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林
(呼伦贝尔市乌奴耳林业局,内蒙呼伦贝尔 022177)
天然林一般指的是天然起源的森林,其中包括自然形成的森林和人工促进天然形成或更新的森林。天然林是自然界当中存在的功能最为健全、环境最为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上生态系统之一。做好保护天然林保护工作对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天然林资源不仅能够为地球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够吸收空气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清洁空气、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天然林拥有发达的根系和枝干,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天然林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蓄存和截留,使水资源能够保存在地表土壤当中,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天然林还拥有十分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动植物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林的根系还对水土具有保持作用,能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提升了土地的肥力,对保障农业生产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部分林业主管部门对天然林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晰,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属地的天然林进行足够的排查和梳理,从而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天然林保护方案。这既不利于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也不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不利影响[1]。
现阶段我国对天然林保护的研究不够充分,国内的天然林保护专业人员较少,很多单位的天然林保护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林业保护和利用教育,在上岗之前也没有具体的岗前培训。另外,由于天然林保护工作较为艰苦,工作人员需要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生活,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员少之又少,这也导致了天然林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天然林的正常保护工作带来了阻碍。
由于宣传力度和教育工作不到位,人们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不重视,分不清楚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区别和作用,很多人认为天然林砍伐完可以再种,而忽视了天然林的树龄一般都较长,且人工林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天然林保持水土的效果。此外,人工林缺少配套的灌木和植被,对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生态圈的建设十分不利。人工林当中大部分都是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的速生树种,不重视天然林而大批量种植人工林,对增加森林植被的多样性、保护珍稀树种的工作也具有消极影响。另外,人工林对当地的病虫害等适应性也不如天然林,因此,林业部门应当加大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科普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特点和不同,重点宣传天然林在生态环境当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保护天然林的良好风气。
天然林的资源保护不仅需要林业人员的辛勤工作,更需要广大社会人们的支持和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人们对天然林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教育人们养成保护森林、热爱环境的良好习惯,减少对天然林的无意识破坏[2]。另外,林业工作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针对天然林的优势和重要性对社会进行宣讲,使人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到天然林具有保持水土、滋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利于灌溉农业具有发展、调节气候和清洁空气等重要作用,使人们能够自愿投身于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工作当中。
林业部门还应当与学校、企业和政府机关进行合作,增强天然林保护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例如联合学校开展校园森林知识竞赛、举办森林常识进课堂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林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学生的森林保护意识,为天然林保护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林业部门还可以联合企业和政府机关举办天然林区认养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天然林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任何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都是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天然林保护工作同样如此。林业部门应聘请技术专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将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和开发工作相结合,避免由于过度开发影响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1)林业部门应对天然林资源设立清晰的保护目标,对林业部门负责人员的具体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作出规定,使工作人员能够依据标准对天然林资源开展保护工作,避免操作不规范产生的各类问题。2)林业部门在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前,应对属地内的所有天然林资源进行分类和登记,利用无人机与人工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将属地内天然林资源的各项参数,如面积、主要树种、分布区域和平均树龄等进行总结并建立资料档案,保障林业人员能够依托实际的数据资料对天然林保护制度进行合理的制订和优化。此外,林业部门还应对天然林按照保护区域和采伐区域进行分隔,对保护区域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严禁人员进入保护区进行采伐。同时林业部门对采伐经营区也应进行适当管理,避免过度采伐而导致生态遭遇破坏。
随着信息技术和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新技术实现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监测。例如,林业部门可以利用无人机、卫星等对天然林实现实时观测和保护,使用红外线探测仪严查林中的明火和烟头等,避免发生火灾。
林业部门应在天然林当中设置防火巡查站,派驻专业人员实施24 h 的监控和探测,对派驻人员进行系统的防火培训,包括防火设备,如防毒面具、灭火水炮、防火帐篷等的使用,发生火情的上报流程和处理措施等,提升森林防火人员对火警发生的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防火巡查站内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巡查和值班制度,对林内发生的各类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巡查人员应加强责任意识,对林内人员违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记录,强化对热源、火源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发生火灾风险[3]。
林业部门还应针对森林火情建立应急反应预案,并定期按照预案开展森林火灾演练,联合各个相关部门,针对扑救指挥部的成立、库存设备的使用、火情的扑救和现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演练,根据演练当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急反应预案进行修改和优化,提升林业部门对火情的应对能力,避免火灾发生对天然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
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天然林保护队伍十分重要,天然林保护队伍不仅能够起到及时制止林中火情和盗伐行为的作用,还可以防治树木病虫害、保护森林健康发展。林业部门应增加对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支具备专业性和凝聚力的天然林保护队伍。
林业部门在招聘过程当中,不能一切向学历看齐,应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并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尽量选拔出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另外,在上岗之前,林业部门应该对应聘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岗前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属地天然林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林业部门还应定期为天然林保护人员举行培训,聘请专业人员和研究者开展讲座或座谈会,加深天然林保护人员对林业知识和防火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天然林保护工作水平的不断发展。
为了改善天然林保护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林业主管部门应保障天然林保护人员待遇,例如监督并完善天然林保护人员的薪酬制度,优化天然林保护人员的生活环境,便于工作人员在林中正常工作。林业部门还应做好天然林的宣传工作,吸引外部投资和注资,为天然林保护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不断扩大天然林保护队伍的规模,为天然林保护作出贡献。
在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当中,对违规砍伐和使用明火都有明确的规定,这2 种违法行为都可能会对天然林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针对这类行为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度规范,并在林区周围进行大力宣传和教育。但在天然林的实际保护工作当中,这些远远不够。部分地区林区附近的农民乱砍滥伐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每逢清明节或过年时期,各类火源也十分容易对天然林造成破坏[4]。有关主管部门应吸取教训,加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公安机关也应加强执法的强度和力度,并将违法行为的处置结果向大众公开,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双管齐下,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天然林保护意识和保护观念,提升天然林的保护效果,避免火灾和乱砍滥伐事件的发生[5]。
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林区周围居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业资源。而保护工作制止和限制了居民对林区的采伐和开发,给林区附近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困难和不便。林业主管部门在对天然林区进行划分并保护的同时,应当组织专家和居民代表召开研讨会,研究在保护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为林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为保护工作带来的不便提供适当的补偿,也有助于林区居民理解并配合林业部门的保护工作,使天然林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然林资源在整个生态环境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护天然林资源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林业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理解和配合。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还有助于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