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南区第九小学特色身体教育研究分析

2021-12-27 20:52侯明飞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侯明飞

摘要:浑南区第九小学提出并始终践行“灵动教育”理念,基于脑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出特色身体教育体系,以高技巧类运动课程为起点,激活学生大脑动力和内驱力;以体适能运动课程为杠杆,撬动学生体能与学习效能;以儿童自发“活动场”为抓手,助力学生情商与社会适应力的发展。本文以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底层逻辑并分析其教育价值,以期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五育融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身体特色教育 运动课程 脑功能

一、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体系

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分为高技巧类运动课程、体适能运动课程及儿童自主“活动场”三大部分。

高技巧类运动课程的内容为独轮车,分为骑行基础课程(自主上车、定点保持平衡)、初级骑行课程(正向骑行)、进阶骑行课程(左右腿定点摇车)和高阶骑行课程(反向骑行)。

体适能运动课程分为健康体适能运动课程和技能体适能运动课程。健康体适能运动课程包含耐力跑、跳绳、跳箱、鬼步舞等;技能体适能运动课程包含柔道、攀岩、赛艇、马术、射击、英式橄榄球、棒球等课程。

儿童自主“活动场”是校园内可供学生自主活动的设施与环境。如在可供学生搬运、钻圈的轮胎阵;可供学生攀爬、钻跳的软绳梯与梅花桩;鼓励学生徒手攀爬横渡的31根绳索等。

二、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的底层逻辑

(一)高技巧类运动课程

独轮车课程是高技巧类运动课程的代表,是大脑能力培养的起点和生理基础,其理性认识及理论基础如下:

1.独轮车利于小脑发育,提升知识运用效率

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小脑是运动的重要调节中枢,调整和纠正有关肌肉的运动,使大脑发出的指令性运动保持协调。同时,小脑对前庭传出的信息进行接收与处理,改变人体不同部分肌肉的张力,使人体在运动时保持姿势平衡。

独轮车能够调动骑行人全身肌肉,对保持平衡、维持身体姿态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当学生在骑独轮车时,会不断激发小脑快速处理来自大脑、前庭的运动信息,协调肌肉张力来维持人体的平衡与姿态,进而达到锻炼小脑功能、提升小脑运作效率的效果。

小脑不仅是人体协调运动的控制中心,更对人们认识的发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脑成像研究发现,小脑在执行如词语生成、序列学习、触觉分辨和工作记忆的信息保持等任务时很活跃。小脑具有对信息进行模式化存储、自动化调用的重要功能,该功能直接影响学习应用效率,其运行机制如下:

信息经由左右大脑加工处理后,由小脑将这些处理过的信息以“模式”的形式存储起来,当前额叶发出调用指令后,小脑以“模式”形式自动调用信息,完成指令动作。以人们学习书写某个词汇为例,在初次学习时,大脑对词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由小脑将这些加工处理后的词汇信息以“模式”的形式存储起来。当需要书写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写出这个词汇,而不需要特意去回忆这个词的笔画、位置等具体信息。

小脑模式化存储信息并自动化调用信息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小脑自动化调用信息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应用效果,小脑自动化功能强大,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快速调用已学知识、应用所学技能。

2.跨中线运动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跨中线运动指人左右肢交替运用跨越身体虚拟中分线的运动。据脑科学研究,大脑左半球控制人的右侧腿、胳膊与手,大脑右半球控制人左侧腿、胳膊与手。跨中线运动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性与统合运作效能,增强沟通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体的功能,提升人的协调性及对肢体的调控能力,进而改善学生“坐不住”“小动作多”等问题。独轮车是高阶的跨中线运动,能高效调动大脑左右半球协调运作,充分发挥跨中线运动的价值,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优化课堂表现。

3.倒骑课程激发学生双向意识

根据寓身认知心理学理论,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人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由人的身体经验形成,特别是与感觉运动系统密切相关。倒骑独轮车让学生构建“上车—蹬踏板—向前或后移动”新模式,“体认”出向“反向”空间迁移时的身体转换状态,并在多次倒骑练习和正倒切换骑行中逐渐构建出双向运动的身体经验。这种破除固有模式、双向运动的身体经验能够使学生积累出“前是后的反向,后是前的反向”等认知经验,促进学生双向意识的产生,激发学生形成破除固有思维、尝试多向思考的习惯,形成双向思维。

(二)体适能运动课程

体适能运动课程能提升学生的心肺耐力,促进大脑神经元间产生连接,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其理性认识及理论基础如下:

1.运动激发大脑释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腦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负责建立和保养神经细胞回路,能够提高神经细胞的功能并促进其生长。根本上说,学习的过程是大脑通过神经元间产生连接并传递信息的过程。随着学习与练习的持续,信息传递强度增大,神经元间的连接活动被重复激活,促使神经元产生更多突触来巩固这种连接关系,使信息的发出和传导变得更加容易,以完成学习与练习活动。BDNF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键作用,BDNF不仅可作为优质营养肥料激发神经元产生更多的突触,更能与突触上的受体结合,释放离子流,扩大信号强度。因此,BDNF影响着大脑传导信息的效率,进而也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美国学者卡尔·科特曼通过实验证明运动能提高大脑的BDNF水平,且BDNF与运动产生同步变化。这意味着运动能够提高大脑BDNF水平,进而提升神经元间信息传导的效果,最终对学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2.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脑供血供氧效果,延长思考长度

