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推进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

2021-12-28 08:24王亚萍俞良早
理论月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列宁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王亚萍,俞良早

(1.中国药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2.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自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至今百年有余,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但这百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却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经历低谷到再次奋起绽放活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在苏联兴衰、东欧沉浮的历史洪流中,还是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坚守复兴的当下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在警醒世人要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曾经苏联的坚持迎来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鼎盛时期,当下中国的坚持迎来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梳理两国不同时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和实践,可以发现如何不断推进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这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为重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只有正确回溯这百年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才能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真正实现发展与创新。

一、加强共产党领导的逻辑推进脉络

纵观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贯穿始终。无论是在列宁时期,还是斯大林时期,或者毛泽东时期,或者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高度重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依次把不同时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和实践连接起来,可以发现由前到后的一条完整的逻辑推进脉络。对这条脉络进行细致的研究,可以看清它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由“铁一般”的共产党领导一切工作

在列宁时期,强调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需要“铁一般”的共产党的领导。列宁在国内战争时期指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场异常残酷的斗争,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把共产党看成“铁一般”的党,是由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形势所决定的。当时国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把军队开进俄国,以武力干涉俄国革命,并支持俄国内部的白卫分子进行反革命叛乱。国内国外的反动军队从东南西北各个方面向苏维埃政权发起攻击,力图剿灭革命,颠覆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几个城市里,敌对势力进行恐怖活动,刺杀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爆炸桥梁和工业设施等。鉴于此种情况,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他还说,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在列宁的思想中,领导这场斗争的共产党必须是“铁一般”的党,即它是任何敌人都打不烂、摧不垮、推不倒的党。否则,它不可能领导完成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列宁还强调,共产党特别是党中央有领导国内一切事务的权力。如他在1919年曾指出,我们党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由大会选出19人组成中央委员会领导全党。“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没有党中央的指示,都不得决定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1](p27)意思是说,苏维埃国家的所有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都是由党中央决定的,或者说只有党中央才具有决定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权力。在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报告中,列宁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对于整个共和国都是必须遵守的。”[2](p55)这个论断也强调了党对各方面工作进行领导的权力。在斯大林时期,强调联共(布)“像一座石山一样屹立着”,狂风暴雨不动摇。1924年1月26日,斯大林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3](p169)这里所说的特殊材料,无疑是指无比坚硬的、钢铁一样的材料。他的这一论断,富含列宁所说共产党是“铁一般”的党的思想。斯大林还指出,联共(布)诞生25年以来,沙皇政权的血腥镇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武装叛乱,外国反动势力的军事干涉,所有反动势力的造谣和诬蔑,统统落到共产党的头上,可是共产党“像一座石山一样屹立着”,狂风暴雨不动摇。这个论断也具有列宁所说共产党是“铁一般”的党的意思。斯大林时期强调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说:“有些人以为只要制定正确的党的路线,把它公布出来,把它制成一般的提纲和决议并一致通过,胜利就会自行到来,即所谓自流地到来。这当然是不对的。”[4](p342)“事实上,胜利是通过不断和执行党的路线的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进行残酷的斗争,通过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动员全党和工人阶级去克服困难,通过组织克服的斗争,通过撤换不中用的工作人员,挑选能够和困难作斗争的优秀工作人员而达到和取得的。”[4](p343)这里他表达的思想是,联共(布)领导人民不断地同困难作斗争,不断地加强和改善组织工作,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工作,则不会有建设事业的成就。

