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子午岭林区的发展思路

2021-12-28 14:48赵亚宁许靖马海峰贾金龙马文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陇东林区林场

赵亚宁,许靖,马海峰,贾金龙,马文艳

(甘肃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 甘肃 华池,745600;)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区保存较好的天然植被区之一,也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公益林区。甘肃子午岭林区是陇东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也是庆阳市最大的国有林区,是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甘肃子午岭林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陇东地区林业的发展水平,探索子午岭林区的高质量发展和永续利用,对陇东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价值,对陇东地区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甘肃子午岭林区概况

甘肃子午岭林区,位于甘肃省东部,纵跨庆阳市的华池、合水、宁县、正宁4 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9′~108°43′,北纬35°18′~36°39′。林区东北、东南是陕甘两省省界。甘肃子午岭林区处在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区域,气候有明显地带性特点,横跨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两个植被区系,区内天然林稍多于人工林,皆为次生林,阔叶林多于针叶林并在林区占绝对优势。林区总面积为511 948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43 180 hm2,有林地面积207 558 hm2。林区共有47 个国有林场,甘肃子午岭林区是陇东地区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区内的国有林场则是地区生态安全的基础,在国土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林区发展历程

甘肃子午岭林区是庆阳市最大的国有林区,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每年承担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也是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对稳定和保持黄河水量,保障陇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历史文献显示,甘肃子午岭林区自1901年以来,面积共减少了2 436 hm2,森林面积缩小了2 875 hm2,分别比原有面积减少33.2 %和53.9 %,破坏十分严重。尤其是19 世纪40 年代初至70 年代中期,由于战乱、垦荒等原因造成森林大面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由稳定型向脆弱型、动荡型转化,生物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化。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逐步采取恢复保护措施,主要通过人工造林方式,森林面积开始扩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植被恢复,甘肃子午岭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2009 年国有林场改革以来,林业建设大步迈进,林业事业发展逐渐进入正规。

3 甘肃子午岭林区发展现状

甘肃子午岭林区1980 年被国家确定为水源涵养林,从1978 年就开始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相继被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同时还承担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植被恢复、国土绿化等生态修复建设,林区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优先任务,以苗木培育为主导发展产业。国有林场多数为科级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4 存在问题

甘肃子午岭林区长期坚持以造林育苗和森林资源保护为重点,当下,林区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4.1 种苗生产过剩,缺乏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尽管国家生态造林规模不断扩大,林场也在逐年增加苗木培育数量,但受社会其他育苗力量影响,育苗成本逐年增加,销售收入减少。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以重点培育荒山造林苗木为主要方向,育苗收难抵支,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育苗增多,苗木行业跟风现象严重,造成社会多种规格,多个品种苗木在不同程度过剩,部分苗木生产者由于销售渠道受阻,荒弃、砍烧苗木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致使育苗户血本无归;二是国有林场育苗从种子采购、生产物资购置等程序繁多,造成育苗成本远远高于周边农民育苗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

4.2 造林成本加大,管护难度大

目前,多数国有林场经过多年造林,辖区内已无宜林地,通过资源整合,现阶段多数林场采取异地造林,但立地条件复杂,林农交错,矛盾频发,造林成本增加,管护难度加大,管护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区域农民因一地多证,以农业生产、放牧为由,阻挠国家生态造林项目实施,造林成本显著增加,巩固造林成果困难增加,严重制约了子午岭国有林场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近年来国有林场可造林面积减少,现存造林难度加大,立地条件较差、林牧矛盾突出、劳务成本增加、运输费用较高,鼠兔危害幼林严重,国家生态工程造林投入标准较低。二是管护难度增加,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以来,人工造林面积连年增加,缺乏专职护林员、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艰巨,幼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下降,巩固造林成果难度加大。

5 问题原因分析

5.1 子午岭林区发展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研究较少

由于缺少对林区系统规划和永续利用探索,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研究,使得甘肃子午岭林区的保护与发展存在局限,对林区的丰富资源开发利用停留在表层,缺乏对生态价值深层次研究。这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庆阳处于“三不沾”地带,距省会城市远,不在陇海兰新经济带上,属甘肃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周边省会城市对庆阳市的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小。由于受经济因素制约,林业科技发展投资不足,林业科研力量薄弱,与科研院校合作交流的少,共创共建,科技引领不够,科研辐射带动不足,直到目前没有开展过相关专业性调查研究,对林区森林资源、种质资源、优良乡土树种价值认识不够,造成对国有林区资源缺乏系统性、全局性、专业权威性的研究。对国有天然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缺乏了解,只局限于林区工作的一线人员,但是大多数一线子午岭林业人文化程度不高,加之林业科技专项投资很少,不能将一线掌握的信息通过系统整理及时转化为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进而为林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不利于林业科技的发展和林业技术的推广,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甘肃子午岭林区的保护与利用步伐缓慢。

5.2 国家相关政策还没有惠及到子午岭林区的发展

子午岭国有林区多数处在比农村更为偏远的大山深处,林业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比普通农民更为恶劣,部分管护站至今也没有通电,通信讯号没有实现全覆盖,生活用水还需要拉运窖存。林区的水、电、路、通讯、用暖等都没有纳入国家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相关政策支持,林场的水电、交通通信、管护站建设、抢险应急设施、区域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及生产管理房屋等基本生活生产保障设施建设,仅依靠自筹资金去解决,力量薄弱,资金有限,林场负担的社会责任多,严重影响了林业职工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致使职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足,影响了林区后备人力资源的储备,林业科学事业不能持续接力,造成林区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

5.3 甘肃子午岭林区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

甘肃子午岭林区的干部老龄化现象普遍,年轻干部交流空间狭小,平台小,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发展需要,缺少激励机制,青年职工普遍成长成才缓慢,提升空间不广阔,干事创业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

6 甘肃子午岭林区发展思路探索

6.1 明确定位,加强支撑,着眼长远大计

甘肃子午岭林区在陇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林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探索借鉴周边省市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将甘肃子午岭林区的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林业发展大势中,在充分发挥其森林生态价值的同时[1],将林区打造成陇东地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库,林业科学事业的试验区和北方优质用材树种的繁育区,为国家藏材于林,为人民藏富于山,切实为陇东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6.2 健全机制,创新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国有林场属于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要重点突出生态公益服务这一核心,加大对林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倾斜力度,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创新模式,坚持统筹兼顾、一场一策,切实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把科技兴林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将职工的成长成才需求与林场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林场成为不仅能树木树人,更能树伟业成栋梁的地方,从而激发林区内生动力和活力。

6.3 搭建平台,巧借力量,推进科技事业

国有林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具备一定的基础研究条件,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地,地方政府应积极促成区内科研院所与林区的交流合作,将高校科研力量引到林区,将中专类院校的试验田建在林场,将中小学生的自然课堂搬到苗圃地,将林业知识普及与认识自然结合在一起,推进林业科学事业的长远发展[2]。

6.4 深挖价值,科学利用,走生态富民之路

要加大对甘肃子午岭林区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长远认识,尤其是对林区内濒危、珍贵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对优质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规模化育苗、良种基地建设和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谋划,将林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联系起来[3]。在生态建设造林绿化中,适当增加经济林比例,适度发展林下经济,适量引进优质新品种,大力培育优质乡土良种。人工造林不仅要重视生态效益,还要注重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加快与区域旅游资源相融合,树立“今日造一片林,他日成一处景,将来富一方民”的观念,逐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将生态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努力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陇东林区林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陇东皮影:刻在牛皮上的脉脉乡情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活动掠影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