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锋 俞思念
【提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发生的最含原创性、最富动力感的变化。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考察这一巨大变迁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多的领悟。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的清醒,为了回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留下的疑难,可以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对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三个具有历史到现实纵深的维度上,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视野中作进一步探讨和再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在思想认识上的最大变化,就是不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上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推进,并随之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与迅速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列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强调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1]。当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察点重新看待这一巨大变迁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就更加清醒与明确、更富有底气与信心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可以从具有历史到现实的纵深的三个维度上,来作进一步探讨,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相关思想,本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但在关于商品生产和市场本身的内在逻辑上却直接延伸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来。当代中国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上继续向市场经济转进,就是这样的一个出自实际的新认识与新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关于商品、市场、企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以及相互关系都是提到事实面前的新问题。从改革初期的放开搞活,到后来对商品经济的认可,再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认同,我们的政策在变、观念在变、导向在变,直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理论、体制与继续完善,包含着一个一个突破、前进与总结。当代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客观性,是不以人们的认识为转移的,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先导,在实践中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中,需要进一步领会到: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初,采取由国家计划来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曾经是形成旧的经济体制的常轨。然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旧体制,在社会主义前行中日益暴露出僵化弊端,甚至导致许多与社会主义不相称的现象(如商品的短缺与过剩)。实践不能不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后的经济管理模式问题、思考社会主义在经济运行中如何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方式问题,或者直接指向关于市场经济能不能用在社会主义下的问题。
进入工业化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无论是生产资料的配置或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往往不是可以采用简单的“计算”(列宁语)就可以完成的。这不仅是因为其复杂,还因为其变动不定(简单的数字统计总是不足以反映实情的);一个全能的机构也不可能代表社会每一个独立主体的各自利益,不可能在其计划中充分反映企业与群体的多方面要求,不能平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甚至随时促发新的矛盾。从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与不高的考量上,应当将资源配置的作用交予市场,让市场根据其需要自为地调节资源流向,以消除因计划而统得过死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所提供的天量信息,许多事情似乎可以由计划来主导,但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是一种事后的显示,并不是事前的反应,也没有反映过程中的差距和瞬变,就好比人均住房面积可以体现总体的住房水平,而不能说明个性化的住房需求和住房状态一样。更何况,现时国际贸易中的对外交往日益密切,也很难在数据上获得生成依据,其中线性增长与质量保证、数量与质量关系都不容易在心理判断中展现。只有市场本身,才蕴含着自身的秘密和真相。
市场是一种客观地反映内在需求的经济运动,其对于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与主体、客体相关的活动,真实地显示出看似随机却隐藏在深处的必然性,可以作为唯一的检验政策效果的依据。“当然,单纯依赖市场,也不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上的一切问题,但比较起来,利大于弊,且可以在不断摸索市场特点、健全法制和实施宏观调控中来解决余下的问题。”[2]于是,我们的选择就只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其客观反映市场变化的特点来达到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增加这种配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由此出发,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就在对于商品经济与市场主体的认识中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与市场观念,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初步尝试。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总结经验中进一步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向“决定性作用”深化,在确立和加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奠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新时代的发展高度。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提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之后,逐渐显现出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目的,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整体经济的活力,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达到这一目的有力杠杆。当企业(特别是由旧体制转进而来的国有企业)面对着千变万化、既有利润又有风险的市场时,它将不得不增强应激能力,使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当企业面向国际大市场时,它将触发更大动力,才能在世界性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市场经济的客观作用下,经济管理部门也必须以灵活性和预见性,来引导生产者、经营者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其利润的保值增值。这一过程虽是经济工作的原点,却是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开始认识得更加充分的。
在社会主义下,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生产,使市场行为提到更加自觉、更加规范、更加广大的高度。所以,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向高起点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迈进,在进入国际市场中学习到大海中游泳的本领,以推动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我国启动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获取经济实力的飞跃,都需要提高市场的作用来实现。只有当企业和企业群体以及经济管理部门都能适应市场、利用市场、得益于市场和掌控市场时,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开始走向正常轨道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市场变成一种激发活力的决定作用,就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所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探讨的一大关键。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经济体制才能够判断自己的适应性,找到经济改革的动力和方向。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行对外开放,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密切相关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对外开放的推动,无异于插上一只翅膀。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开放型经济,有利于使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互补与共赢,发挥我国经济在国际范围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中取得资源利用的机遇;有利于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纳入“为我所用”和“与人互用”,在多边贸易中从外促内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我国经济向经济全球化融入,以在形成国际政治“多边化”关系上拥有更多手段。