毛泽东时期,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在1954年、1956年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事业的“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这个概念一是表明中国共产党处于全体人民的核心位置,二是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即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可以说,“核心力量”这个概念同列宁所说“铁一般”的党作比较,同斯大林所说“像一座石山一样屹立着”的党作比较,相同点在于都是强调共产党具有坚强的力量,能够有力地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不同的是,“核心力量”的概念更深刻、更明确、更直白地表达了上述思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并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5](p342),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此论断最重要、最根本的意义,是论证和阐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和历史必然性。同上述“铁一般”的党、“像一座石山一样屹立着”的党、“核心力量”的党相比较,其理论性更强,立足点更高,逻辑更严整。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p16)以上论述过程足以证明,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由“铁一般”的共产党领导一切工作是加强共产党领导的逻辑推进脉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和提出恰当的当前任务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伟大而壮丽的事业,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期努力才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决定了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必须提出恰当的当前任务,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提出在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主张以俄国的革命促进西方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使苏俄同西方各国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这体现出列宁和俄共(布)关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战略思想。同时他们提出了恰当的当前任务,如在农村和农业发展方面,主张将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在工业发展方面,主张在私人企业建立工人组织,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这个措施是在不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可见,列宁和俄共(布)当时提出的当前任务具有渐进发展和温和发展的性质。在他们的思想中,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当前渐进发展的任务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和俄共(布)提出,必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使“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他们的战略目标或发展战略思想。同时提出了务实的当前任务,如允许和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允许和支持城市私人工商业企业的发展,恢复和发展自由贸易,将一部分国有企业出租给外国资本家,让外国资本家把资金、技术和设备带来俄国,使这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在列宁和俄共(布)的思想上,使俄国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与当前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和联共(布)立足当前的实践,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可以说,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他们确定的当前任务。同时他们牢记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是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他们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立即宣布必须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看来,在斯大林和联共(布)的实践中,什么是战略目标,什么是当前任务,是十分清楚和明白的,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中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给自己提出的“当前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在中国确立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胜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必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社会主义途径,建设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认为,探索建设途径和找到新途径,建设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这说明,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是将战略目标和当前任务结合在一起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把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显然,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是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第三步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目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条件,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无论是列宁时期还是斯大林时期,无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执政的共产党都做到了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任务结合起来,做到有序发展和持续发展,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的逻辑推进脉络上,凸显出执政党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和提出恰当的当前任务的内容。

(三)克服危险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列宁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克服危险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直是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在列宁时期,特别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共(布)面临的危险是此前实施战时非常措施造成的工农关系紧张的危险,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而产生的危险,党和国家机关中官僚主义十分严重的危险,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军事包围而形成的危险。列宁看到这种危险,提出了克服危险的办法,要求全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消除危险,推进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上、国防力量上的落后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对它的包围的危险十分突出。斯大林就克服这种危险提出了重要的思想,1931年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同志们!决不能减低速度!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4](pp272-273)他还说:“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不,我们绝对不愿意!”[4](p273)斯大林深刻地认识到,在旧俄国,由于落后常常挨打,蒙古、土耳其、瑞典、波兰、立陶宛的封建主或地主打它,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打它,日本的军阀也打它。历史的教训值得认真吸取。他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这就是我们对苏联工人和农民所负的义务要求我们做的事情。”[4](p274)以上论断证明斯大林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克服危险的决心。

在毛泽东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防止一些共产党员被敌人的糖衣炮弹击中的危险。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951年11月,毛泽东在有关文件的批示中还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已告诉你们严重地注意此事。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务请你们加以注意。”[7](p190)这里他明确地说,共产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是“极大的危险”。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腐败问题是关系我们的党和国家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8](p313)。1989年,邓小平提出第三代领导集体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8](p314),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获得人心。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释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写进报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此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使党建格局从四大建设扩展为五大建设。可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将加强党的建设、抵制腐败侵蚀视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9](pp22-2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0](p61)着眼于达到这个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等。综上所述,从列宁时期强调俄共(布)面临四种危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形成一条纵向的思想线索。它是加强共产党领导的逻辑推进脉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推进力

纵观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不仅可以看到加强共产党领导的逻辑推进脉络,而且可以看到与此相关联的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进的强大推进力。

