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五个拓展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成新时期弘扬“鞍钢宪法”精神的有效载体

2021-12-27 20:52王剑峰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王剑峰

摘要:新时期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要想发挥得更加充分,需要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统筹协调规划,丰富创新工作室功能,着力五个拓展,让创新“孵化器”变为企业发展“助推器”。

关键词:鞍钢宪法 职工创新工作室 职工创新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也是新中国职工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的重要发源地,群众性自主创新活动闻名遐迩。享誉中外的“鞍钢宪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两革一化”(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是鞍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要求,大力弘扬“鞍钢宪法”精神的生动实践。鞍钢将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职工自主创新的“孵化器”,通过创建活动,鞍钢职工不畏艰辛、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创造的优良品质得到充分展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方面新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窮,以新时期“工人革新家”李晏家、“当代发明家”李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鞍钢职工创新人才茁壮成长,营造出了人人愿意创新、人人参与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良好氛围。

新时期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要想发挥得更加充分,需要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统筹协调规划,丰富创新工作室功能,着力五个拓展,让创新“孵化器”变为企业发展“助推器”。

一、着力由一线职工为主向一线职工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拓展

实现专业化管理模式,提升成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提升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能力的必由途径。职工创新工作室应当注重一线生产骨干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互补、力量叠加。我们积极鼓励一线职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他们既是设备的操作者也是工艺的执行者,最清楚哪里不合理,哪里需要改、需要革,进一步讲,一线职工中蕴含着大量好主意、金点子。鞍钢早期的孟泰、王崇伦、张明山,到如今的李晏家、李超、林学斌都是从工人堆中走出来的创新人才和先进模范。在新时期,随着现场工艺技术的改进、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升级,许多一线职工由于缺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经常是能想事不知如何实施验证,能干事不知如何归纳总结,干成事不知如何申报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因此,我们选取合适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融入到职工创新工作室,与一线职工互为支撑,紧密配合,利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素养优势,融合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信息、设施等条件,共同开展项目研究、论证、推广、应用,促进技术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指导职工创新工作室加快创新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的总结、申报、推广,迅速提高现实生产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着力由独立创新向联盟创新拓展

创新攻关,是门系统工程,许多工作、许多措施需要多部门、多工种配合实施。而许多职工创新工作室则属于独立创新模式,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主要通过工作室内部成员或借助厂内专家共同研究解决。随着各个创新工作室的逐步发展壮大,研究项目的逐步复杂,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创新工作室的优势资源,建立各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合作机制,突破区域、专业等诸多限制,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一方面将各个创新工作室的成功经验、操作技能、工作方法、创新心得分享及传授给其他工作室及一线职工,用自己的创新业绩、创新行动,去感染带动更多的创新工作室及一线职工,整体提升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创效能力。另一方面大家通过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发挥团队优势,更好地协同完成攻关项目,实现从一人作贡献到创新团队一群人作贡献的转变,促进创新成果加速孵化出壳、迅速转化应用,切实创造出一批价值大、成效好、有分量的技术创新成果,让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加油站”。

三、着力由解决现场问题向解决重大课题拓展

由于受专业、科研、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限制,职工创新工作室现有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单位现场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般或是较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而对更高层面的重大课题涉及相对较少。我们不断提升创新工作室的定位,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融入现场程度深、技术人员实际操作水平高等优势,根据实际安排职工创新工作室逐步参与较高层面的重大课题研究,紧紧围绕企业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岗位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真正把职工创新工作室纳入产、学、研相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中,使创新工作室在解决企业技术难点、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中发挥作用,成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四、着力由重点创建向普及创建拓展

一方面,我们加强单位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意识,特别是提高生产辅助性单位对创建工作室重要性的认识,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单位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室的创建活动,使职工创新工作室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参与到创建创新工作室活动中,激发其荣誉感和责任感,用他们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强化团队效应,传播先进创新理念,练就高超技术技能,使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舞台,素质提升的“摇篮”。

五、着力由自主管理向齐抓共管拓展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立足点在职工,大都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由于缺乏管理职能和政策支持,很容易陷入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职工创新工作室要想发展壮大需要单位系统研究,合理安排。我们建立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各方协调、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领导负责管方向、管政策、管服务,定期研究职工创新工作室规划,为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提供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对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研究创新项目,总结创新成果等创造条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各级工会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建立完善的工作室考核制度,细化评价标准,完善制度,建立台账,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立项的课题、目标、措施、进度以及效益预测,动态管理跟踪,定期对其考核评价,对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对流于形式的不达标工作室予以通报摘牌,形成正反双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积极性,做到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工匠型职工队伍;各级团组织负责不断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推进人才素质工程的深入开展,广泛动员青工关注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参与技术创新,不断形成技术创新的“头脑风暴”;各相关部门负责不断完善职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职工创新奖励和创新评价体系,落实好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相关举措,使职工的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努力营造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

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职工创新品牌效应,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鞍钢通过着力五个拓展,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让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弘扬“鞍钢宪法”精神的有效载体,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一大批特色突出的创新工作室围绕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解决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个技术成果,极大激发了一线职工的创新创效潜能,为鞍钢创新发展不断提供技能人才储备和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