我国走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说明,市场经济对于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之,中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舞台,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拉近了与周边国家的距离。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实施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战略,进一步建立同市场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外贸体制,并在优化国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建设贸易强国。在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新征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相互促进,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我国经济在国内国外两方面都达到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协调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着许多崭新的深刻的内容。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联系的,与一定的国情和民意相联系的,没有什么超然于社会基本制度之外的市场经济。如果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讲市场,用不着在“市场经济”之前加上“社会主义”一词,显然是一种误判。这不是用词的差别,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失准。社会主义驾驭市场经济,可以沿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方式走出更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敢于利用市场经济和可以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经济基础。现阶段,这种所有制结构是符合我国现时生产力总体状况的,并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将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取长补短,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支柱,但不能向国家“等、靠、要”,而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壮大和做强。民营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滋养下的建设者和自己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主体中,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而不是改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时,必须健全和落实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在所有企业的贯彻执行,并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组织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企业办好。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经验、新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是统一的。市场经济不能完全避免市场的自由、自主本性,这是可能带来某种盲目性和负面作用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以加强经济工作的规划,采取及时的宏观调控;当市场中的风险加大时,越不能忽视计划性,越不能放松政府的政策干预。正确运用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对克服市场可能带来的弊端,保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协调,减少冲击市场本身的不利因素或将其引导到有利的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市场经济是否可能同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相融合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可以通过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把全体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在市场之外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力量,使其盲目性缩到更小。这就可以使我们对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逐渐自觉起来,在市场经济体制内设立计划与调控机制,使负面作用得到矫正。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反思中,对于这样一个世界范围内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首要问题,以及不同经济学派的共同关注点,中国提供了自己的答案。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走向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是与社会的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避免这种现象,会不会造成新的两极分化?我们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在于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增添巨量物质财富。这就为社会主义下人民的福祉和走向共同富裕,准备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着眼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从总体上保证着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强大物质条件。在分配制度、劳动制度和其他经济与社会制度上,体现着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与其相伴的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时,防止两极分化,渐次建成小康社会,就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把共同富裕变成现实任务和直接目标。现实正是这样展示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图景。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重建,来自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理解和突破。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信念。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在现阶段的总纲领的一部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纲领,确立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完成这一项包括繁重改革内容和创新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因势利导、又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党的领导,是不可能做到的。要在党的领导下,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一个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资产管理体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和放开搞活机制,通盘考虑各项生产资源配套与调配机制,特别是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改革对外经济体制,使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为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使市场经济体系获得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要实施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与市场规范,保证市场要素的有序进入和运行,所有这些,都不是单独可以实行的,需要党来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在实现党的现阶段的总任务中达到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方向的保证。就单独的市场经济本性来看,是有可能发生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一面的,市场主体的效益观也不全与社会的全局利益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党的领导将具有决定的意义。作为执政党,党可以利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制的、教育的各种手段,进行多方面的工作来化解矛盾、消除风险,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定力,发挥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保持其稳步前行态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唯西方马首是瞻的狂热势力意图通过市场经济把中国引入资本主义轨道的论点,是必须给予极大警觉和予以批判的。挫败其“私有化”“休克疗法”之类的图谋,是党的坚强领导所能够做到的。
最后,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良好大环境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不是孤立的。在发挥我国经济制度和机制运行的优势时,党将同时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消除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干扰市场运行的各种腐败现象,代之以清朗的社会风气和清正的官商关系;将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的人生观、幸福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来引导社会,抵御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之类的资本主义痼疾。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能够“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4],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领导水平,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亦将以革命精神在市场运行和市场主体中发挥其强大正能量。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确立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指导下,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展现出美好前程。“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中国走向的自信。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事物,全党仍在加强学习,通过实践走向新的认识。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表明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越来越走向自觉和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不是很长,实践证明,我们党能够领导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能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
注释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日。
[2]参见俞思念:《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江汉论坛》1995年第12期。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