(一)由前一个时期向后一个时期转变、推进的领导力和引领力

在列宁时期,俄共(布)以及全体人民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初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到斯大林时期特别是到1928年以后,共产党和全体苏联人民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由前一个时期到后一个时期,有一个逻辑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是从1924年列宁逝世到1928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引领力,这个转变和推进过程才得以完成。譬如,在列宁时期,俄共(布)领导制定全俄电气化计划,准备在国内建立几十个发电站,将电力和机器送到偏远地区的每个村子,大大提高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俄共(布)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列宁逝世后,俄共(布)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苏联的发展战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一个国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须推进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至少是推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使许多国家一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此时,被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苏联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联共(布)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并领导人民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由何处入手呢?联共(布)提出应该由工业化的途径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联共(布)举行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工业化的路线和方针,并在苏联掀起了工业化建设的高潮。可以看出,列宁时期的俄共(布)和斯大林时期的联共(布)作为执政党,对于前一时期向后一时期的逻辑转变,发挥了极重要的领导力和引领力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在民主主义改革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家也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领导人民开展并完成了三大改造,在中国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逻辑转变的实现,不仅在于苏联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还在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支援,更在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的领导力和引领力。由毛泽东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逻辑推进,也有一个转变和推进的过程。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到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由农村改革到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由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一系列沿海城市,由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化解金融风波的袭扰,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事业的辉煌成就一个接一个。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坚强的领导力和引领力,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没有一天比一天更繁荣富强的伟大的中国。总之,纵观10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研究和认识不同时期之间的逻辑推进,可以清楚地看到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引领力。

(二)团结全体人民战胜困难和危机的凝聚力

在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曾出现过各种困难和危机,是共产党团结全体人民奋力拼搏,战胜困难,摆脱危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样的实践中,共产党在全体人民中形成的凝聚力是伟大的和值得赞颂的。例如,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时,由于战时非常措施的负面影响,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对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持有不满情绪,农村的许多地方发生了农民骚动的现象,这说明工农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政治危机已经出现在苏维埃俄国。执政的俄共(布)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立即通过党的十大改变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苏俄的政治危机由此得以消除,它走向了健康发展的大道。这体现出党的政策在全体工农群众中的凝聚力,归根到底体现出共产党的领导在工农群众中的凝聚力。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联共(布)团结和领导全体人民英勇抗战的事实,更能证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由于德寇采取突然袭击和闪电战的攻击方式,战争初期苏联方面十分被动。但在联共(布)中央的领导下,形势迅速发生转变。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根据党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成立统帅部,负责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7月3日,联共(布)的领袖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把全国的一切转入战时轨道,为保卫祖国的城市和乡村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党和政府迅速将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到东部地区。从7月到11月,共有1523个工业企业搬迁到乌拉尔、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当乌拉尔刚刚进入严冬季节时,在尚未盖上房顶的厂房里已经开始生产坦克。当年11月,第一批带有基洛夫工厂商标的重型坦克已经开赴前线作战了。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全国共生产49万门大炮、10.4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7万架飞机。在战争时期,几乎2/3的党中央委员和1/2的候补中央委员都参与了组织战时经济工作[11](pp404-405)。上述说明,苏联在猝不及防的背景下能够迅速转移工业企业和恢复生产,并且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军事物资以支持战争,在于执政的共产党即联共(布)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表现为人民群众自愿地跟着联共(布)走,奋力生产,保卫祖国和家乡,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消灭德国法西斯。东欧剧变以后,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下台,政权改变颜色,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随之苏联共产党崩溃,进一步加剧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国内,一是由于苏东剧变的负面影响,二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侵蚀,出现了政治风波。但是政治风波很快过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很快进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个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认为只有稳定的环境才可以推进改革开放,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可以实现。同时要反对官僚主义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优化国内的政治环境,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被人民所认可,党的政策和措施被人民所认可,形成了党的凝聚力。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人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高潮过程中的鼓动力

