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升,吕京菁
(1.湖北省丹江口市林业局,湖北丹江口 442700;2.浙江省南太湖新区财政局,浙江太湖 313000)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但是,受森林火灾的影响,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威胁,这不仅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因此,如何更好地防范森林火灾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和由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雷电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占全部火灾的99%。因此,在防范森林火灾过程中,应把人为因素作为重要因素,对在林区生活及生产的人员进行严格监督。在防火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把防火工作全面执行到位,才可以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把可能发生的火灾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制定好相应的措施和规则,并严格遵守落实[1]。此外,还要认真搞好护林防火宣传工作,积极宣传防火减灾知识,向人们普及火灾的危害,通过宣传故意放火的惩处案例来警示教育,使得积极防范森林火灾的思想深入人心。
在日常生活中,极端气候也可能会引发火灾,如夏日炎热缺水,突发雷暴、雷电等可能引发火灾,但这种火灾在我国发生概率很小,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处北温带,气候条件较好。但是,极端气候作为火灾发生的不可控因素,仍然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我国99%的森林火灾是由可控因素造成的,如林业职工家属带火柴上山、上坟、燃放烟花、输电线路老化等引发的火灾。在林区,山火一旦发生就极难熄灭,不仅会导致森林资源损失,还会引起人员伤亡。不管是天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都必须尽快扑灭。因为森林里有许多可燃物,且氧气充足,一旦发生火灾引发火势蔓延,则扑灭极其困难。森林火灾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一旦发现火灾,必需全力扑灭,因此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森林火灾扑救体系,采用好的扑火办法进行扑火,通常需要建立森林火灾应急领导小组来应对这种情况[2]。
实施森林防火责任制,把防火作业与个人绩效挂钩,是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和森林工作者防火技能的重要办法。森林防火作为林区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有一套科学和完善的防火体系,确保防火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防火责任制需要从源头执行到个人,每一个从事防火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准则办事,并促使人们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监督,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的质量。全部作业都以防火为中心,按准则操作,不厚此薄彼,确保人人都能做好本职工作,最终发挥1 加1 大于2 的作用,为保证森林防火作业质量、真正消除森林火灾安全隐患发挥积极作用。
把防火期作为中西部森林防火作业的重点,是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重要办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确保防火作业的有效性。1)要建立检查站,对全部进入山区的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火种进入山区,从根本上切断山火来源。2)要建立无盲区的防火监督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建立电台、瞭望塔,各林场以电台为中心,在辖区内建立瞭望塔,专人全天24 h 值勤,实现对林区的全天候监管。无线电台作业人员将记载防火作业信息,并通过每天与塔台值勤人员交流,把对森林防火的情况上报给上级单位,从而做到全方位的林区防护工作,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率[3]。3)应指定专人每天巡查林区,发现任何人都要进行防火检查和记录,以保障林区安全。
火灾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是提高森林防火效果,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方法。在理论培训过程中,重点通过以下两方面对林区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防火技能进行全面培训。1)林区职工家属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通过在林区举办防火动员大会,安排全体职工进行防火知识学习,使生活在林区的每个人都了解防火知识,让防火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2)要加强对林场职工的防火技能训练,邀请专业消防员到林区,对职工进行防火教育,保证林区职工学会运用各种消防设备,提高每个防火消防员的专业技能。消防技能训练后,应通过消防人员组织的专业评价和考试,确保每个参与消防培训的工人都能掌握消防技能[4]。此外,要定期保护森林风力灭火机、灭火剂等防火设备,确保每一件防火设备都能处于良好状态,达到随取随用的要求,确保林区防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林区输电线路是林区电力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林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在日常工作中,林区应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线杆及时加固,修剪或适当伐除电线杆范围内的树木,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确保林区整条输电线路的安全,既确保了林区用电安全,又能避免林区因电路原因发生火灾。
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森林防火的主要职能部门,他们对森林火灾责任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防火效果。因此,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带头参与防火工作。此外,根据不同区域森林防火要求,政府部门还应建立乡镇村级应急机构,及时处置火情,保护森林资源,确定明确的防火责任并制定具体的防火办法,充分发挥林业行政主管部分的职能,促使森林防火办法得到有效落实。在执行责任制的具体过程中,若各责任人或单位发生改变,要及时补充和调整,决不能出现岗位空缺的情况。对于森林防火成绩显著或者扑救火灾及时有效的,行政部门应对这些指导得力、执行办法得当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合理奖励。对于森林防火安排不力,行政部门则应对这些扑救措施不得力、不作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或单位根据相关规章准则或法令进行严肃处理。
可燃物和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2 个关键因素,加强火源管理是有效防范森林火灾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为了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需要制定完善的户外用火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1)在重点林区,林业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看守和值班,对于野外用火管理,在执行防范办法时,做到有消防准备时才能用火、有安全的消防隔离线才可以用火、有人看守时才可以用火,只有在条件适宜时才允许用火[5]。2)在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应禁止户外用火。要加强人员监督和教育,加强清明、春节、元旦等森林火灾多发期的火源管理,加强火灾风险等级较高气候时的巡查强度,尽力做到严把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在火源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对林区周围居民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
做好森林火灾防范及管控,可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在实践作业过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者应时刻谨记防火知识,在约束自身行为时,也要督促自己的家人,真正做到“上山无火,户外不吸烟”,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