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磊,苏 宇*,邹玉和,鄢武先,蔡永华,郑程莉,程建国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都江堰 611830)
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麝香用途广泛,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其应用价值至今无可替代[1-2],人工养麝是获取天然麝香的唯一合法渠道。当前全国人工养麝主要还是采食野生树叶为主,随着养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野生树叶采集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成了制约麝人工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从源头上(人工栽植林麝主食树种)解决麝采食树叶的难题。研究表明,林麝喜食榆树叶等植物[3]。
榆树为落叶乔木,萌芽力极强,生长极快,树高可达25 m,导致人工采摘榆树叶极其困难,朱尔逊·热合拜克对榆树的嫁接开展了研究[4];伊盖别克·阿瓦斯巴依从干旱河谷造林方面对榆树的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5],然而几乎没有从榆树作为人工养麝叶食源的方向,针对榆树生长快、不易采摘等问题开展过类似研究。因此将从榆树作为人工养麝主食叶食源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杨营对人工养殖林麝采食的野生及栽种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得出林麝主要采食31 科64 种植物,建议在人工养殖林麝的养麝场栽植榆树等乔木,不仅丰富了林麝的饲料供给,也起着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6]。榆树是榆科榆属高大乔木落叶植物[7],喜光、耐寒性良好、耐旱性良好、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贫瘠、适应能力较强,极易萌芽,耐修剪,生长速度快,寿命也比较长[8]。榆树嫩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纤维素,为林麝主要采食对象,随着林麝对榆树嫩叶的采食,榆树又能不断长出新芽、新叶供林麝采食,可见发展榆树食源林可有效从源头上缓解人工养麝采食树叶的难题。
1)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育种地选择、整地、作床等。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作苗圃地。最好在播种前年的秋季前进行整地,对选好的苗圃地进行深翻,深翻25 cm 左右,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2500~3500 kg。于育苗当年土壤开春解冻后4~5 月开始作床,宽度约60 cm,高度约高于步道15~20 cm,长度根据苗圃地情况而定。
2)播种阶段。当种子变为黄白色时即为榆树采种适宜时间,采种后人工筛选,搓去种翅,清除杂物。人工播种主要采用条播和撒播。条播:开1~2 cm 深、3~5 cm 宽的浅沟,将种子与细沙拌匀播入沟内,每667 m2播种约4 kg,再覆土0.5~1.0 cm,以看不见种子为宜,并及时轻轻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撒播:将种子和细沙拌匀,均匀撒在床面上覆土镇压,再覆土0.5~1.0 cm,以看不见种子为宜,并及时轻轻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播种应及时喷水,保持床面湿润。
3)苗期管理阶段。要做好浇水、间苗、除草、松土、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浇水视天气情况,做到多次少量为主,保持床面湿润即可;当小苗长到3 cm 左右时可开始间苗,去掉弱苗,每667 m2留苗约3 万株,间苗后及时浇水;浇水时可配合追肥同时进行,7—8 月每隔15 d 追施磷酸二氢铵1 次,每次每667 m2追施6 kg;8 月下旬后停止施肥,以利于木质化;幼苗期做好病虫害防治,以防治蚜虫、炭蛆病、立枯病为主,隔15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4 次;第2 年即可移植作为林麝主食叶食源开展培育。
扦插繁殖具有生长速度快、易操作等优势,多在春季进行扦插。春季萌芽前,选取当年生、充实粗壮的枝条作插穗,成活、发芽率较高;选择健壮的榆树枝条,剪成长约20 cm,上端平,下端在靠近芽眼处剪成马耳形的插穗;扦插时控制株行距在20 cm×30 cm 左右,做到随采随插;扦插后覆土,轻轻踏实,再灌水即可。榆树扦插繁殖萌芽强,应配合抹芽、修剪工作,苗高10 cm时应进行抹芽,保留2~3 个健壮芽;苗高60 cm 后,视生长情况修枝,剪掉所有侧枝培育主干。成活后第2年移植作为人工养麝叶食源开展培育。