大脑皮质约有100亿个神经细胞,当人在进行脑力活动时,大脑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据测算,大脑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4。虽然大脑耗氧量巨大,但脑组织却不能储存氧气,当脑力活动增加、出现脑供氧不足时,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会发生初步障碍,造成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情绪控制、神经控制等功能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持续学习时会出现“犯困”“头昏”等情况。

如想避免大脑出现缺氧问题,就需要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源源不断地为大脑输送氧气。其运行机制为氧气经由肺部进入血液,通过心脏搏动,将含有较多氧及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大脑。由此可见,心肺功能对于大脑供血供氧有关键作用,心肺功能强大,则血氧饱和度、血液循环效率都将更加理想,当学生进行持续脑力活动时,脑供血供氧情况更好,脑缺氧的情况也将降低,思考的长度也将延长。多项研究表明,有氧耐力训练是提高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王智慧、彭春政一项对比实验表明,经过有氧运动的女大学生肺活量、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摄氧量和射血分数都明显增大,心肌的收缩能力明显增强,心肺功能显著提升。

健康体适能运动课程与技能体适能运动课程的双重架构,能有效提升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脑供血供氧效果,利于延长学生思考长度,增强学生脑力。

(三)儿童自主“活动场”

浑南九小的儿童自主“活动场”能丰富学生认知的亲身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情商,其理性认识及理论基础如下:

1.在形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推理的过程中,人的身体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寓身认知观认为,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心智离不开身体经验。人经由身体经验进而抽象出概念,人的身体及其空间关系成为了概念和意义的本源。其过程可概括为:人直接感受到自己身体与外界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关系反复作用在身体上,在人的记忆中形成丰富的意象;大脑再从这些意象中抽象出同类意象的共同本质,从而形成图式或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人经验和知识的抽象模式。经由这个过程,人的认知从经验结构抽象成概念结构,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

学生在攀爬绳梯、梅花桩时,便与绳索、树桩产生了上下、高低、宽窄等空间关系;在挪动、堆叠轮胎时,便与轮胎产生了整体与部分、底层与顶层等空间关系;在横渡绳索时,便与绳索产生了附着、滑落、动态摆动等关系,进而获得直接的身体经验。随着次数的积累,这些身体经验反复作用在学生身上,便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关于方向、空间大小、组合、分裂、路径、重量感等感知与初步概念,进一步抽象出对于方向、距离、空间大小、排列组合、落体等的预判、推理以及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等抽象认知。这些抽象认知是物理、几何、数学等学科重要的认知基础,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学生借助与梅花桩、绳梯等外界活动场域产生的身体经验抽象出概念与意义的过程,也可反向看做是抽象概念与意义通过外界活动场域“寓身”化的过程。高低关系、重量感知等抽象概念并不仅是书面呈现的间接经验,更是以身体经验的形式蕴含在攀爬、跳跃、挪运、堆叠等人与外界环境的空间关系中。学生在攀爬、横渡、搬运的过程中,便获得了那些抽象概念的身体经验,学生将基于这些不断累积的身体经验而产生一定层次的抽象认知,为日后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与意义打下基础。

2.自发的儿童群体活动促进情商发展,为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奠基

情商形成于婴幼儿期,成型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主要在后天人际互动中培养起来。儿童与青少年期是情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加强学生的人际互动,是发展情商的重要途径。

浑南九小通过丰富的儿童“活动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给予所有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充分还原儿童社会本然样态。学生自发加入由不同年龄层组成的儿童群体,扮演领导者、跟随者、规则制定者、颠覆者等不角色,并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接触、形成摩擦、出现冲突,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些活动让学生察觉自身情绪的出现,调控自身情绪,依据活动目标,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同时通过各种信号,感受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并尝试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完成情商“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大领域的全息体验,促进情商发展,为未来发展社会适应力奠基。

三、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的价值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浑南九小为学生优化出每天至少三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解决了青少年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的难题;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合理配比各类运动,使学生实现体能与技能同步提高。通过特色身体教育,浑南九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体能耐力、肺活量等各项体质要素均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提升,食物过敏现象呈下降趋势。

(二)强健脑力、提升学习力

高技巧类运动课程能激发小脑功能,提升小脑模式化存储与自动化应用的效能,有助于提升学习应用效率;独轮车倒骑课程能够打开学生的双向思维空间,有助于提高反思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适能运动课程不仅能加强大脑神经元间的连接,还能减少大脑在进行复杂活动时的缺氧现象,为学生提升思考长度与复杂度提供生理保障;儿童自主“活动场”将抽象概念“寓身化”,助力学生体认世界,内化抽象概念,提升认知水平。

(三)强大心智、塑造人格

在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课程中,不乏独轮车、柔道、攀巖等难度较大、具有对抗性、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的项目,学生们在多次拥有“经历失败—克服恐惧—决不放弃—继续努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后,会形成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强大心智,抗压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均能得到提升,塑造出不畏艰险、不言放弃的强大人格。在柔道、攀岩、马术、英式橄榄球及棒球等课程中,学生不仅需遵守规则,更需尊重教练、对手甚至马匹,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塑造具有敬畏之心的人格。儿童自主“活动场”更扩充了学生的交际边界,丰富了其在自发组织中的角色体验,促进情商发展,让学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以体育人,花开正好。浑南九小特色身体教育不仅蕴含着浑南九小灵动教育的逻辑基核,更塑造了九小学子拼搏自强的精神风貌,正在持续不断地改变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费多益.《寓身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智慧彭春政.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成分及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费.《运动改造大脑》[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袁德润.身体的教育意蕴再探[J].教育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