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领衔沈鼓创“第一”

2021-12-27 00:43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关键词:沈鼓焊接机第一

杨建华

原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三车间铆工、高级工人技师,先后荣获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08年1月,他发明的“压缩机焊接机壳拼装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杨建华是原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200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中共沈阳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杨建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从一名普通工人走进科技殿堂,他曾走过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1969年杨建华迈进沈阳鼓风机大门,被分配到结构车间当铆工。他白天细心观察师傅的操作,学习看图纸、放大样,一有时间还到别的师傅那儿“偷艺”。他用3年时间,把铆工技艺练得炉火纯青,还自学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专业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

让杨建华在沈鼓声名鹊起的是为煤矿制造的高4.5米两节拼装的通风机。这活儿最难之处是装加强筋,需要工人一手把着天车吊钩,一手装加强筋。他琢磨干第一节时就装加强筋行不行?因为工人在地上干时,既施展得开又安全。他尝试用这种办法干,结果获得成功。原本需要两人4天干的活儿,现在半天就能完成了。

1992年,沈鼓召开誓师大会,中心议题是将压缩机壳由铸造改为焊接拼装。杨建华主动请缨,接受挑战。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杨建华先将板材拼装成产品形状,用圆钢进行刚性固定,然后再焊接。为防止受热不均产生变形,他采取分段焊接,焊一道、量一道,并采用“反变形”技术,终于获得成功。

伴随着沈鼓产品进入大型化、高等级的新阶段,焊接机壳体积越来越大,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与之同步的是杨建华的技艺也越来越纯熟——第一台国产化36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第一套国产化4万空分压缩机组、第一套国产化800万吨炼油装置用机组……沈鼓这些具有共和国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大型离心压缩机,大部分機壳都是由他领衔制造的。

猜你喜欢
沈鼓焊接机第一
沈鼓集团签约天津石化120万吨乙烯三机组
沈鼓中标世界最大Lummus工艺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
MF4018型齿条自动焊接机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软PLC的离心风叶激光焊接机控制系统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沈鼓年产120万吨乙烯三机实现国产化
错位捆带摆动焊接机设计
复杂空间曲线焊缝VPPA专用焊接机头设计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