出。
(五)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
企业内的研发活动自20世纪初以来逐渐受到重视,企业内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持续增加。而企业内的研究机构作为独立的研究单元日益发展,其研发机构的职能被逐渐内化为企业职能的一部分。中国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逐渐频繁,本文引入企业研发活跃度的概念来分析企业的研发活动。研发活跃度采用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来衡量。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跃度大,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经历了较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7%。2018年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开始趋于平稳,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维持在28%,到2019年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激增,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上升到34.2%。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的增长率趋于平稳说明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具有一定的门槛,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实力与能力开展研发活动,34.2%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也表明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具备较好的研发活跃度,企业在发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项目数、研发项目经费内部支出在2012—2019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研发项目数和研发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27%和15%。
(六)企业研发组织建设
企业研发组织的模式通常包括建制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与非建制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研发组织通过设立专门的研发结构落实创新活动,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是企业研发活跃度来源的两个重要因素。
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51 625家发展到2019年的95 459家。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8.3%。这与企业研发活动类似,研发机构数量在经历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2018年前年均增长率为10.4%)后进入稳定调整期。不过研发机构经费支出并没有受到研发机构数量的影响,研发机构数量在2018年达到稳定状态后,2019年的研发机构经费支出仍比2018年增长了18.0%,年均增长率也高达12.8%。这表明研发机构经费投入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人员配置情况逐年向好。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的机构人员数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均有可观增长,年均增幅分别为6.0%和5.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从2012年的28.9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近43万人,高素质研究人员的加入给企业研发活跃度的提升带来了保障。
五、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未来趋势分析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承载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角色,企业研发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决定国家的研发和创新水平。企业是研发活动的重要主体和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研发的规模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决定了国家的研发和创新水平,是国家研发投入的最重要构成。美国、德国等在企业研发总支出、企业研发经费在GDP中的占比、企业研发人员占比等方面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企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投入是主要发达国家引领创新的重要表现。从近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与科技创新实效关系看,企业研发经费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幅度增长,研发经费规模的大幅度、长期高速增长对应的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有限增长。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创新绩效不但与研发投入规模有关,与研发投入结构也有密切关系[20]-[22]。中国学者也关注到企业研发投入多并不等于创新绩效好,处于不同创新水平的企业如何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把握研发规模对实现企业技术战略目标至关重要[18]。
(一)继续坚持“规模导向”
2020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元,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而近年来中国大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近3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2017年榜上企业合计研发投入7 359.3亿元,增长11.0%;2018年榜上企业合计研发投入8 950.9亿元,增长21.6%;2019年榜上企业合计研发投入9 765.5亿元,增长21.7%。这些榜上企业的研发强度也有所增加。2018年和2019年上榜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均为1.6%。
此外,独角兽企业研发投入一骑当先,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独角兽CEO调研2019》,注重研发的核心技术类公司在中国独角兽阵营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研发投入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为40%以上的企业占比由2018年的26%上升至2019年的32%。独角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聚集资源,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以持续打造技术护城河。
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优秀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量直逼日本同类企业,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显示,2012—2019年美国榜上企业研发投入世界占比一直超出全部榜上企业的30%以上,总体趋势稳中有升有降;日本榜上企业研发投入世界占比总体趋势下降,2012年日本榜上企业研发投入世界占比为21.8%,到2019年日本榜上企业研发投入世界占比为13.3%;中国榜上企业研发投入世界占比稳步上升,从2012年占比2.7%上升至2019年的11.7%,逼近日本。相比美国,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偏低,2019年美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是中国的3倍多,而2017年、2018年則是4倍左右,也可看出中国与美国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上的差距逐渐减少,趋势向好。
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投入、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新产品研发投入的12—15倍,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为12%。2019年较2018年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数、新产品研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量分别增长了20%、13%、8%和9%。新产品研发投入、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量的持续增长给企业研发投入带来了动力,目前企业研发投入与成效在规模上已取得了一定优势,期待在结构上更加优化以利于更好地激励企业研发活力。
(二)如何加速“结构优化”
经历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出现平台期倾向,从研发投入看,2012—2019年中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量保持增长,但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71.1%的峰值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63.1%,反之可以看出除规上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在逐年增加。
从研发活动来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中国规上工业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在2012—2019年经历了较快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尤其是2019年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较2018年有较大提高,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从2018年的28%提升到2019年的34%。
从研发机构来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展示了与研发活动类似的情况,2012—2019年的年均增长达到11%。此外,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经费主要是用于试验发展支出(占比维持在96%左右),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占比整体上偏弱。未来在企业内部研发经费的结构调整上增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占比,逐步减少用于试验发展的研究经费占比。从中国对企业在研发体系中的定位来看,中国在科技发展规划方面对企业定位的主要基调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且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之一。未来在国家政策层面要不断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的研发政策。
六、结论与展望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优化企业研发活动对增强企业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国企业研发经费的规模与强度、研发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对中国企业研发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发现。这些发现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帮助。“十四五”规划指出应注意在保障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适当提升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院所利用研发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以充分发挥企业研发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综合分析,随着科技创新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已成为中国研发活动和研发经费的主要支配主体,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速学习与追赶中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巩固,但现阶段仍存在研发活动结构失衡、与高校合作研发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特征与问题,虽有一定代表性,能揭示企业研发的一些特征并说明一些问题,但目前缺乏针对具体企业的研发活动与结构特征剖析,后续将结合具体的企业创新场景、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连燕华,于浩,郑奕荣.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4): 29-32.
[2] 游士兵,吴圣涛,龙欢.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概况及其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2,(2): 67-71.
[3] 张慧颖,仪旭,董怡.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投入产出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民营科技企业为例[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512-516.
[4] 玄兆辉,吕永波.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6): 5-10.
[5] 张赤东.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支出调查分析:以创新型企业为例[J]. 科研管理, 2020, (2): 1-10.
[6] 庄毓敏,储青青,马勇.金融发展、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 2020,(4): 11-30.
[7] 张鹏.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J]. 调研世界, 2014,(12): 9-12.
[8] 张俊瑞,刘彬,程子健.企业R&D投入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果研究评述[J]. 情报杂志, 2013, (12): 200-206.
[9] 刘新同.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3): 174-176.
[10] 王晓燕,梁彦清.成长机会门槛下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12): 88-95.
[11] 张杰军,张赤东.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 52-57.
[12] 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 中国软科学, 2012,(8): 152-165.
[13] 聂颖,杨志安.企业研发投资财税激励检验的实证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1,(8): 103-108.
[14] 成力为,李翘楚.企业研发投入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模式——基于中国与主要国家企业研发数据的比较[J]. 科学学研究, 2017, (5): 700-708.
[15] 孫莹.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投资结构比较[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6): 159-170.
[16] 晋盛武,陈焱,陈建东.日本企业研发结构及其创新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6): 141-144.
[17] 颜晓晴,陈德智.基于结构方程的企业研发资源配置结构研究[J]. 科技与经济, 2015, (3): 60-64.
[18] 陈德智,吴迪,李钧,等. 企业技术战略与研发投入结构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4): 67-81.
[19] 张赤东.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评价:基于LVS框架的企业创新驱动力实证研究[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114.
[20] Cole, S.Age and Scientific Perform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9, 84(4): 958-977.
[21] Levin, S. G., Stephan, P. 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ver the Life Cycle: Evidence for Academic Scientis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81(4): 114-132.
[22] Czarnitzki, D.,Kraft, K.,Thorwarth, S.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R and ‘D[J]. Economics Letters, 2009, 105(1): 141-143.
(责任编辑:尚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