榆树多年生乔木,树形高大,通常可以长到25 m 的高度。但作为人工养麝的主食叶食源不宜过高,树形过高易造成采叶较难,采叶工作人员易受伤,继续对榆树开展矮化技术研究,以达到丰产的目的。针对不同栽植方式采取不同矮化方式,主要有以下2 种矮化技术。
为提高叶食源榆树的产叶量,可对1~2 年生的榆树壮苗采用密植矮化栽培方式。密植栽培采用带状密植,带距1 m,带宽 2m,带内株行距1.0 m×0.5 m,定植后榆树呈“品”字形排列。根据榆树的生长情况,对榆树进行矮化整形修剪,在主干离地1.0~1.2 m 处进行截干,1 年2 次以上,去除顶端优势,塑造骨干枝,增加分支密度,逐步扩大树冠;树叶采摘期后,通过轻修剪和深修剪维持榆树冠面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度,提高榆树叶产量。
在提供人工养麝食源榆树叶产量的基础上,为充分考虑美观效果,可对1~2 年生的榆树壮苗采用单株栽植的矮化栽培方式,单株定植株行距2 m×3 m,将榆树树高通过矮化技术控制在2 m 以内。主要有2 种矮化方式。
1)矮化方式1。截干:控制树高并采用截干方式定干,每年在萌芽前截干1 次,在榆树主干1.5 m 处截干。截枝:每年对榆树侧枝截枝达到控制树形目的。每年在萌芽前对第1 级侧枝截枝1 次,通过截枝控制在0.5 m 以内;每年在萌芽前对第2 级侧枝截枝1 次,通过截枝控制在0.5 m 以内;每年于萌芽前、春末夏初时各对其余侧枝截枝1 次,截枝控制在5~10 cm。
2)矮化方式2。①第1年。在主干60~80cm高处定干。对生长旺的主干选留3~4 个生长健壮、方向适宜的新梢作为主枝,拉平或疏去其余生长旺的枝条。12 月冬剪时,在离地高60~80 cm 的整形带内选留3 个健壮主枝,主枝基角保持在50~60°;各主枝剪留50~60 cm。剪口留外芽以开张角度,对其余竞争枝疏掉。②第2 年。春季萌芽后,长出的新梢选出角度适宜的健壮枝条,作为主枝延长枝培养,对竞争枝要及时疏掉。冬剪剪留50~65 cm 的主枝延长枝,同时选留侧枝,剪留长度30~50 cm。③第3 年。各主枝选留3 个侧枝,两侧枝分侧着生,前后距离40~50 cm。冬剪时,主枝延长枝和侧枝在饱满芽处短截,剪留30~50 cm。④第4 年及以后。树形矮化已成形,修建方法参考第3 年。
在人工养麝实际生产中,多直接采摘榆树叶投喂林麝,故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为原则。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炭蛆病、金花虫、蚜虫等。常采用诱杀法、阻隔法、冬季越冬管理等方式综合防治病虫害。诱杀法:利用病虫害生活习性、趋光性等进行吸引对其诱杀,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繁衍速度和密度。阻隔法:在病虫害繁殖期用塑料布等将树干围起来,阻断病虫害在树干排卵繁殖。冬季越冬管理:冬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害虫多以卵、幼虫等在土壤、枯枝落叶、枝干等处越冬,病菌多以孢子在树干、土壤中等处越冬,为减少越冬病虫,秋冬季对基地清园,将枯枝落叶、杂草等集中处理,剪除病虫枝,人工摘除、刮除虫卵等,对土壤翻耕并对全园喷洒1 次石硫合剂类农药,在落叶后至土壤解冻前用生石灰等将树干刷白。
榆树叶作为主食叶给人工养麝提供食源,为保证充足的采叶量,需每年定期对榆树施肥,每年需施肥3~4 次,以“冬季施基肥,其余时段追肥”为方针。基肥:冬季每667 m2施有机肥1500~2000 kg,幼树浅施、成年树深施,施入深度在20~50 cm 范围内,施肥沟与主干保持一段距离,多位于树冠滴水线处。追肥:根据榆树的生长情况追肥,全年追肥量60~100 kg,生长健壮的施肥应少次多量,生长较差的应多次少量追肥。开春前2 次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的氮肥是提升榆树叶产量的重要方式,之后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为榆树的发育打下基础。
榆树是林麝的主要采食植物,人工栽植榆树为解决人工养麝采食树叶难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为充分发挥榆树作为人工养麝主食叶的食源价值,应继续总结人工栽植林麝食源榆树的丰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榆树的栽培技术,不断提升榆树的叶产量,并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因此,开展林麝主食叶食源基地建设研究是解决人工养麝食源难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