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胜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甘肃 兰州 730030)
信任是需要人们有效传承和认真弘扬的文化精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一个人赢得信任的修为需要不断加强,增强信任力量的作为需要予以重视,发挥信任作用的底蕴需要坚持积累。
1.树信即立威。一个享有群众威信的人必定是群众相信的人,一个不负众望重托、不辱责任使命的人也必然是受人信任的人。深刻感悟古人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传世经典,其核心、内涵和实质都是“说话算数”,也就是承诺了就要去做、答应了就要去办、约定了就要认真兑现。春秋孔门弟子“曾参杀猪”的典型做法,流传至今2500余年经久不衰,是因为人们佩服曾参的远见卓识,即教育孩子要有正确方法,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不能欺骗。《礼记》中强调:“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忠信更比金玉贵。《韩非子》中有言:“小信成则大信立”,树立群众威信,要坚持从点滴做起。
2.守信则修德。讲信誉、守信用、增诚信、赢威信,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在动态中坚持不懈、在实践中久久为功、在积累中提升层次。《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一章,鲁肃对诸葛亮借草船派兵士的真心帮助、严守底线的守诺保密,不仅避免了周公瑾迫害诸葛亮预设圈套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而且巩固了孙刘联盟抵抗曹操的政治大局,这为后来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一战功成鼎立三国的赤壁大捷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学史增智、以古鉴今、见贤思齐,我们要不断强化守信修德意识,养成守信修德习惯,传递守信修德声音,积累守信修德的正能量。
3.诚信以养德。两宋学者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后录》一书中有言:“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至臻其道则一也。”邵氏强调,诚信是天地间最重要的伦理法则,努力做到诚信无欺是为人的基本原则。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身背金条乞讨数年,寻找党组织继续革命,历经艰难困苦却没有动用党的分毫经费。红军长征翻越雪山,有名负责被装管理的军需处长因穿着单薄而被冻死,他宁可自己冻死也不以职务之便穿暖一点。抗美援朝战争中,正在进行军事潜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被敌机投掷的燃烧弹烧焦全身却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从这些用生命捍卫诚信的杰出人物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信心与决心,从而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赤子情怀。诚信得人心,我们应该让诚信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操守。
初唐陈子昂在其《明必得贤科》一文中有个传世观点:“有信义者,必疾苟且之徒”,是说品质诚信者定会痛恨失信无常的人。
1.失信误人不能为。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都有联系,但你毕竟不是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他人有求于你,有些事法纪制裁不可为、有些事能力受限不能为、有些事心存顾虑不想为。这些不为因素,尽可提前向托付之人说清说透。如果你当时拍着胸脯满口答应的事情,之后却因你违诺毁约或能力不及没有兑现,结果是耽误对方的事。还有一些人践踏诚信道德,背叛亲情、友情、爱情,结果造成悲剧,令人扼腕叹息。《论语·为政》讲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试想,一个不诚实守信的人,就像木车无轴失去支撑那样,如何能够走动行进呢?
2.失信误己不可为。简单地看,有些习惯骗来骗去的人,其骗法精湛、游刃有余,不时得逞,似乎赚了多大便宜,其实他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掘坟墓。周幽王一场烽火戏诸侯的表演的确赢得了褒姒的欢心,但这场闹剧导致的最后结局是他丧失人心,当了俘虏,丢了性命。高喊“狼来了”的那个不诚实的孩子,他自欺欺人的结局是,当狼真的来了却无人再相信他,结果被狼吃了。《左传·召公十二年》有句箴言:“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是说靠不诚信得到好处的事,不会有第二次。史上大智慧者刘伯温在其《郁离子》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济阳有一名富商过河船沉,他大声呼救,喊来了一名渔夫。这名富商承诺:“救我,给百两黄金。”商人上岸后则惜金反悔,只给渔夫10两金子。后来,这位富商在原地再次翻船被淹,渔夫记恨其上次失信行为不再救他。一般讲,有些人失信骗人时开始都沾沾自喜,但收尾时往往是悲剧结局,有些甚至还付出了生命代价。这一现象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失信者鼠目寸光终将受到惩戒,诚信者站高看远终将受益。
3.失信误事不要为。《左传·僖公十四年》总结了失信成祸的规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说如果你不守信用,一旦祸患发生,没有人来援救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论语·卫灵公》从另一个角度强调:“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是说君子为人处世以义为本,依礼行动,谦逊表达,诚信成事。当今社会上出尔反尔,以诈骗为业的现象,真的不知坑了多少人、欠了多少情、误了多少事、留了多少祸。
《左传·襄公九年》有话:“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需要坚持增强信任之好、锻造信任之德、提升信任之能、坚定信任之勇、强大信任之力,以足够可靠的信任度塑造良好形象。
1.注重行为养成让诚信成为习惯。《论语·泰伯》中讲:“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是说如果一个人狂妄不直率、无知不诚实、无能不守信,这样的人是无可救药的。要坚守诚信,讲诚信小节、固诚信大节、守诚信不变节,让诚信成为引领自己言行的基本操守。反对失信,坚持本分做人、厚道为人、诚信待人,不断养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处世习惯。
2.涵养良好品质让诚信成为形象。《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有四字:“失信,不立”,如果你不讲信用,你还能有什么形象?《荀子·性恶》中有言:“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是说品行不端的人本来可以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但却不愿这样去做。领导应该培养下属的诚信力,让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忠诚可靠的人成为受信任、有市场、有舞台的人。下属应该用真诚赢得信任,为领导分忧、为事业尽心。同事间应该以信任换取信任。这样,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以诚信为本,把诚实守信落到实处。
3.绽放人格魅力让诚信成为力量。武则天在《臣轨下·诚信章》中这样论述:“诚信者,即其心易知”,是说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的内心简单明了,让人容易了解。诚信之于人是一种高尚的气质,他让你有泰山般的高大厚重,有暖春花园般的生机活力,有信马由缰般的自由灵魂、有金色大道般的宽阔路途。诚信一旦成为来自于你骨子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能够引领你健康成长、伴随你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