社会上的新生事物,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事物,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有一种鼓动的力量。列宁于1918年春曾指出过榜样的作用可以起到鼓动人民的积极作用。当时苏俄力求转变工作重心,把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到重要的地位。列宁在有关文章和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可以展开劳动竞赛。报刊应该宣扬发展生产的榜样,介绍榜样的经验,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这样可以在劳动者中间、在各个生产单位之间展开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在他的思想上,劳动竞赛的展开表明人民群众已经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这个高潮的掀起,动力在于榜样的作用,在于俄共(布)对生产过程的正确领导。可以说,俄共(布)对竞赛运动的领导和宣传鼓动工作,以及事业发展过程中榜样的鼓动作用,是产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力量源泉。在斯大林时期特别是在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运动。1929年3月5日,彼得格勒“红色维堡”工厂的工人通过《真理报》向全国所有的工厂提出了开展竞赛的倡议书。这一倡议得到全苏联广大工人群众的热烈响应,于是成百上千的企业之间展开了挑战或应战,互派代表,签订竞赛的条约。在竞赛过程中,工人们提出了“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同年12月5日,全苏联突击队员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认为“突击队”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基本形式,有30万工人获得“突击手”的光荣称号。会议促进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进一步发展。1935年8月31日,顿巴斯掘煤工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日的时间里用风镐挖煤102吨,超过定额的13倍。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的几位同事先后在相同的时间里挖煤数量超过斯达汉诺夫。由此产生了著名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即不断创造生产新纪录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从重工业企业到轻工业企业,从城市企业到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庄,各行各业都展开了斯达汉诺夫运动[12](pp257-260)。上述事实证明和显示了联共(布)的鼓动力。在当代中国,1998年百万军民战胜特大洪水,2008年全国军民汶川抗震救灾,2020年全国人民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上述伟大斗争中,千万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官兵置个人的安危而不顾,冲锋向前,奋力拼搏,洒血流汗,救死救难,表现出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级党组织的认真工作,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精神鼓动力,是千百万参与者的力量源泉。如果说参与者不平凡的觉悟和思想境界对于他们的行动具有积极意义的话,那么他们不平凡的觉悟和思想境界也是日常工作中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所起的作用。

三、几点启示

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厘清100余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史呈现出来的加强共产党领导的逻辑脉络以及加强共产党领导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推动力,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其一,“新时代”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人们继续奋斗,打开新的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如前所述,在列宁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曾相互响应,展开强大的军事攻势,力图以武力推翻苏维埃政权。列宁强调加强俄共(布)的领导,由俄共(布)领导全体人民对国内外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正是由于有俄共(布)的领导,苏俄军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在苏俄由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转变的时候,严重的经济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危机向苏维埃政权袭来。这时列宁领导俄共(布)举行党的“十大”,对面临的形势作认真的、正确的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转变国家的运行轨道,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把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尤其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摆在首要地位。由于有了俄共(布)的领导,苏俄很快摆脱了困难和危机,走向了发展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在中国,由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历史的经验证明,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6](p16)这里所谓“党是领导一切的”,指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各项事业的先锋队组织。这是习近平对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的经验总结,也是他着眼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及推进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政治理念。对此,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和正确把握。

其二,必须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铁一般”的党。共产党是“铁一般”的党,这是列宁的话语。列宁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指出,如果没有“铁一般”的共产党的领导,则不可能把苏维埃政权保持两年多的时间。他的意思是,共产党有坚强无比的力量,如同钢铁打造的材料一样。同时他说,共产党之所以是“铁一般”的党,在于党内拥有“铁的纪律”。“铁的纪律”可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可以保证党内思想统一、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列宁时期的俄共(布)、苏联时期的联共(布)和中国共产党正是“铁一般”的党。正是在“铁一般”的共产党的领导下,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蓬勃发展,一往直前。根据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的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内铁的纪律,把党建设成为“铁一般”的党。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0](p61)同时他说,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他的这些论述,既是对10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而就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指明的方向和途径。对这一点,我们也必须深入领会和把握。

猜你喜欢
列宁共产党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十谢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