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12-28 03:39:48胡沛虹
南方农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执法人员防疫卫生

胡沛虹

[安徽省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畜牧大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铜陵 244000]

动物卫生不仅包括可供人们食用的家畜类动物的卫生安全,还包括饲养和观赏类动物的卫生安全。动物的卫生安全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动物卫生的监督执法工作,是有效规范动物饲养和防疫工作,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1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执法力度

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出台,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一些基层地区的执法人员对法律内容理解不全面,导致法律的规范作用很难在执法中充分发挥[1]。而一些地区的法治环境和体制的不完善,也使得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私自放宽标准、减小处罚力度的情况时有发生。

1.2 执法人员职责不明

我国对于动物防疫法相关内容的修订和更新,是依据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的,新增的动物饲养和动物产品加工的相关条例内容符合当前动物饲养行业的发展现状[2]。但基层执法人员权责不明,未及时更新自身对法律内容和执法范围的认知,导致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仍停留在原有的工作职责当中,不仅难以真正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作用,还会因工作疏漏而造成动物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概率。

1.3 缺少专项经费

与其他方面的执法工作相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进行调查、取证等工作。然而由于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地区并未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以重视,使得执法工作容易受到经费方面的限制,动物卫生监督和调查取证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3],且一些基层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办公条件比较简陋,设备不全,也会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1.4 社会对执法工作缺少支持

人们往往对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的事件和情况进行及时关注,对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而言,社会整体并未认识到动物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因而很难自觉支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动物源疫情的发生使得动物卫生问题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动物卫生安全的固有认知[4],且一些执法人员本身存在错误的执法行为,也会使公众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产生错误认知,严重时甚至会阻碍执法工作的开展。

2 解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问题的主要对策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动物卫生安全又与食品安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是有效规范动物饲养、运输、加工等行为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概率,还能够减少动物饲养和加工企业的经营损失,在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5]。

2.1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执法力度与执法人员的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时,执法人员的态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实际的工作行为,还会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1)执法人员缺少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容易忽略对动物卫生相关法律内容的更新学习,仍然按照原有的法律条款来执法,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果。2)执法人员在工作中随意放宽标准,不仅给许多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还会影响整个执法队伍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要保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效果,需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1)要对执法队伍进行内部整顿,帮助执法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和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在进行内部整顿时,还要对执法人员的身份进行摸底调查,在保证执法队伍清正廉洁的同时,保证执法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水平。3)定期开展例会,总结和分析执法工作的开展经验和结果,并充分发挥上级领导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4)要坚持全程化的执法工作原则,将动物养殖、动物检疫及动物产品的加工、运输和入市销售等所有环节纳入到监管范围内,并着力做好相关产业链的运行信息采集与风险责任追溯,从而达到最佳的动物卫生监管效果。

2.2 健全完善监督执法制度

监督执法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需要重点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从规范执法人员工作行为的角度分析。在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制度时,要依据执法部门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及时纠正或处理执法人员存在的违章违纪行为,并对取得优秀工作成果的执法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另外,在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制度时,还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将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执法人员工作行为的规范。2)从执法内容的角度分析。在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制度时,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执法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规定的内容保持一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明确增加了动物饲养与动物产品加工全过程的法律内容,在健全和完善监督执法制度时,通过建立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制度、建立养殖场的养殖档案等措施,有效弥补以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执法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水平。

2.3 加大经费的投入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大经费的投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执法的调查取证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大先进执法技术手段的投入,能够为调查取证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加强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新执法人员的配备物品、建立与执法工作配套的实验室体系等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在对地方财政进行管理时,要将用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预算经费单独划分出来,保证预算经费能够满足执法人员工资、执法费用及执法人员的培训需求。而执法部门在应用这些经费时,不仅要对这些经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还要能够发挥经费的最大价值,在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 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执法工作的开展只有取得社会公众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价值。要想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果,还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网络开放平台、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执法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加大与动物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在宣传中树立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标准和公共形象,能够让社会公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提高保护动物卫生安全的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相关执法人员还要及时改变先发现、后治理的滞后性工作方式,尽可能地利用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源,构建出维护动物市场稳定秩序、感知动物卫生安全隐患、预测基层动物养殖风险的新型工作模式。例如,在保证各项执法活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群众意见投放信箱、开通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委派基层市场观察员等方式,更加真实、及时地采集群众意见、了解基层市场状态、掌握动物养殖情况,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动物市场的卫生安全风险精准地扼杀在摇篮之中。不仅能让执法工作的开展得到公众的支持,提高该类执法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能大大提高执法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动物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和依据。要保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质量,不仅要提高执法力度和水平,还要在积极转变社会民众防疫观念的同时,解决执法工作开展的后顾之忧,从而保障执法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执法人员防疫卫生
“豪华防疫包”
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 13:05:53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4:08
防疫、复工当“三员”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0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4
卫生与健康
灵川县安监局全面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工作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
福州市色山区一黑电镀厂“死灰复燃”被执法人员查处
汝阳县一村民暴力抗法被刑拘
资源导刊(2013年6期)2013-02-01 00: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